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2
1泰安市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全真模拟(二)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风靡(mǐ)一截(jié)颓然tuí瞅chǒu几眼B.摄氏(nè)诸如(zhù)辐射fú冥王星(mín)C.鳌头(biē)雍正yōng迥然jiǒng琉liú璃瓦D.恬静(tián)苍穹(qióng)证券(juàn)盲姑娘(má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旖旎搁置黑魆魆聚精汇神B.苍穹馥郁晋察翼斩钉截铁C.磅礴逶迤一刹那微波凛凛D.菜畦苔藓金銮殿戛然而止3.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王老师指手画脚地给我们解释什么是圆,小明却伏在课桌上睡得正香。B.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C.我们写文章是为了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不能为赋新词而无病呻吟。D.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提笔写文章的时候自然水到渠成了。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项是()A.日暮客愁新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B.巍巍乎若太山巍巍:高大的样子。C.少选之间少选:一会儿,不久。D.处士笑而然之然:这样。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B.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C.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D.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B.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c.几步以外,站上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在在商量着什么?D望着望着又担起心来:要是今天把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2①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tuó),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zhǎn)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②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③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④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sōu)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⑤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dǎng)万岁!”⑥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河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作为班长,在下命令时的那种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B.战士们热血沸腾,(战士们对于班长所做决定的强烈认同,而且抱定了舍生取义的决心。)紧跟在班长后面。C.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马宝玉的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马宝玉的果敢勇毅,对敌人的强烈仇恨。)D.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舍生取义的决心,对敌人的强烈仇恨。)38.对选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B.痛击敌人一一引上绝路------顶峰歼敌C.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D.顶峰歼敌----痛击敌人一----跳下悬崖9.对下列句子中“眺望”与“望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A.两个动词同样是表示“望”,虽然所表示的意义相同,但感情色彩差别很大,不能互换。B.“眺望”指向远方看,五壮士看到了成功转移的部队和群众,是满怀深情的一望。C.“望望”指的是五壮士回过头来,看到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这是无比轻蔑的一望。D.前后两“望”构成对比,突出了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10.下列对选文的内容及写法理解错误的项是()A.文章选取了最能代表人物身份、性格的细节进行了描述。B.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力求具体生动,努力做到绘声绘色C.既有对个体形象的细线条描绘,又有对人物群像的粗线条勾勒。D.在刻画某一具体形象时,作者多从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方面进行刻画。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至400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强烈阳光辐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般都低于零下140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所以火星和地球一一样有昼夜,有四季,火星的两极也和地球一样,被冰雪封冻着。更有趣的的是,1879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的黑色线条,人们猜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411.对画线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举例子列数字B.列数字作比较C.作比较分类别D.分类别举例子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能够体现用语准确的一项是()A.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B.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C.太阳系中唯-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D.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13.对文章体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科普说明文B.科学童话C.科普故事D.实物说明文唯中四、(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浪淘沙(其一)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4.对“如今直上银河去”句中“直上”一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直上”,即往上、往前,含有速度迅捷、持续不停之意。B.“直上”不仅表明了方向和速度,更有不惧黄河惊涛骇浪的惊人胆魄。C.“直上”一词是整首诗视角的转折之处,把读者从仰望黄河的常态视角转换为俯视,从地下的现实世界进入天上的神话世界。D.与王之涣的《凉州词》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15.对“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与本诗的曲名“浪淘沙”呼应,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曲折蜿蜒、气势磅礴、浩渺绵长的特点。B.“九曲”和“万里”二词突出了黄河的曲折蜿蜒、气势磅礴。C.“浪淘风簸”写黄河上风沙之大,波涛滚滚。D.“自天涯”形容黄河绵长,一望无际。16.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D.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第II卷(表述题共102分)五、(12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4分)(1),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其-)》)5(2),圆影覆华池。(卢照邻《曲池菏》(3)棠梨叶落胭脂色,。(王禹偁《村行》(4)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8.请仿照例句的结构特点,以“春天”或“夏天”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4分)例句:金色的秋天来了,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被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美丽。19.阅读下面的材料,提取主要信息。(4分)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六、(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2题。寇准雅量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选自(宋史寇准传》)[注释]1①初:当初。②入相:当了宰相。③僚属:下属的官。④及:到了.的时候。⑤罢还:免去官来。罢,被免官,停职。⑥严:这里作尊敬解。⑦大为具待:盛情款待。具,备办。待,接待。⑧《霍光传》:载于班固(汉书3)《霍光传》中有“然光不学亡术,监子大理”之语福光,西汉大臣,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异母之”,⑨莫谕:不明白。谕,了解,明白。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6(1)谓其僚属曰谓:(2)咏适自成都罢还适:(3)淮送之郊之:(4)咏徐曰徐:21用现代汉语写由天列句子的意思。(6分)(1)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2)准严供帐,大为具待。22.本文表现了寇准的什么品质?(4分)七、(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7题。银杏银杏有非常古老悠久的历史。早在2.7亿年前,它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经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几乎遍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植物界的恐龙”。但在以后的岁月中,银杏也像许多盛极一时的帝国一样,由盛而衰,渐渐失去了它的主宰地位。到了第三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剧变,山脉不断隆起,银杏在与新植物群的竞争中,被迫退出生物界的历史舞台。只有少数地区,由于受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的保护,才有少量的银杏侥幸保存下来,它们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物,科学家心目中的“植物活化石”。相对其他植物而言,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在一般情况下,栽种下它的幼苗,要经过l5-20年才能结果,有的甚至需要30-40年时间。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公孙树”。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如此晚的结果年龄,一定要有很长的寿命才能适应。一点不错,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目前发现的最“长寿”的一棵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北坡的定林寺中,据说已有3000多岁了.直到今天还果实累累。那么,银杏为什么
本文标题: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992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