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强化训练(25-25)专题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2015·广东百校高三质量分析联考·22)22.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苏开始缓和谈判。1968年美苏参与签订《核不扩散条约》,1972年美苏开始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1979年美苏进行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1987年美苏签订了《中导条约》。上述材料说明()A.两极下的平衡状态已经被打破B.世界其他政治力量介入两极争霸C.世界向多极均势转变日益明显D.核战争的威胁推动美苏走向妥协【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解析】结合时间以及材料涉及的国家来看,当时依然处于两级格局之下,其平衡状态尚未打破,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世界其他政治力量介入两极争霸,谈判国家主要是美苏两国,故B项错误;多级均势意指多个力量中心发展,处于基本平衡状态,而当时世界处于两级格局之下,美苏属于超级大国,故C项错误;从材料来看,主要涉及美苏两国在核武器、方面的谈判,表明美苏两国势均力敌,均有毁灭对方的力量,进而在核战争的危险危险下进行谈判妥协,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广东广州高三调研·23)23.“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该观点认为冷战的起源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雅尔塔体系的形成D.经互会的成立【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系形成【解析】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正式开始,与材料中冷战的起源不吻合,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进一步加剧了冷战,与材料所说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从“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可以看出其认为冷战源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故C项正确;经互会的成立是苏联针对马歇尔计划而提出来的,与冷战的起源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广东广州高二调研·23)23.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从古至今,一个强国领头的‘联盟’,不过是另外一个形式的霸权而已。”可以作为例证的联盟是()A.华约B.欧盟C.亚太经合组织D.联合国【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华约成立【解析】华约是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对抗资本主义阵营的北约,体现了苏联的霸权主义,故A项正确;欧盟是在欧洲各国面对美苏争霸的前提下,为了自身的发展走向联合,不存在强国领头,故B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官方论坛性质的组织,故C项错误;联合国有五大常任理事国组成,初期有美国占主导,后来亚非第三世界国家的加入,推动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没有体现霸权色彩,故D项错误。【答案】A4.(2015·广东惠州三调·22)22.“美国二战后的巨额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导致的国外清偿力不足可能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而该政策正是要通过增强西欧的出口能力使之获得美元从而增加从美国进口商品的能力。”为此,美国实施(或建立)了()A.关贸总协定B.布雷顿森林体系-2-C.马歇尔计划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解析】关贸总协定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这与材料主旨突出“增加从美国进口商品的能力不符,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与材料涉及的贸易体系不吻合,故B项错误;“美国”“二战后”“增强西欧……能力”符合教材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描述,故C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军事政治组织,没有涉及经济领域,故D项错误。【答案】C5.(2015·广东惠州一调·22)22.“只要两个价值体系与战略上的利害关系无法兼容,就不会有和平的一天;但只要核武器发挥遏制作用,战争就不会发生。”材料描述的是()A.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对抗B.二战期间盟国与法西斯的对抗C.冷战期间美苏的对抗D.冷战后美国与恐怖主义的对抗【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核武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存在对抗,但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二战后期虽然盟国使用核武器加速日本法西斯的投降,但二者之间的战争已经爆发,故B项错误;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存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对立,“两个价值体系与战略上的利害关系无法兼容”,但核战争的破坏性使得双方都不敢轻易动武,故C项正确;核武器的威慑力也无法阻止冷战后美国与恐怖主义的对抗,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23)23.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题中主要提及苏联解体对美国的影响,并没有体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信息,故A项错误;题中没有体现俄罗斯继续与美国对抗的信息,故B项错误;欧洲一体化的信息题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冲击了美国在全球的势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对美国是个“灾难”,故D项正确。【答案】D7.(2015·广东汕头高三质量检测·22)22.二战后美国的某项提议标榜称“不是针对哪个国家,也不是针对哪一派信仰原则,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而苏联宣称该提议是“美帝国主义新的冒险”。该提议是指()A.马歇尔计划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亚太经合组织【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解析】从题干材料“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可看出该材料主要是经济上帮助欧洲,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援助西欧的经济政策,故A项正确;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组织,故B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于1994年正式运行,不是二战后,故C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与题干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8.(2015·广东深圳一模·22)22.1948年,美国在巴黎举办了“和平之车”、“美国家庭”和“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一系列巡展,在西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举意在()-3-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缓和两极对峙的紧张局势C.应对欧洲一体化的趋势D.策划建立北约组织【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解析】1948年开始,美国正式实施马歇尔计划以恢复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由题干所示的时间信息可以推断,美国所举办的巡展与马歇尔计划有关,故A项正确;两极对峙是指的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关系,题干只表现出美国与西欧的关系,故B项错误;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与题干所示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北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而题干中“和平之车”、“美国家庭”“我们正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等主题的巡展只能体现出与经济相关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A9.(2015·广东肇庆一模·22)22.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A.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B.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D.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西欧经济一体化【解析】材料突出西欧国家“集体制定”“互相协调”,马歇尔计划的直接影响是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但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但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实施过程中,西欧国家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彼此合作的加强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西欧逐渐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但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5·广东广州高三调研·39)39.(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西方的社会发展并没有在1945年崩溃,这是因为西方的核心世界如今已经很强大了,即使是最大的战争也不能将其全部毁灭。苏联已经重建了工业,这是德国所不及的,苏联的炸弹差点在美国国土爆炸。与此相反的是,日本对中国开战所造成的破坏及美国对日本的破坏却将东方的核心区域彻底毁灭了。其结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让西方的统治变得越来越强大。毋庸置疑的是,西方的统治地位依旧存在,不过问题在于谁是领导者——苏联还是美国。——【美】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3)战后为解决材料中“谁是领导者”的问题,它们彼此斗法,形成了怎样的局面?(2分)最终结局如何?(4分)【考点】(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容易回答,即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第二小问回答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答案】(3)局面:“冷战”或美苏两极格局出现。(2分,任答一个即可)结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2分)目前,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2分)11.(2015·广东惠州三调·38)38.(28分)体育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1980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抵制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抵制洛杉矶奥运会,然而广大非洲国家既未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也没有抵制洛杉机奥运会。——据李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冷战研究》-4-(4)材料四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1984年中国参加洛杉机奥运会的原因?(8分)【考点】(4)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中美关系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解析】(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1980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抵制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抵制洛杉矶奥运会”,反映了当时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第二小问,分析原因,题干要求从政治角度分析,参加奥运会属于国际活动,可从外交角度进行分析,注意结合时间1984年,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中国开展了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国际活动。【答案】(4)格局:美苏两级对峙格局。(2分)原因:中美建交,两国关系正常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中国走向世界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2.(2015·广东江门一模·38)38.(26分)近代以来大国的崛起与衰落,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材料二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能后来居上的原因?(8分)【考点】(2)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解析】(2)该问从材料二“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可以看出美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其能后来居上的经济因素;联系所学,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等相关史实,可以得出其后来居上的政治因素;另外还可以结合一战、二战,以及人才等方面因素分析。【答案】(2)原因:经济上,美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19世纪末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2分)逐步取代英法成为世界霸主,二战后继续保持优势。(2分)政治上,1787年宪法通过,美国确立起联邦制共和政体,(2分)完善的民主制度促进了
本文标题: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专题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70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