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7恙虫病-龙列明2006.
恙虫病(Scrubtyphus)广东医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龙列明•一、概念•立克次体病是—组由立克次体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持续高热、剧烈头疼、特殊皮疹及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二、人类立克次体病种类•*斑疹伤寒组,(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斑点热组。(斑点热、马赛热、钮•扣热等)•*恙虫病组(恙虫病)•*Q热组。(Q热)•阵发性立克次体病组(战壕热)三、病理特点•1.细胞内寄生:在哺乳动物体内多寄生于小血管内皮组织内,在普通无细胞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但在代谢衰退的细胞内也生长旺盛。•2.有典型的细胞壁,有RNA和DNA及繁殖时需要的各种酶。•3.病原体大小形态不一致,多形性、球杆状,普通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可见。•4.自然条件下,除Q热病原体外均可寄生于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如虱、蚤、蜱、螨),多为传播媒介。•5.各种致病性立克次体,除Q热及立克次体病症的病原体外,均分别与变形杆菌OX19或OX2或OXK有共同抗原性。•6.对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氯霉素等)敏感,可抑制其繁殖,但不能将其杀灭,对抗生素不产生耐药性。•7.除Q热病原体外,对热及一般消毒药品抵抗力弱,对低温及干燥抵抗力强。•8.立克次体的毒素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属内毒素性质)。四、立克次体病共同的特点•l.全世界各地均存在此类疾病。•2.在自然界立克次体使啮齿类动物(家鼠、田鼠、沟鼠等)及家畜(犬牛羊等)受染并成为贮存宿主。•3.吸血节肢动物的叮咬是本组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也可通过干燥的节肢动物的粪由尘埃传播。•4.特异性的病理变化为广泛的血管周围炎和血栓性血管炎。•5.疾病均呈急性表现,潜伏期一般在10—14天,临床特点为发热,头痛、皮疹(Q热除外)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6.广谱抗生素治疗效果好,治愈后可获免疫力。恙虫病Tsutsugamushidisease•概念•恙虫病亦称丛林斑疹伤寒(scrubtyphus)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又名东方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以持续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为特征。病原学•1.病原体:恙虫立克次体•2.抵抗力:抵抗力较弱,对一般消毒方法均较敏感,对氯霉素、四环素族等均极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有抵抗力。•3.致病性:恙虫病的致病主要原因为毒素(内毒素)•4.抗原性:恙虫病各株间的抗原性有较大差异,对人的致病力不相同。具有与变形杆菌0XK相同的多糖质抗原。(外斐氏反应)流行病学•传染源:鼠为主要传染源。•兔、猪、家禽、野鸡、候鸟、•麻雀、小歌鸟等可做贮宿主传播途径:恙螨为此病的传播媒介。•人群易感性:人对此病普遍易感。•流行特征:散发,夏秋季易见(5—•11月)6—7月最多。•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发病机制•恙螨)病原体——侵入人体在局部繁殖——•直接•皮损血循环(立克次血症)•淋巴系统•血管内皮•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引起全身毒血症,各脏器炎症性病变病理解剖•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网状内皮细胞增生。1.焦痂或溃疡•2.淋巴结肿大,并发出血甚至坏•死。(焦痂附近)•3.皮疹:真皮内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或伴有出血。•4.内脏器官普遍充血•肝、脾肿大•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炎•肺:出血性肺炎•肾:呈间质性炎症•脑膜:淋巴细胞性脑膜炎。临床表现•潜伏期4—20天,—般为10—14天起病急,无前驱期症状•一)全身中毒症状•1.突然起病•症状:体温迅速升高达39—41℃,伴畏寒、头痛,疲乏,食欲减退•体征: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焦痂•(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等。•2.病程第二周:病情加重,可出现各•脏器的病变症状。•3.病程第三周: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症状减轻至消失。•焦痂、或溃疡•几种特征新性表现淋巴结肿大•对诊断有价值皮疹•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1.血象:血白细胞数减少或正常•2.血清学检查:•外斐氏反应:0XKl:160以上才有意义,最早,第四病日出现,第3周达高峰,第4周开始下降,第8—9周转阴,斑点酶标法•测定,特异性IgM抗体,70%阳性率。•1.病原体分离•2.其他:用PCR技术检测恙虫病立克次•体获得初步成功。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心力衰竭等。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流行病学资料:病前l0天前后是否•去过流行区,野外露营。•临床表现:症状:起病急,发热寒战,结膜充血。•体征:焦痂(溃疡)肝、•脾肿大,皮疹,•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①白细胞减少或正常•②外斐氏反应Oxkl:160(+),少数人(—)•③体外动物接种可获得(+)鉴别诊断•①钩体病:早期三症状、三体征,显凝•试验(+)•②斑疹伤寒:无焦痂,0X19(+)神经系•统症状表现•四、预后•早期诊断,早治疗,预后好。年龄大,有并发症,预后差。治疗••简单而有效:•氯霉素、四环素对此病有特效。服药后体温大多在2—3日内下降至正常。成人2.0g/日,分四次服用,退热后剂量减半再用7-10天。•小儿25-40mg/kg/日•强力霉素:成人0.2g,单剂顿服,连服5-7天•小儿4mg/kg/日•预防•1.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源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endend
本文标题:7恙虫病-龙列明200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32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