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3年简明教育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1温馨提示:此份试卷是经管同学那边拿到的,答案的准确性不完全保证,自己理性判断选择哈~~~《绪论与教育概念》章节思考题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D)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A.模仿性B.目的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6.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ADE)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7、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ABCD)A.无阶级性B.为生产劳动服务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D.教育手段极端简单E.在特定场所进行8、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9、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10、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D)。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11.“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D)。A.强迫性B.民主性C.基础性D.阶级性1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13.学校教育产生于(B)。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4.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A)。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二、辨析题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两大教育思潮。(√)4、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所以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5、“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特征。(√)6、一般所说培养人才,就是指培养大专毕业以上的专门人才。(×)2三、名词解释1、教育学2、教育规律3、《学记》4、学校教育(狭义教育)5、受教育者6、教育内容7.教育学学科四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性著作:《学记》、《论演说家的教育》;《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民主主义与教育》8.传统教育学派,现代教育学派四、简答题1、古、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现代学校教育与古代学校教育的异同:(1)古代学校教育包括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和治人之术;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学校与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囿(yòu)于狭小的天地里,所以古代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封闭式的教育。(2)现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促使现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教育是从古代教育发展来的,与古代教育有某些共同特征。但现代教育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形成发展的,具有区别于古代教育的特征;同时由于现时代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差别,因而也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现代教育。现代教育是在商品经济占主体地位、科技高度发展、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产生发展的,因而形成了一些基本特征:生产性→现代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发生着密切联系,越来越紧密结合;自然科学的教育内容大为增加,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政治上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还担负着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民主性→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逐渐走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逐渐普及,成人教育日趋发展;班级授课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科学性→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泛地采用;学校教育不再受围墙的限制,走向多种形式的办学,并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发展性→现代学校教育更注重智力发展,重视人各方面的潜能,重视人的个性发展。2、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3、为什么说教育产生于社会生产劳动?五、论述题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答案要点](1)只有首先明确了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才能进一步讨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职能之类的问题。(2)从实践上看,如果不坚持把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与学校生活的中心,就可能搞好教育和办好学校,从而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履行教育的社会职能。2、谈谈你对教育的认识(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测试题一、选择题1、影响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因素有(A)。A、遗传素质B、成熟机制C、环境D、活动2、(D)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3A、主体因素B、主观努力C、环境D、教育3、(A)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D、后天因素4、教育中的“揠苗助长”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A、阶段性和顺序性B、整体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不均衡性和差异性5、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了人的发展的(C)A、整体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D、阶段性和顺序性6、学生观在教育史上主要有(A)两派迥然不同的主张。A、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B、教学中心论、教师中心论C、教师中心论、折衷论D、折衷论、学生中心论7.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进行及个体的发展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B),是发展的()。A.主宰、决定者B.主人、主体C.主导、主体D.接收者、主体9.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教育学对“人”的理解就意味着(ABCD)。A.人具有发展的本质B.人具有抽象性和超现实性C.人的本质是一种“自我规定”D.人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10.人的活动主要包括(D)。A.社会实践活动B.生理活动C.心理活动D.以上三个都是二、名词解释1、狭义的个体发展2、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三、辨析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1、遗传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增强趋势。(×)2、客观环境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就。(×)3、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教育对人来说,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起着一定的指导,而非主导作用。(×)5、教育等于发展。(√)6、学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独立个体和发展中的人。(√)7、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8、“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11、“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任意加以改变,使他们成为律师、医生……或者成为乞丐、盗贼。”(×)四、简答题1.简述人的发展的规律性?2.为什么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因素?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44.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含义是什么?五、论述题1.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测试题一、选择题1.教育的三个面向是(BCE)。A、面向学生B、面向未来C.面向现代化D、面向21世纪E、面向世界2.教育功能从教育作用的对象上划分为(B)。A、筛选功能与协调功能B、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C、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D、正功能与负功能3.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D)。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4.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A)。A.教育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5.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C)。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政治制度D.文化6.杜威所讲的对文化的简化、净化、平衡作用,就是教育对文化(D)。A.传递功能B.传播功能C.交流功能D.选择功能7.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说明了教育(C)。A.生产性B.阶级性C.民族性D.历史继承性二、填空题1、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人力资本理论。2、在政治影响着教育的同时,教育也反作用于政治,并对政治具有作用。3、教育的发展水平、规模速度、结构,归根到底是由和所决定的。三、名词解释教育社会制约性文化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四、简答题1.简述生产力对教育制约作用。2.怎样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3.怎样理解教育的政治功能。4.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5.简述教育相对独立性。五、论述题: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的战略地位?怎样落实这一战略地位?参考答案:教育优先发展有两个内涵:其一是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态而超前投入;其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它行业和部门而优先发展。因此教育优先发展又可称教育超前发展或教育先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5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国家。(2)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先导性,是指教育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我国正处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之中,同时又面对知识社会时代的来临。我国的工业化不宜走也不应当走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应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科技含量,调整产业结构,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集约型增长,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掌握核心技术,让教育引领经济发展。它要我们必须从昔日先经济,后教育的发展思路,转变为先教育,后经济。所谓全局性,是指教育的发展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具有全局性的影响。教育功能对社会的发展来说无处不在,除了经济功能,还有政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流动功能。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是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我们应当全面发挥教育的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3)教育的发展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当前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大师级的人才还很少,制约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4)所以,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要落实这一战略地位,必须做到:第一,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第二,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第三,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第四,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第五,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第六,加快构建终生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百年大计教为本,优先发展基先全。复兴大业任重远,从我做起众承担。第二章教育目的一、选择题1.(A)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A.教育目的B.教育媒介C.教育理论D.教书方法2.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D)活动之中。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3.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并实施的第一个教育目的是1904年颁布的(D)。6A.《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B.《戊戌变法纲要》C.《天朝田亩制》D.《奏定学堂章程》4.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A)。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任务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5.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D)。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现状B.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C.四项基本原则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D)。A.既从
本文标题:2013年简明教育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87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