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三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知识架构板块一特殊句式1.判断句●指点迷津针对判断句,最重要的是识记判断句的标志特点,并能够做到准确识别和正确翻译。在翻译时,必须按现代汉语习惯把“是”补充出来,省略的主语成分也要补足。2.被动句2●指点迷津辨析出被动句,最重要的是识记被动句的标志特点,并能够做到准确识别和正确翻译。在翻译时,必须按现代汉语习惯把“被”补充出来。3.宾语前置3●指点迷津辨析宾语前置句,最重要的是识记宾语前置的三种形式,并能够做到准确识别和正确翻译。在翻译时,必须按现代汉语习惯把前置的宾语移至动词或介词后面。3.主谓倒装●指点迷津针对主谓倒装句,最重要的是能够做到准确识别和正确翻译。在翻译时,必须按现代汉语习惯把倒装的主语和谓语对调位置。4.定语后置●指点迷津辨析定语后置句,最重要的是识记定语后置的标志形式,并能够做到准确识别和正确翻译。在翻译时,必须按现代汉语习惯把后置的定语移至中心词之前。5.介宾后置4●指点迷津辨析介宾后置句,最重要的是识记介宾后置的句式特点,并能够做到准确识别和正确翻译。在翻译时,必须按现代汉语习惯把后置的介宾成分移至谓语之前。有些介宾后置句中的介词省略了,也要补充出来。6.省略句5●指点迷津针对省略句,最重要的是识记省略句的句式特点,并能够做到准确识别和正确翻译。在翻译时,要按原句顺序一字一字翻译,并按现代汉语习惯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7.固定结构678●指点迷津辨析固定格式句,最重要的是识记固定格式的各种例句形式,并能够做到准确识别和正确翻译。在翻译时,不要拆开理解固定格式,必须按照固定格式的整体意义来进行。板块二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词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就叫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名词+宾语。例如: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穿)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做)②名词+补语。例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吹风)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③所+名词。例如: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记记号)置所罾鱼腹中。(网捕,捕捉)④状语修饰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如:汉水又东。(向东流)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水)⑤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9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以礼对待)⑥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开花)⑦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如:权,然后知轻重。(衡量)(2)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①表示比喻。例如: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像狐狸一样)②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③表示处所。例如: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在草里;在露水中)④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⑤表示动作进行方式。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当面)(3)名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里,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具有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普通名词活用为使动。例如: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长肉)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使……称臣)②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例如:令尹南辕反旆[旆(pèi),末端像燕尾的旗]。(使……向南)(4)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就是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成为用如意动的名词所具有的特征,即“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成什么”的意思。一般译成“以……为……”或“认为……”或“把……当作……”。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把……放在前面;以……为后,把……放在后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以……为宾客,把……当做宾客)父利其然也。(以……为利,认为……有利)另外,代词用法同名词,有时也活用为意动。(5)名词的为动用法名词的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为……办丧事)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为……诊脉)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为……穿鞋)●指点迷津概括起来看,名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种情况:10(1)名词不作主语,是用来修饰谓语的。这里特别注意有些句子省略了主语的情况,如“狐鸣呼曰”;有些句子中的名词易与主语成分混在一起,如“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的“犬”,就要解释为“像犬一样”,这里的“犬”就是名词作状语,很容易与“其一”混同为主语。(2)名词带了宾语。名词是不带宾语的,名词带了宾语,就可能活用。2.动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例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到达的人)(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救活)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使……归)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使……归顺)有时候,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共同带一宾语。这一宾语既是及物动词的受事者,又是主语使得它成为不及物动词的施事者。例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逃跑)及物动词活用为使动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sì)之,见(xiàn)其二子焉。(使……出现)(3)动词的为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一般译为“为(宾语)……”。等死,死国可乎?(为……而死)文嬴请三帅。(替……请求)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为……而死;为……而死)●指点迷津概括起来看,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三种情况:(1)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2)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或“为宾语怎么样”的意味。(3)动词一般不用如意动。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处在宾语的位置上,常常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例如:将军身披坚执锐。(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长处;短处)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老交情)(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①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例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说坏话)11②有时,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也活用为一般性动词。例如: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用尽)(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使……急,逼迫)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凄;使……寒)(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用如意动,就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如意动的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一般译为“认为宾语如何”,“觉得宾语怎么样”。渔人甚异之。(以……为异,认为……奇怪)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以……为奇,认为……才能非凡)成以其小,劣之。(以……为劣)(5)形容词的为动用法形容词的为动用法就是“主语为宾语怎么样”。稷勤百谷而山死。(为……勤劳不息。全句是说:后稷为播种百谷而勤劳不息,最后累死在山路上)●指点迷津概括起来看,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三种情况:(1)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2)形容词带宾语,有时具有“使宾语怎么样”、“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为宾语怎么样”的意味。(3)形容词受能愿动词修饰,处于谓语位置。4.数词的活用(1)数词活用作名词作主语,例如: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一座山;一座山)作宾语,例如:故知胜有五。(五种情况)(2)数词活用作动词或使动。作谓语,例如:六王毕,四海一。(统一)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声,知其邪正。[从整体上察看(病人的形体)]恍惚之数,生于毫釐,毫釐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千倍万倍扩大)(3)数词活用作形容词作谓语,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专一)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一样)●指点迷津数词活用的情形比较少,一般来说,数词处于主语、谓语的位置就可能活用。
本文标题:xs句式和用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82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