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6中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含答案)
|让孩子德智行千里第1页共14页2016中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姓名:学校: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请考生规范答题,保持卷面整洁。2.考生在答卷前,务必将姓名、学校写在答题卡或试卷开头。一、本大题共5题,共10分。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喑.哑(yīn)栖.息(qī)陨.落(yǔn)吹毛求疵.(chī)B.稽.首(qí)祈.祷(qǐ)羁绊.(bàn)粗制滥.造(làn)C.倔.强(jué)挑剔.(tì)风靡.(mí)恪.尽职守(kè)D.狩.猎(shòu)悲怆.(chuàng)虐.待(nüè)深恶.痛疾(wù)点拨:这是考核课本中较难辨认的字音题目,平时要重点记忆。这也是中考考核的重点内容。考点:识记课本中常用字、容易读错字的字音。“疵”应读cī,“稽”应读qǐ,“祈”应读qí;“挑剔”应读tī,“风靡”应为mǐ。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A.有了无数的奖项与重磅炸弹影片做底,王家卫迅速成为当今世界最炙手可热....的导演之一。B.关于明天郊游的地点,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C.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真是个玲珑剔透....的人物,他还得意地说自己是老江湖了。D.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让孩子德智行千里第2页共14页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应用的掌握,要求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以及运用,不能望文生义。炙手可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玲珑剔透:比喻人精明灵活,是褒义词;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巧极其精巧。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B.为了避免微信的信息不被犯罪分子盗用,腾讯采取了许多相应的安全措施。C.目前,全社会对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引起了极大地关注。D.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二是谋略。点拨: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4.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①深圳湾曾经是600万深圳人梦想起锚的地方②大面积的填海不但导致深圳湾淤积严重③为了深圳湾的未来,我们应尽快实施海湾生态修复工程,促进海洋环境的根本改善④而且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几乎都被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几乎消失殆尽,资源承载力逐年下降。⑤如今却日渐萎缩,变成臭湾,甚至面临消失的危机。A.①②④⑤③B.②④①⑤③C.①⑤②④③D.①②③④⑤点拨: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性以及考查语感水平和思维逻辑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可采用排除法,选出答案后通过朗读加以检验。5.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赋”“比”“兴”三个部分。B.《马说》《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登飞来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均属于“唐宋八大家”。|让孩子德智行千里第3页共14页C.“即使千难万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是一个假设复句。D.“在无意的成长中,世俗像只蟑螂,拖走了童年宛如一粒花粉的单纯的心灵。”这句话的主干是:“世俗拖走了心灵”。点拨:此题考查语法分析还有文学常识,是综合性较强的一道题,难度在前四题之上。学生平时要注重文学常识的积累,并且掌握基本的语法结构,这样考试时才不会无从选择。《诗经》应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二、本大题共10题,共10分。6.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0分)(1),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2),老木沧波无限悲。(《登岳阳楼》陈与义)(3)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则)(4)何当共剪西窗烛,。(《夜雨寄北》李商隐)(5)晴空一鹤排云上,。(《秋词》刘禹锡)(6)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苏轼)(7)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8)“酒”常流淌在诗人笔端,文化源远流长,令诗文更芬芳。辛弃疾曾醉梦军营,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念念不忘报国;晏殊在《浣溪沙》中酒里品出时间的苦涩“,去年天气旧亭台”;李清照用“,有暗香盈袖”来衬托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点拨:小题1-7属于根据提示对出上句或下句即可。小题8属于理解性默写。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写、不添字,不写错别字。三、本大题共3题,共33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9题。(9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让孩子德智行千里第4页共14页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2分)(1)何许.人也:(2)造.饮辄尽(3)环堵萧然..:(4)衔觞.赋诗点拨: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8.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点拨:此题考查学生翻译重点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然后意译,做到语句通顺。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9.文章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也写到自己的“醉”,和本文有何不同?(3分)点拨:这类题型主要从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整体考察文章的写作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让孩子德智行千里第5页共14页做到有理有据,条理清晰。(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3题。(9分)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高闰清①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②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③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④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让孩子德智行千里第6页共14页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⑤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⑥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买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⑦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1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点拨:此题考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方法:一:根据题目来确定中心论点二:根据中心论点提出的位置确定三:根据分论点来确定中心论点。1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2分)点拨:此题考查的是议论文的分论点。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让孩子德智行千里第7页共14页1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点拨:此题考查的是议论文中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考点即论证方法。此题易于混淆,表面看引用了很多人物的名言,但实际上是以人物的言行为例,考生需谨慎。平时更需要熟记四个论证方法和答题模式。13.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3分)点拨:这是一道主观综合题型。考查的既是理解,同时需要结合实际。考生要从读过的名著找到与题目的契合点,结合正能量、联系实际具体做答。(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15分)放学龙应台①安安上小学了。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②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妈妈开始不安。③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
本文标题:2016中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647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