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5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上册提纲
12015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上册提纲(根据2015年长沙中考物理考纲编写)目录content一.2015年中考考纲介绍……………………………………………2二.机械运动…………………………………………………………4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2.运动的描述3.运动的快慢4.测量平均速度三.声现象……………………………………………………………5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音的特征3.声音的利用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四.物态变化…………………………………………………………71.温度2.熔化和凝固3.汽化和液化4.升华和凝华五.光现象…………………………………………………………101.光的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3.平面镜成像4.光的折射5.光的色散六.透镜及其应用…………………………………………………111.透镜2.生活中的透镜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眼睛和眼镜5.显微镜望远镜七.质量与密度……………………………………………………121.质量2.密度3.测量物质的密度4.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力………………………………………………………………131.力2.弹力3.重力由于页数较多,为了环保,请尽量选择双面打印!!!22015年长沙市中考物理考纲说明:A:了解;B认识;C:理解;D:会运用章节内容考试要求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估测及测量D机械运动A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A速度及速度的计算A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D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B声音的特性A声的利用A噪声的危害和控制A物态变化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温度计的原理A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D熔化和凝固现象A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D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及沸腾现象A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D液化现象及方法A升华和凝华现象A光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A光在真空中的速度A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D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A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D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及特点D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A白色的组成和不同色光的混合A透镜透镜对光线的作用B生活中的透镜A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D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应用A眼睛和眼镜A显微镜和望远镜A质量和密度质量的含义A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D密度、密度与社会生活C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D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应用A力力的作用效果B用示意图描述力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弹力A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D重力A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A重力的方向、重心A注意:本书标黑的字体是重点,划下划线的是识记部分4机械运动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考纲说明:D:1.长度的测量方法2.长度和时间的估测3.误差的控制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使用方法如下:三看:①看量程②看分度值③看0刻度线一放:刻度尺要放正并时有刻度值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二读: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三记: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字和单位拓展: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①累积法②组合法③化曲为直法④滚动法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1.误差与工具的精确程度,估计值不同有关,错误是粗心造成的2.误差不可避免,但能减小;错误可以避免二.运动的描述考纲说明:A:1.机械运动的概念2.参照物的选择3.根据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1.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应选择一个参照物作为标准①参照物是事先假定静止的②我们一般选取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5注意:近些年常用古诗词判断参照物,此类题型必须掌握。三.运动的快慢考纲说明:A:1.物体快慢的比较2.速度公式的应用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式:v=s/t,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相同时间内,路程越长,运动越快;相同路程内,时间越少,运动越快。3.匀速直线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它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四.测量平均速度(实验)考纲说明:D1.原理:v=s/t2.用刻度尺测路程,用秒表测时间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考纲说明:B: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声速在生活中的应用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3.回声与混响: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人能取分的范围是0.1s,低于此的是混响。64.双耳效应:人能区分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是因为双耳效应二.声音的特征考纲说明:A:区别音色、响度、音调并了解影响因素(1)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音调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有关.声波的频率高,则音调也高.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2)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人们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3)音色: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同样音调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人的声音的音色也因人而异,所以我们闭着眼也能听出是哪位熟人在讲话.三.声音的利用考纲说明:A:现代技术中声音有关的应用1.超声波和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2.人耳的听力范围:20Hz—20000Hz3.应用:超声波清洁,除尘,碎石,探伤,B超;次声波探测地震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考纲说明:A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杂乱的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打扰到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73.噪声的控制: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途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4.声音大小的单位:dB(分贝)物态变化一.