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 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历史(河北)教材知识考点第十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十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河北8年考情分析命题点考点真题题型分值考查角度未考查点民族关系10年22~23题组合式选择题409年24~25题24:文字型选择题25:组合式选择题408年24~25题24:组合式选择题25:直选式选择题4祖国统一两岸关系11年33题文字型非选择题1009年26~27题组合式选择题4文科综合总结对于本主题主要以组合式的选择题进行考查本讲知识脉络启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一国两制”是中共的创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统一需要实力和政策,实力是基础,政策是关键K意义: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河北必考考点清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教八年级下册P56~P58)(冀教八年级下册P44)※考纲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原因(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2)筹建新中国时,中共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这个建议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含义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地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区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实行情况目前我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意义(1)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的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2)成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一国两制”(人教八年级下册P60~P62)(冀教八年级下册P132~P136)※考纲要求: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提出时间20世纪80年代背景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提出者邓小平目的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国家统一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原则的前提“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践香港回归(1)1984年底,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2)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澳门回归(1)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2)1999年12月20日,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1)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3)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4)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同时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易错易混】“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海峡两岸的交往(人教八年级下册P65~P67)(冀教八年级下册P136~P137)※考纲要求: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台湾问题的由来(1)解放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败退至台湾(2)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四代领导集体对台政策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1956年,确立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的思想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逐渐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江泽民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胡锦涛2005年3月14日,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原因(1)“一国两制”的提出和成功运用;(2)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3)两岸经济联系的密切;(4)有利的国际形势表现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开展启示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易错易混】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河北中考重难点突破1.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1)必须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实行自治。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可以脱离祖国的“独立自主”,也不是半独立自治的“自治邦”。(2)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脱离整个民族自治地方去建立跨民族聚居区的自治机关。(3)必须以少数民族为基础。只要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需要实行区域自治的,不论该民族在当地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大小,都可以实行区域自治。(4)必须妥善处理自治地方内部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往往都有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时,必须确保各民族团结、平等和共同繁荣。2.中国的完全统一能够实现的原因(有利因素)(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等相同。(2)“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3)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4)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统一方针和政策,如“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基本原则确保完全统一。(5)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统一并以统一为历史主流的伟大民族,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渴望祖国完全统一,岛内分裂势力不得人心。(6)港澳顺利回归,繁荣稳定,成为“一国两制”的范例。3.面对今天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日益猖獗的态势,影响祖国统一的不利因素有哪些?对如何完成我国的统一大业,谈谈你的看法。我们应坚持怎样的立场?(1)不利因素:“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2)看法:首先要发展经济,国家昌盛富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争取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和平统一,不放弃使用武力等。(3)立场: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要坚决反对他国或他国集团干涉中国内政。河北8年中考真题及模拟(2010河北22~23题4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回答1~2题。1.左宗棠收复新疆、西藏和平解放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两者取得成功的相同原因有()①得到了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②采取了正确的策略③与当地地方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协议④进行了充分的军事准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为维护、巩固民族团结,我们要()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④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A.①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009河北24~25题4分)50年前的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回答3~4题。3.1959年9月21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决议》,决定把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分配给农奴。这一决议的实施()A.使广大农奴成为土地的主人B.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C.表明西藏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D.为一五计划开始执行奠定了基础4.民主改革50年来()①西藏各族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②西藏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③西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④西藏实现了全面小康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2008河北24~25题4分)在中央政府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经过西藏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据此回答5~6题。5.下列举措直接推动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①和平解放西藏②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③建立经济特区④修建青藏铁路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保障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区域自治B.西部大开发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009河北26~27题4分)2008年12月15日,备受海内外瞩目的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三通”基本实现。回答7~8题。7.下列史实有利于推进两岸实现“三通”的是()①厦门经济特区的建立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③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④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8.两岸“三通”的实现()①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②从根本上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③表明两岸完成了统一④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重大进展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9.(2011河北33题10分)探究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的和平建议及在人大常委会上的报告,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对台工作方针。1979年元旦,为了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1)材料反映出党和政府对台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请结合所学的中外现代史相关知识,概述党和政府在1979年提出对台方针的背景。10.(2016原创)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一),图二)(1)图一、图二中西藏、新疆自治区的成立显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贯彻了怎样的基本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何意义?(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修建了两个自治区的公路,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条件最苦的公路。写出这条公路的名称并说说它修建于哪一时期。河北中考考点精练一、选择题1.(2015秦皇岛16中模拟)据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人口共35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6%,他们分布的地区则占全国总面积的60%。为此,国家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制度是()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社会保障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2015黄石中考)中共中央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议是在()A.抗日战争时期B.制定宪法时C.解放战争时期D.中共八大上3.(2015漳州中考)十四世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始终遭到中国政府和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击。下列关于西藏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藏是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B.西藏的解放标志着中国统一大业完成C.西藏的解放得到所有人的支持D.西藏成为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4.(2015衡阳中考)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一国两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2015呼和浩特中考)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要实现的是()A.祖国统一B.民族平等C.民族团结D.共同富裕6.(2015龙东中考)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A.搞活经济政策B.西部大开发战略C.放宽税收政策D.可持续发展战略7.(2015福州中考)下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A.民族团结B.祖国统一C.国防建设D.文化繁荣8.(2015沧州14中模拟)邓小平在1982年提出:“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邓小平所提出的“适合于香港的政策”是指()A.“一国两制”构想B.民族区域自治C.“求同存异”方针D.社会主义制度9.(2015唐山12中模拟)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希望香港回归中国,
本文标题:2016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历史(河北)教材知识考点第十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188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