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3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卷(高高品质版)
高二政治4-1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市统考模拟卷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建设作出了薪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之所以重视文化建设,是因为它()①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③是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④能够提高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什么是文化?著名作家龙应台说:“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体,……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这告诉我们()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③文化是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建设作出了薪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之所以重视文化建设,是因为它()①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③是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④能够提高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青岛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岛和文化岛高度融合,对青岛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这体现了()A.政治推动经济的发展B.文化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4.出于各种原因,近几年出国定居、留学等现象愈演愈烈。但是一些海外华人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后的感慨“国外虽好终是客。”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5.罗阳,歼-15总负责人,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他投身祖国航空事业30年来,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坚持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兢兢业业,攻坚克难,长年超负荷工作,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多个重点型号研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这种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①是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②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代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③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整体精神风貌④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①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②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重要伦理思想。为弘扬“孝道”,2012年8月13日,我国发布了包含教父母学会上网、每周给父母打电话等充满鲜活时代元素的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这说明()①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②大力弘扬所有传统文化③传统孝道将被新的孝道标准取代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绝大多数美国电影都在讲述一个共同的主题:个人英雄拯救。从《外星人》到《指环王》、从《蜘蛛侠》到《黑客帝国》,人们欣赏美国电影,在造就高票房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美国的国民价值观。这告诉我们()①文化对经济、政治产生重要影响②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充满了矛盾斗争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人们会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9.妈祖信俗是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级遗产。千百年来,出于祈福消灾、寻根谒祖的妈祖信为百姓所崇拜而传承至今,尤其在台湾2300万同胞中,就有1700万信仰妈祖,很多人都把到祖国大陆福建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当作一生最大的心愿。这说明()A.中华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B.炎黄子孙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C.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根基D.保护传统信仰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10.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②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④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1.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将镜头定格在平凡的小人物身上,以开放的创造精神与自觉的文化态度促成了“舶来品”的华丽转身。《中国达人秀》的成功启示我们()①借鉴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文化创新应考虑到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深厚高二政治4-2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13.有关部门给莫言的祝贺信中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由此可见()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政治、经济决定文化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4.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是非不明、荣辱颠倒的现象。如崇尚科学被视为“书呆子”,诚实守信被看成“老古板”,遵纪守法被当作“不开窍”。再如,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耀”。这启示我们()A.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B.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该面向大众C.只有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才能弘扬科学精神D.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要15.“有些时候文明只是十公分的宽度,有些时候只是一张纸的厚度,当我们把十公分的盲道让出来,当我们在椅子上垫一张纸……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构成了我们中国文明进步的一大步。”这启示我们,培育文明风尚要()A.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B.选择科学的世界观C.不断提升文化修养D.脚踏实地,重在行动16.“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精品’。”这一说法表明()A.文化知识比思想品德更重要B.思想品德比文化知识更重要C.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有机统一的D.有德无才与有才无德都是部分意义上的人才17.《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为窗口,用国际化叙事方法,通过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材料、不同特点的中华美食,让观众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中央电视台开播后,该片受到国内外观众的青睐,其同名书籍也持续热销。这体现了:()①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逐步趋同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经济发展③一定的文化需要相应的物质载体④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8.2012年8月13日,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保钓人士从各自出发地分头出发,在公海会合后,向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挺进,以宣誓中国对于这一领土及其周边海域的主权。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主要说明()A.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B.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C.爱国应主要体现在精神方面D.爱国应主要体现在物质方面19.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网络管理,如实行微博实名制,加大对散布谣言、传播色情、网络欺诈、非法网络攻关等各种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等。这些做法()A.能够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B.有利于净化文化环境,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危害社会C.不利于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D.目的在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0、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2012年3月22日在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谈中,明确指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以及强调“台湾人也是中国人”。马英九就任以来,致力于重塑“两岸人民同为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民族”的理念,这同样是基于民族认同。以上材料()①体现了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②体现出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21.“杀出一条血路”、“时间就是生命”、“实干兴邦”、“三天一层楼”……30年来,无数口号从深圳叫响全国,这些热词快语铭记着这片土地上那些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历史事件,见证了一代人打拼、奋斗、奉献的燃情岁月,体现了深圳精神是探索者的精神遗产。深圳精神是()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②中华民族在革命时期的精神体现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体现④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体现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22.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晚会成了中国人必不可少的文艺大餐。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们,对春节晚会的评价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存在表明()○1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2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呈现下降趋势○3国家必须对流行的文化加强管理和引导○4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A、○1○2B、○2○3C、○2○4D、○1○423.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4.2012年,大事件层出不穷,网络新词也海量增长,产生更迅速,变化更快,传播更广。像“钓鱼岛”、“你幸福吗?”、“江南Style”、“躺着也中枪”“切糕”、“走你”等“雷词”(很有震撼力的词语)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完全同步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网络经营者25.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跨;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跨。下面对民族精神理解错误的是()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B、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高二政治4-3C、弘扬民族精神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强基固本D、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民族精神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市统考模拟答题卷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共50分)26.材料一:2012年5月21日,历时4天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意与市场对接”特色更加凸显,专业化、国际化、市朝程度进一步提高。截至21日12时,本届文博会总成交额达1432.90亿元,比上一届增加187.41亿元,同比增长15.05%。材料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真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请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对材料进行简要分析。(8分)(2)请你就我国应如何
本文标题:2013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卷(高高品质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558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