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历史
1201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历史12.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13.《唐律疏义》曰:“依令,斛斗秤度等,所司每年量校,印署充用。其有私家自作,致有不平而在市执用者,笞五十。”据此可知当时A.限制经营场所B.奉行“重农抑商”C.商业空前繁荣D.重视监管商业14.某思想家主张:“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故去蔽与害而明复,匪自外得也。”该思想家可能是A.孟子B.董仲舒C.王阳明D.顾炎武15.《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A.“预备立宪”破产B.共和思想影响扩大C.清朝统治覆灭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16.据《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统计,1911年全国30人以上工厂数只有171家,1927年是1374家,1933年达到了2435家。工厂数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A.洋务运动的推动B.国民革命运动兴起C.工人运动的高涨D.政府鼓励兴办实业17.“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这一变化缘于A.两极格局的形成B.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D.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8.在雅典民主政治生活中,城邦对公职人员实行多种约束。其中包括①公职人员必须是成年男性公民②陪审法庭的监督③陶片放逐法的震慑④任期的限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9.据右图,1830年以后英国的平均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商人在世界各地赚取丰厚利润C.工人收入总量的增长拉升了平均收入D.经济危机导致通货膨胀严重20.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命进化规律。随后,很多西方宣扬白人种族优越的人用此理论来解释社会发展,并在西方政界和学界形成了风靡一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解释社会发展的理论A.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C.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D.是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说辞21.列宁说:“政治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他认为1921年的主要环节是实行有秩序的退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A.实行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B.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22.二战后,欧洲出现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和欧洲共同体。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二者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表现B.二者内部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C.二者的出现都强化了两极格局D.二者都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而消亡23.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它“既是对启蒙运动强调理性的一种反思和修正,也是对文艺复兴以来崇尚古代的一种反叛”。这种文艺思潮是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1270—1890年英国的平均收入338.(24分)书籍史是研究、揭示书籍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专门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50年~1956年全国图书出版统计表[种数:种;印数:万册(张);印张数:千印张]年份种数印数印张数合计其中:新出195012153704927463590988195118300137257033012625861952136927940785661698351195317819992575421213434719541776010685939132509035195521071131871079142798277195628773188041784374316681——据彭俊玲、曾辉《从版本图书看中国五十年代的图书出版业》(1)宋代是我国书籍印刷史上的极盛时期,为后世书籍印刷树立了楷模风范。简要说明宋代书籍印刷发展的原因。(4分)(2)晚清时期是中国书籍印刷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时期。简述这一时期中国书籍印刷走向近代化的条件。说明这一时期书籍印刷发展对社会的影响。(10分)(3)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图书出版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6分)(4)当前书籍印刷面临怎样的挑战?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39.(28分)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产生。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体系下,世界近现代史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4~15世纪,现代化的准备或酝酿阶段;16~18世纪,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18世纪晚期以后,现代化在西方国家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现代社会出现新的转型迹象。——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1)指出16~18世纪,英国现代化启动的具体表现。(6分)(2)20世纪20~30年代,苏联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概括其在经济领域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10分)(3)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的变化,分析新变化出现的原因。(6分)(4)20世纪80年代,我国史学界掀起“现代化研究”的高潮,指出其历史背景。(6分)4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ADCBDCBCDBAB二、非选择题38.(24分)(1)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书籍印刷提供了物质基础;雕版印刷技术的进步,为书籍印刷提供了技术保证;宋代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市民文化的兴盛等因素刺激了书籍印刷(业)的发展。(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条件:晚清时期专制统治被削弱;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新式印刷机器的传入和西方技术人才的引进;新式学堂、新式传媒(报纸等)的大量出现;知识分子的积极推动等。(4分,答出2点即可,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了社会变革;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促使社会生活习俗变化。(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总体趋势:上升。(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原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双百方针”的提出,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挑战:电子书等数字媒体的冲击。(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认识:按以下两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2分。第一层次:能作出简单、表面的描述。(1分)第二层次:能作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1分)39.(28分)(1)具体表现:政治方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的开展;思想方面,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社会方面,新兴城市的兴起。(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2)主要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建国初期,我国基本照搬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通过三大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和严重的经济困难。(6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盛行;工人阶级长期的不懈斗争;罗斯福新政的示范效应;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和吸收等。(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4)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议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双百方针”的重新实施;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步伐加快;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及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文标题:201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9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