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五文化的作用及发展.
专题五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考场传真·命题报告命题角度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2015·江苏高考)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B2.(2015·浙江高考)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某些小圈子里却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个别“偶像”级演员也身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狱追悔莫及。这告诉我们()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非常重要③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命题角度2文化对人的影响A3.(2015·北京高考)蟠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这说明()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C.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命题角度3文化遗产C4.(2015·天津高考)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命题角度4文化的交流与传播C5.(2015·广东高考)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始终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仍透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命题角度5传统文化的特点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是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A6.(2015·山东高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B.史书典籍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命题角度6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D命题角度7文化创新7.(2015·山东高考)下图中的“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是作者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雷风侠”动漫形象创作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②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③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命题角度8以主观题形式综合考查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8.(2015·天津高考)中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它在今天仍然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禧结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却被当作落后民俗险遭废止。民国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先是采用西历,后又强令废除农历新年,但最终拗不过民情,没能“革”掉春节的“命”。(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答案①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④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材料二近日,江西省婺源县一座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大型清代古民居被某古玩商千里大挪移到广西复原重建。对这种古建筑千里“搬家”现象,有人认为,在地方财政无法支撑巨额维护费用的情况下,异地搬迁不失为一种保护方式;有人认为,古建筑离开了原先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土壤,会消解它本身蕴含的文化,是一种破坏。(2)对这种古建筑“搬家”,请用所学知识给出支持或反对的两点理由。(要求两点理由不能出自“思想政治”的同一必修课程)(2)对这种古建筑“搬家”,请用所学知识给出支持或反对的两点理由。(要求两点理由不能出自“思想政治”的同一必修课程)答案示例一支持。理由:①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搬家”是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的一种方式,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融、创新。②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年久失修与缺乏维修费用的矛盾,这种“搬家”解决了维修费用缺乏的问题。③这种古建筑“搬家”的方式有利于发挥民间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弥补财政不足的缺憾。答案示例二反对。理由: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种“搬家”会淡化古建筑的文化特色。②部分不能离开整体,古建筑不能离开它的环境。【专题网络】1.偶考点: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形式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2.常考点:文化与经济、政治及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传统文化的作用和继承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意义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主动感悟、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接受优秀文化,自觉抵制落后、腐朽文化,全面提升个人素质1.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2014·山东高考,32C)提示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2.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2014·安徽高考,8①)提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误点诊断××3.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2014·安徽高考,8④)提示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4.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2015·四川高考,5A)提示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5.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2015·天津高考,10B)提示经济决定文化,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6.古琴音乐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2015·重庆高考,12③)提示古琴音乐属于文化,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7.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013·江苏高考,22A)提示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文化的作用是高考的必考点。2016年高考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分别考查文化对社会、对人的作用,也可能以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文化的作用。命题猜想2.节日,是时间的隘口,更是心灵的驿站。每逢中秋,人们常会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到春节,人们常会感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国文化就这样浸润着每一个炎黄子孙。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④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命题点二文化对人的影响[预测题型:选择题]C命题点三综合考查文化的作用[预测题型:主观题]3.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国好人榜、时代楷模事迹宣传……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开展的模范评选与宣传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人性的高尚光辉,他们每个人的事迹,都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缩影,带领我们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和道德风尚。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各类模范评选和宣传活动的原因。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各类模范评选和宣传活动的原因。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开展模范评选和宣传活动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推动社会发展。(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开展模范评选和宣传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开展模范评选和宣传活动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及综合国力。(4)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塑造人生。开展模范评选和宣传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答题模板答题要素:文化对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表现、特点、塑造人生)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如何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⑤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⑥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2014·福建高考,29A)提示保护文化遗产对展示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2.古琴音乐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2015·重庆高考,12①)提示古琴音乐具有世界性,不是因其古老性,而是因为其民族性。误点诊断××3.中法两国文化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2014·新课标全国Ⅰ,19①)提示中法两国文化在长期交流中相互借鉴和融合,但仍然保持各自特色。4.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2014·天津高考,10②)提示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不会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5.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2013·北京高考,25D)提示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途径,但并非主要途径。6.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2014·新课标全国Ⅱ,19④)提示现代传媒促进了中华餐饮文化的传播,并没有丰富和扩展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7.《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2015·全国Ⅱ,20②)提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这一说法太绝对。×尊重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因此2016年高考很可能考查该考点。高考常以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等为背景,既可以单独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也可以与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命题猜想命题点四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预测题型:选择题]4.2015年“欢乐春节”在多国启动,世界人民喜迎中国春节、共享中华文化,中国年味儿闪耀世界。这体现了()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提升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传统文化的力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C命题点五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韩剧、
本文标题: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五文化的作用及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93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