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硕士论文-精冲模具磨损的数值模拟及模具寿命估算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精冲模具磨损的数值模拟及模具寿命估算姓名:付炳欣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指导教师:胡建华20091201精冲模具磨损的数值模拟及模具寿命估算作者:付炳欣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李经天.董湘怀.黄菊花微细塑性成形研究进展-塑性工程学报2004,11(4)随着计算机集成技术和微机电系统(MEMS)的迅速发展,微细塑性成形技术作为一种微细加工技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宏观塑性加工不同,微细塑性成形不但加工对象尺寸小,要求精度高,而且在加工过程中材料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与宏观加工相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尺度效应将会发生.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微细塑性成形技术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微细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微细塑性成形技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技术难点、微细塑性成形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技术应用前景.2.期刊论文王华侨.李玉丰.张如平.孙焕军.WANGHua-qiao.LIYu-feng.ZHANGRu-ping.SUNHuan-jun薄壁铝合金半球壳塑性成形与模拟技术应用研究-模具工业2007,33(11)以某铝合金薄壁半球壳功能设计、塑性成形制造工艺过程仿真为对象,通过对比研究4种工艺成形方案,最后得出冲压方案最优,其次为超塑,最次为机械加工.3.期刊论文王超.张珊利.刘小军异型铜合金导体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热加工工艺2009,38(3)通过介绍异型铜合金导体的热塑性成形工艺、模具结构以及金属塑性成形过程,说明了该工艺能够有效降低原材料的消耗,消除原材料的铸造缺陷,提高产品内部组织性能.锻件成形良好,表面无明显缺陷,减少了机械加工工时,降低了产品成本.4.学位论文张福芳摆辗镦粗工艺过程中塑性铰形成与特性研究2009摆动辗压是一种局部加压连续塑性成形技术,具有材料利用率高、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机械性能好和使用寿命高、成形尺寸精度高等诸多优点,在材料加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摆辗过程中产生的塑性铰属于弹塑性铰模型,当局部区域的弯矩等于截面塑性弯矩时,就认为塑性铰已经形成。一旦摆辗过程中产生了塑性铰,将会在工件内部产生弯矩,引起工件内力重新分布,影响工件的塑性变形方式和残余应力分布以及材料性能,因而有必要研究环件摆辗镦粗工艺过程中的塑性铰特性。br 本文通过有限元模拟对摆辗塑性铰的形成与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摆动辗压工艺的基础上,建立了摆辗模具及零件几何模型;基于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环件摆辗镦粗的有限元模型,应用三维动态显式有限元算法对环件摆动辗压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了环件摆动辗压镦粗塑性铰区域的应力分布状况,分析了高径比、摩擦系数与相对进给量对环件塑性铰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得出了工艺参数对塑性铰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①获得了环件摆辗镦粗塑性铰区域的应力与高径比的关系,得到了不同高径比的塑性铰区域的应力区间;②阐述了摆辗镦粗工艺过程中塑性铰形成机理与特征;③在摆辗初始阶段,由于环件被动变形区的变形量较小,没有形成塑性铰;随着摆辗镦粗变形量的增加,环件被动变形区面积增加,产生塑性铰;塑性铰的位置沿摆头旋转方向偏移;④研究了高径比()、相对进给量Q和摩擦系数μ对塑性铰的影响,发现高径比()、相对进给量Q对塑性铰的位置影响比较相似,摩擦系数μ增大到一定时候,塑性铰就不会产生。5.会议论文王超异型铜合金导体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2008通过介绍异型铜合金导体的热塑性成形工艺、模具结构以及金属塑性成形过程.说明了该工艺能够有效降低原材料的消耗,消除原材料的铸造缺陷,提高产品内部组织性能,锻件成形良好,表面无明显缺陷.减少了机械加工工时,降低了产品成本.6.期刊论文曾志朋.刘晓飞.张艳姝.金泉林.ZENGZhi-peng.LIUXiao-fei.ZHANGYan-shu.JINQuan-lin变形镁合金杯形件反挤压成形工艺研究-锻压技术2006,31(6)介绍了一种先进的超塑性反挤压成形新工艺,使用这种工艺将一个工业牌号的变形镁合金AZ31D的圆形坯料成形出一个杯形零件.成形后零件的几何尺寸精度完全满足工程需要无需任何机械加工.这种超塑性成形工艺使这种镁合金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机械性能得到很大提高.材料的晶粒度由原始坯料的几百微米细化到了5~10微米,材料硬度由原始坯料的43HB提高到了57HB,硬度提高26.7%.文中介绍了试验过程,分析了这种超塑性成形提高材料组织性能的原因.7.学位论文寸晓虹铝合金波导器件的塑性成形工艺研究2006雷达技术向更高的频段发展,以求获得更准确的距离和角度分辨力,实现超低空探测和目标跟踪,使其具有分辨力高、抗干扰能力强、系统体积小、重量轻等一系列优点。波导的电器性能要求波导具有准确的几何形状。但在机械加工中,这种要求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高昂的费用。