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chr(10)与chr(13)的区别
“回车”(carriagereturn)和“换行”(linefeed)这两个概念的来历和区别换行(\n)就是光标下移一行却不会移到这一行的开头,回车(\r)就是回到当前行的开头却不向下移一行.Enter键按下后会执行\n\r这样就是我们看到的一般意义的回车了,所以你用16进制文件查看方式看一个文本,就会在行尾发现\n\r在计算机还没有出现之前,有一种叫做电传打字机(TeletypeModel33)的玩意,每秒钟可以打10个字符。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打完一行换行的时候,要用去0.2秒,正好可以打两个字符。要是在这0.2秒里面,又有新的字符传过来,那么这个字符将丢失。于是,研制人员想了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在每行后面加两个表示结束的字符。一个叫做“回车”,告诉打字机把打印头定位在左边界;另一个叫做“换行”,告诉打字机把纸向下移一行。这就是“换行”和“回车”的来历,从它们的英语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一二。后来,计算机发明了,这两个概念也就被般到了计算机上。那时,存储器很贵,一些科学家认为在每行结尾加两个字符太浪费了,加一个就可以。于是,就出现了分歧。Unix系统里,每行结尾只有“换行”,即“\n”;Windows系统里面,每行结尾是“换行回车”,即“\n\r”;Mac系统里,每行结尾是“回车”。一个直接后果是,Unix/Mac系统下的文件在Windows里打开的话,所有文字会变成一行;而Windows里的文件在Unix/Mac下打开的话,在每行的结尾可能会多出一个^M符号。c语言编程时(windows系统)\r就是return回到本行行首这就会把这一行以前的输出覆盖掉如:intmain(){couthahaha\rxixi;}最后只显示xixi而hahaha背覆盖了\n是回车+换行把光标先移到行首,然后换到下一行,也就是下一行的行首位置intmain(){couthahaha\nxixi;}则显示hahahaxixiASCII表ASCII值控制字符ASCII值控制字符ASCII值控制字符ASCII值控制字符0NUT32(space)64@96、1SOH33!65A97a2STX34”66B98b3ETX35#67C99c4EOT36$68D100d5ENQ37%69E101e6ACK38&70F102f7BEL39,71G103g8BS40(72H104h9HT41)73I105i10LF42*74J106j11VT43+75K107k12FF44,76L108l13CR45-77M109m14SO46.78N110n15SI47/79O111o16DLE48080P112p17DCI49181Q113q18DC250282R114r19DC351383X115s20DC452484T116t21NAK53585U117u22SYN54686V118v23TB55787W119w24CAN56888X120x25EM57989Y121y26SUB58:90Z122z27ESC59;91[123{28FS6092\124|29GS61=93]125}30RS6294^126~31US63?95—127DELNULVT垂直制表SYN空转同步SOH标题开始FF走纸控制ETB信息组传送结束STX正文开始CR回车CAN作废ETX正文结束SO移位输出EM纸尽EOY传输结束SI移位输入SUB换置ENQ询问字符DLE空格ESC换码ACK承认DC1设备控制1FS文字分隔符BEL报警DC2设备控制2GS组分隔符BS退一格DC3设备控制3RS记录分隔符HT横向列表DC4设备控制4US单元分隔符LF换行NAK否定DEL删除软回车(shift+enter)与硬回车(enter)硬回车(hardReturn)就是普通我们按回车产生的,它在换行的同时也起着段落分隔的作用。软回车(SoftReturn)是用Shift+Enter产生的,它换行,但是并不换段,即前后两段文字在Word中属于同一“段”。在应用格式时你会体会到这一点。其实我们很多人经常从网页中复制文章粘贴到Word文档中,就可以看到一种向下的箭头的回车符,另外正常输入的向左转弯的箭头的回车符,如下图就是从网上Copy的文字资料:图1上图(图1)中用红色表明了两种回车,现在大家应该都认识清楚了吧。我刚才在baidu.com中搜索了关键字“Word硬回车软回车”,结果发现了一个笑话:A网友说:什么是软回车,什么是硬回车?B网友回答说:你家里的键盘的回车键是不是坏了啊,我猜你可能是用来换行用的或者是其他。通过用其他方式进行与回车类似的操作我很少听说过。建议重新买个键盘,也不怎么贵,能用且操作顺畅最好!哈哈,A是不懂就问,B呢,不懂装懂,还闹出大笑话。那么到底怎么理解软硬回车呢?按enter生成的叫硬回车,独立成段;shift+enter是软回车,只作分行处理,不独立成段,他们作段落设置时是有区别的。前面讲到,如果从网页中整段文章Copy到Word中来,大多数情况下会产生软回车(是因为网页设计时,段落与段落间是使用Shift+Enter进行分段的),那么如果我们能否将软回车全部换成硬回车呢?回答是肯定的,方法有二。方法一:就是将软回车符删除,然后按enter键进行硬回车即可。至于怎么删除软回车符,可以将光标置于其前面,然后按Delete键,或通过退格键backspace一个一个软回车符删除,这样的速度显然很慢。要快的方法就看方法二了。方法二:我们知道Word中有查找替换的功能,那么想:是否可以通过将硬回车符替换软回车符呢?这也是肯定的,Word这么强大的办公软件,就是怕我们不会发现。哈哈~请看下面的步骤:1、找到编辑菜单下的替换命令或按快捷键(Ctrl+H),弹出如下对话框:图2还记得自己刚学会使用查找替换功能吗?那时我们都会在“查找内容”后的文本框中输入“Computer”,然后在“替换为”后的文本框中输入“电脑”,之后点击下面的“替换全部”按钮,这样我们就把整篇文章的“Computer”替换成“电脑”二字了。那么我们想,如果在“查找内容”后的文本框中输入“软回车符”,然后在“替换为”后的文本框中输入“硬回车符”,那我们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但是软回车符和硬回车符是放不进文本框中的,其实你单击“高级”按钮,你会发现如下图所示,下边有很多选项和格式及特殊格式按钮选项。