温度考纲说明:A+D:A:温度概念和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温度计原理D: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常见单位℃(摄氏度)2.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的沸点100℃3.温度计原理:液体热胀冷缩4.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①三看使用时:①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②待示数稳定后读数③读数时视线与液柱齐平④使用时不能使温度计贴在杯壁、杯底。二.熔化和凝固考纲说明:A+D:A:1.熔化和凝固的特点2.晶体与非晶体D: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熔化: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要吸热凝固: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要放热2.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不断升温。83.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持续吸热,为固液共存态三.汽化和液化考纲说明:A+D+A:A:汽化和液化现象及其解释D: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汽化:物质从液态到气态的过程,要吸热2.液化:物质从气态到液态的过程,要放热3.蒸发与沸腾的区别:4.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水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温度保持不变,并持续吸热。四.升华和凝华9考纲说明:A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要吸热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要放热3.水循环:在太阳能的作用下,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到大气中形成水汽,水汽随大气环流运动,一部分进入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雨雪等降水;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转化为地下水、土壤水和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最终又回到海洋,形成淡水的动态循环。记忆方法:为了使大家容易记清什么吸热,什么放热,特制作此表气体液体固体注意:向上变化吸热,向下变化放热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考纲说明:A:1.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2.光的速度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真空可以传光。3.光的速度:真空中c=300000000m/s,合3×10八次方二.光的反射考纲说明:D+A:D: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A: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10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具有可逆性。2.平行光线射到玻璃上后,反射光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木头上后,反射光线会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漫反射。3.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平面镜成像(实验)考纲说明:D: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是虚像简称“正立、等大、虚像、等距、垂直”【注意事项】1.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2.用薄玻璃板不用厚玻璃板,是厚玻璃板会使蜡烛成两次像,不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即用薄玻璃板是为了准确找到像的位置。3.用同样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4.玻璃板竖立放置是为了使蜡烛在移动的过程中蜡烛与像重合。5.用光屏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成的是虚像。6.由于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测量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时应选取点燃蜡烛这侧的镜面。四.光的折射考纲说明:D+A:D:探究光的折射定律A:光的折射定律1.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从空气中射入其他介质时,11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于介质表面时,折射角为0°,且折射光路可逆。五.光的色散考纲说明:A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2.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能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能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3.看不见的光:紫外线,红外线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考纲说明:B: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形成最亮的点,经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轴射出,过光心的光线沿直线传播。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其反向延长线交于虚焦点,对着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轴射出,过光心的光线沿直线传播。二.生活中的透镜考纲说明:A(略)三.凸透镜成像原理(中考必考实验)12物距(u)像距(v)成像性质应用u2ffv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v=2f倒立等大实像等大像法测焦距fu2fv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投影仪、放映机ufvu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u=f不成像不成像平行光测焦距1、实验时,将有关器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使蜡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怎样找像:当成实像时,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时,光屏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四.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略)1.近视眼及其矫正: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佩戴凹透镜2.远视眼及其矫正: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配戴凸透镜质量与密度一.质量考纲说明:A+D:A:质量的概念D:天平的使用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与外界环境,温度,形状,状态无关。2.天平的使用1.要放置在水平的地方.游码要归零.2.调节平衡螺母调节零点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向右偏向左调,向右偏往左调.3.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4.添加砝码从估计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减小.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至指针再次对准中央刻度线.5.物体的质量=砝码+游码7.取用砝码必须用镊子,取下的砝码应放在砝码盒中,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点.138.砝码若生锈,测量结果偏小;砝码若磨损,测量结果偏大.使用注意:在称量过程中,不可再碰平衡螺母.2.测液体的质量:先测空烧杯质量,将液体倒入后再测量,结果是两次之差。二.密度与四.密度与社会生活考纲说明:C:1.密度的概念2.密度公式的运用3.生活中的密度1.密度: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识记:水的密度1×10³kg/m³,钢铁的密度7.9×10³kg/m³,铜的密度8.9×10³kg/m³,蜡、橡胶、酒精密度0.8×10³kg/m³2.公式:ρ=m/v,常用单位g/cm³,考试常用kg/m³3.一般来说,对于同种物质,密度不会改变,而
本文标题:2015年上学期八年级物理上册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477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