因此,在满足波导电器性能的前提下,考虑加工经济性,适当给出波导的尺寸公差和几何形状公差是十分必要的。塑性精密成形工艺技术是塑性加工业重要的发展方向。该项技术的本质是使零件最大限度地接近制品的使用条件。同时,精密成形并不仅仅是无限制地提高塑性加工零件的精度,而是尽量减少后序加工的比重,不仅节约工时和材料,而且节约了能源,从而缩短了制造周期和降低了成本。组成毫米波雷达的基础组件是毫米波波导器件(如定向耦合器、衰减器、移相器等),其波导腔体结构尺寸小、精度高,形状复杂,尤其尺寸精度(±0.01毫米)、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小(小于0.8微米)要求高,制造难度大。为了提高复杂腔体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通过分析毫米波波导器件的材料特性,腔体结构特点和电器性能指标。以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波导零件的精密塑性成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对铝合金波导器件挤压成型金属流动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挤压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铝合金挤压型材的各向异性的评价指标,获得了挤压型材各向异性参数。对过渡铝合金波导成型工艺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确定了铝合金过渡波导成型工艺方案。8.期刊论文夏玉峰.王梦寒.周杰.XIAYufeng.WANGMenghan.ZHOUJieST型缓冲器推力锥锻造成形过程仿真与实验-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7,42(5)分析了推力锥的锻造工艺性,提出了相应的锻造工艺方案,采用金属塑性成形仿真软件DE-FORM-3D模拟了推力锥的锻造成形过程,利用仿真优化结果进行了生产试制,实现了推力锥锻造工艺的开发.通过论文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生产试制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锯切下料、空气锤上镦粗和预锻、摩擦压力机上终锻的锻造工艺方案可行,锻件无需机械加工;(2)锻件产品检验结果表明,采用论文提出的锻造工艺生产推力锥,其锻件壁厚差在1.5mm以内的达100%、摩擦面的平面度低于0.7mm;(3)对于推力锥类薄壁、深腔锻件,控制其壁厚差的关键技术为精备料、准定位、快成形.9.期刊论文王梦寒.权国政.周杰.WANGMeng-han.QUANGuo-zheng.ZHOUJie基于仿真技术的推力锥锻造工艺开发-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4)以推力锥锻造成形工艺开发为目的,分析了推力锥产品锻造工艺的可行性,提出了2种锻造工艺方案,利用金属塑性成形仿真软件DEFORM-3D,对2种工艺的推力锥锻造成形过程进行了仿真.通过工艺优化,提出了精备料、准定位、快成形的推力锥锻造成形新工艺,即锯切下料、空气锤上镦粗及预锻、摩擦压力上机终锻的推力锥锻造工艺.通过生产试制及产品检测,获得了壁厚差在1.5mm以内、摩擦面的平面度低于0.7mm、无需后续机械加工的推力锥锻件.10.学位论文袁美玲异形波导件精密塑性成形工艺研究2009异形波导件在雷达系统中起传导光波信号的作用,应用广泛,几何尺寸要求严格。传统加工方法生产效率低,加工成本高,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新的成形工艺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本文对比分析了机械加工、精密铸造、板料拉深及打弯拼焊的利弊,确定最优工艺方案为板料拉深成形。为提高生产效率,保证零件的对称性及垂直度要求,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对比四种不同拉深成形结果,本文最终采用四件合一、中厚板正、反拉深对该波导件进行温成形,有效地控制了成形的破裂、起皱等缺陷,说明该方法在波导件成形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对异形波导件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进行研究,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首先,运用DEFORM-3D软件对波导件的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可知:在拉深过程中,若采用平底凸模进行一道次正拉深会导致拉深件最终的破裂,因此在正拉深时设计一个球形凸模,以减少后续反拉深时成形缺陷的产生。其次,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对波导件成形过程中的摩擦系数、温度、凸凹模圆角半径和工艺孔直径四个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侧壁厚度最小值、底厚最小值和拉深高度等质量目标函数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通过仿真验证,优化后的成形均匀性和成形效果明显提高。最后,根据异形波导件的成形工艺特点及实际生产条件,设计了一套正、反拉深复合模,使正、反拉深在一套模具普通液压机上完成加工,以提高生产率及制件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设计了加热保温装置、球形凸模及其与上模座相连的弹簧,以保证成形效果良好。并将局部加载原理应用于整形挤压模的模具设计,在挤压凸模底部设计一个凹槽,以降低挤压力,延长模具寿命。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9cb758cb-29df-4013-85f1-9de000a2b106下载时间:2010年8月28日
本文标题:硕士论文-精冲模具磨损的数值模拟及模具寿命估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90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