图3当你点击特殊字符按钮,会弹出一菜单,如下图所示:图4这时只要你将光标置于“查找内容”之后的文本框中,然后选择上图中的“手动换行符”,即软回车符,文本框中显示“^l”;再将光标置于“替换为”之后的文本框中,然后选择上图中的“段落标记”,即硬回车符,文本框中显示“^p”,如下图所示:图5然后单击“全部替换”,这样整篇文章的软回车都换成了硬回车了。哈哈,大功告成!请各位试试看,并着磨查找替换的其他运用技巧。键盘上只有一种回车键Enter,但却有两种不同性质的换行标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我们常用的回车是硬回车,就是在word中敲击Enter键产生的那个弯曲的小箭头,占两个字节。这种回车可以有效地把段落标记出来分清楚。在两个硬回车之间的文字自成一个段落,可以对它单独设置段落标记而不用担心其他段落受到影响。这也是我们习惯用硬回车的原因:排版方便。但是硬回车也给我们带来了麻烦。你如果是网页设计者,或者是论坛游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打算换行时,换出的行却实在不能恭维,行间距太大了!其实这和硬回车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在word等文本编辑器中没有显示出它的“本来面目”。不过这样的排版的确造成了不小的困难,这时我们就得请出硬回车的兄弟:软回车。软回车只占一个字节,在word中是一个向下的箭头。如果你从很复杂的网页中向word中复制过文字的话,对它一定不会陌生。但是想在word中直接输入软回车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软回车不是真正的段落标记,它只是另起了一行,不是分段。所以它不是很利于文字排版,因为它无法作为单独的一段被赋予特殊的格式。但是尽管如此,它在网页设计中还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软回车能使前后两行的行间距大幅度缩小,因为它不是段落标记,要和法定的段落标记——硬回车区别出来。硬回车的html代码是p../p,段落的内容就夹在里面,而软回车的代码很精悍:br。因此在网页中想用到软回车,只需切换到代码页面,键入软回车的代码即可。下面我讲一下不同编辑器文字互相拷贝时回车的转化情况。地球人都知道的,网页的文字如果复制到word中,则硬回车变为弯曲的箭头,软回车变为向下的箭头。结果造成习惯用word编辑文本的朋友很不习惯很不舒服的情况。word中的文本复制到网页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可以说word和网页比较兼容的,要不怎么会有“保存为web页”这种选项呢?记事本也是大家摸的比较多的编辑器。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外加记事本的种种弊端,许多人都将其打入冷宫。对此我只能表示遗憾,因为记事本本身的功能不丰富就是别的编辑器所取代不了的优点。大家再次将网页的文字复制时,不妨粘贴到记事本里试试。哈哈,不管网页设计者用的是什么回车,现在都变成一种回车了!怎么,你不信?那就看看吧:软回车变成了普通的回车,硬回车变成了两个普通的回车。你再从记事本里复制文字到word,记事本里的回车无一例外全都变成了硬回车!你再再从记事本里复制文字到网页编辑器,所有回车就都变成软回车了!附录DASCII字符集1.标准ASCII字符集ASCII值字符控制字符ASCII值字符ASCII值字符ASCII值字符000nullNULL032space064@096`001☺SOH033!065A097a002☻STX034066B098b003ETX035#067C099c004EOT036$068D100d005ENQ037%069E101e006ACK038&070F102f007beepBEL039'071G103g008backspaceBS040(072H104h009◙HT041)073I105i010linefeedLF042*074J106j011♂VT043+075K107k012♀FF044,076L108l013carriagereturnCR045-077M109m014♫SO046.078N110n015☼SI047/079O111o016►DLE0480080P112p017◄DC10491081Q113q018↕DC20502082R114r019‼DC30513083S115s020¶DC40524084T116t021§NAK0535085U117u022▄SYN0546086V118v023↨ETB0557087W119w024↑CAN0568088X120x025↓EM0579089Y121y026→SUB058:090¦Z122z027←ESC059;091[123{028∟FS060092\124¦029↔GS061=093]125}030▲RS062094^126~031▼US063?095_127del2.扩充ASCII字符集ASCII值字符ASCII值字符ASCII值字符ASCII值字符128Ç160á192└224α129ü161í193┴225β130é162ó194┬226Г131â163ú195├227π132ä164ñ196─228Σ133à165Ñ197┼229σ134å166ª198╞230μ135ç167°199╟231τ136ê168¿200╚232φ137ë169⌐201╔233θθ138è170202╩234Ω139ï171½203╦235δ140î172¼204╠236∞141ì173¡205═237∮142Ä174«206╬238∈143Å175»207╧239∩144É176░208╨240≡145æ177▒209╤241±146Æ178▓210╥242≥147ô179│211╙243≤148ö180┤212╘244⌠149ò181╡213╒245⌡150û
本文标题:chr(10)与chr(13)的区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06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