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3小学数学教师业务学习考试试题及答案
3小学数学教师业务学习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5、估算有哪三大特点?如何评价估算?①估算过程多样②估算方法多样③估算结果多样评价: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没有对和错之分,但有估算结果与精确计算结果的差异大小之分。6、可以用哪四种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①上下、前后、左右②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③数对④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三、运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分析(10分)下面上《“1——5”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请你依据课程标准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加以简评。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简评:(1)全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2)具体(数量、数序、数感)。(3)准确(会用、体验、感知)。(4)突出了学习方式的更新四、解答题:(每题4分,共40分)1、6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15次)手。2、地面以上1层记作+1层,地面以下1层记作-1层,从+2层下降了9层,所到的这一层应该记作(-8)层。3、有一个整数除300,262,205所得的余数相同,则这个整数最大是(19)。4、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书中说:“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鸡有(23)只,兔有(12)只。5、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62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11)分钟。6、用绳子三折量水深,水面以上部分绳长13米;如果绳子五折量,则水面以上部分长3米,那么水深是(12)米。7、小玲沿某公路以每小时4千米速度步行上学,沿途发现每隔9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7分钟遇到一辆迎面而来的公共汽车.若汽车发车的间隔时间相同,而且汽车的速度相同,求公共汽车发车的间隔是(63/8)分钟。8、一个合唱队共有50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你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最少花(6分钟)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9、口袋里装有42个红球,15个黄球,20个绿球,14个白球,9个黑球。那么至少要摸出(66)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15个球的颜色是相同的。10、在统计学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可以称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下面给出一批数据,请挑选适当的代表。(1)在一个20人的班级中,他们在某学期出勤的天数是:7人未缺课,6人缺课1天,4人缺课2天,2人缺课3天,1人缺课90天。试确定该班学生该学期的缺课天数。(选取:平均数)(2)确定你所在班级中同学身高的代表,如果是为了:①体格检查,②服装推销。(①选取:中位数②选取:众数)(3)一个生产小组有15个工人,每人每天生产某零件数目分别是6,6,7,7,7,8,8,8,8,8,9,11,12,12,18。欲使多数人超额生产,每日生产定额(标准日产量)就为多少?(选取:众数)案例分析题材料1:某教师讲授一个新的单元,按以下几步走:(1)先给基础有缺漏的同学补一些没有学好的知识,填平知识缺陷,使他们达到班内的平均水平,以利于接受新的知识。(2)课内讲授新知识时,照顾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水平。(3)在教了一段时期之后,同学中出现的新的差距。就根据实际情况,依据教材内容,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复式教学。对理解力好的同学只要提一提、点一点,由他们自己看书,做题目;而理解力差的同学则加强辅导,领着他们一起做题目,让他们慢慢学会自己走路。(4)在进行复式教学之后,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跟不上,就给他们进行课外辅导。(5)单元测验后,如还有个别学生跟不上,就把他们请到办公室来一个一个地进行具体辅导。最后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合格水平了。材料2: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1.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好的效果。个体身心发展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需要说明的是,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不仅是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它还受到了环境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序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主选择的方向的影响,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和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班级教学时,教师要同时面对四五十名学生上课,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年龄相近,但他们个别差异是明显存在的,教师传授的教材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技术,只有兼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2.这位老师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属于分组教学,其目的在于克服班级授课条件下难以做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等缺陷。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因缺乏操作手段和技术,“因材施教”只是作为一条教学原则高悬着。我们用差异教学理论去分析上述案例,可以看到两种有效的操作方式: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这位老师较好地落实了市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中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选用恰当教法,因材施教”的要求。3.案例展示的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老师的辅导下愉快的学习,同时也激励学习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一、填空(每格1分,共20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_全面__、_持续_、_和谐__地发展。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动手实践__、自主探索__与__合作交流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___与_合作者__。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_知识与技能_、数学思路、解决问题___和_情感态度_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每题2分,共20分)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过程。[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1)的动词。[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的过程。a.生动活泼的b.主动的c.富于个性d.被动的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a.数感b符号感c空间观念d统计观念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三、案例分析:(30分)《找规律》片断描述: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大家看,学校板报的花边被淘气的小朋友擦掉了一些,你能把他补充完整吗?它们按什么规律来排列?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条更漂亮的花边?用你们的图形学具摆一摆吧。[学生动手摆花边,摆完后全班同学离开座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参观其他组同学的作品,然后交流汇报:你最喜欢谁摆的,为什么?]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实物
本文标题:3小学数学教师业务学习考试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290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