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电气安装工程 > PLC实验指导书2015
PLC实验指导书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5年4月实验1PLC基础入门实验一.PLC实验装置的基础配置PLC实验装置的基础配置由计算机、PLC、开关电源及实验装置组成PLC的类型主要有:FX—48MR1台FX1N—40MR5台FX1S—30MR1台FX2N—48MT3台FX系列PLC的逻辑部件(软元件)(X,Y,M,S,T,C)由教材说明,这里不再提及。FX系列PLC的编程软件为GXDeveloper软件。注:参加实验时,请带好教材。二.PLC实验1.GXDeveloper入门实验A.实验目的①掌握GXDeveloper软件的使用②掌握梯形图的编程规则③掌握将梯形图——指令程序——输入到PLC的过程。B.实验设备计算机PLC编程电缆C.实验内容利用GXDeveloper软件将启-保-停梯形图等,完成程序输入、程序储存、梯形图的编制、指令表程序的转化、程序监控等实验。注意:MPS,MPP,MRD指令的应用比对指令表程序,并记录指令表程序。注意:LD,ORB,ANB指令的应用比对指令表程序,并记录指令表程序。注意:MC,MCR指令的应用比对指令表程序,并记录指令表程序。2.二分频电路实验、震荡电路实验A.实验目的①掌握二分频电路的工作原理,震荡电路的工作原理②掌握输入/输出的时序波形画法B.实验内容1)二分频电路(用一个按钮控制电机的启停)二分频电路的参考梯形图,根据实验结果画出时序波形。画出X10,Y10的输入/输出时序波形,并体会M100的导通宽度。理解:PLC的工作方式是串行工作方式。2)震荡电路的参考梯形图(间歇控制)根据实验结果画出时序波形实验时:修改T0,T1的设定值,观察Y10的导通时间,Y10的复位时间。3.定时器、计数器的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原理。2)掌握定时器、计数器的设定参数的修改方法。(二).实验内容1)控制要求:输入图示梯形图,并使PLC投入运行,当X10,X12为启动信号时,观察T0,T1,Y10的状态。a)体会启-保-停电路的作用b)观察X10,X11输入信号引起结果(T0、T1)之间的区别。c)说明T0,T1开始定时的时刻,T0,T1触点(NO)闭合的时刻,T0,T1触点复位时刻。实验2PLC基础编程实验1.PLC的编程实验1:控制要求:如图所示。启动图2(1).实验步骤根据输入/输出的控制要求,设计梯形图,将程序输入PLC,并使PLC投入运行。当X10为启动信号,当X11为计数信号时,通过监控功能,观察T0,C0,Y0的状态。说明T0开始定时的时刻,T0,C0触点(NO)闭合的时刻,T0,C0触点复位时刻。(2).实验报告内容a)分析T0开始定时,T0(NO)触点闭合,T0(NO)触点复位。b)分析C0(NO)触点闭合的条件,C0(NO)触点复位的条件。c)画出T0,C0的时序波形图。2.PLC的编程实验2:控制要求:如图所示。启动一次循环10S5S8次紧停(1).实验步骤根据输入/输出的控制要求,设计梯形图,将程序输入PLC,并使PLC投入运行。(2).实验报告内容a)分析T0,T1开始定时的位置,T0,T1(NO)触点闭合,T0,T1(NO)触点复位。b)分析C0(NO)触点闭合的条件,C0(NO)触点复位的条件。c)画出T0,T1,C0的时序波形图。d)体会循环停和急停的区别。3.综合实验(选做)(1).实验目的:掌握PLC的时序程序设计方法(2).实验内容:1)控制要求:如图所示。启动5S5S10S2S5S5S一次循环循环停(3).实验步骤根据输入/输出的控制要求,设计梯形图,将程序输入PLC,并输入之PLC运行。(4).实验报告内容a)分析T0,T1,T2,T3,T4,T5开始定时的位置,T0,T1,T2,T3,T4,T5(NO)触点闭合,T0等(NO)触点复位。b)分析C0(NO)触点闭合的条件,C0(NO)触点复位的条件。c)画出T0等,C0的时序波形图。d)体会循环停的设计方法。实验3PLC步进指令的应用实验1、实验目的1)理解掌握顺序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其分析设计方法;2)学习使用步进指令进行状态转移图、梯形图程序的设计方法。2、实验设备计算机、FX2N系列PLC、编程电缆。3、实验内容针对自动加工生产线上某钻孔动力头的动作过程,如图1所示,采用PLC控制,设计I/O接线图、状态转移图及其对应的梯形图程序。图1动作过程动作过程及要求:1)动力头在原位(SQ0),并按下启动按钮(SB1)时接通接触器KM1,动力头快进;2)动力头碰到限位开关SQ1后,接通接触器KM1、KM2,动力头由快进改为工进;3)动力头碰到限位开关SQ2后,开始延时,时间为10s;4)当延时时间到,接通接触器KM3,动力头快退;5)动力头回到原位(SQ0)后,停止。4、实验步骤1)物理过程分析:状态、转移条件、驱动负载等划分,参考教材P155页,表7-3;2)I/O接线图设计:根据输入/输出元件及动作设计PLC的I/O图;3)根据I/O接线图完成接线;(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观察PLC的输入/输出指示灯进行实验)4)用编程电缆连接PLC和计算机,在GXDeveleper编程软件中新建工程完成程序设计,主要编程步骤如下:第一步:启动GXDevelop编程软件,单击“工程”菜单,新建工程,在弹出对话框中分别选择(如图2):a.在PLC系列下拉列表框中选择FXCPU;b.在PLC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FX2N(C);c.在程序类型项中选择SFC;d.在工程设置项中设置好工程名和保存路径。图2新建工程第二步:完成上述工作后会弹出如图3所示的块列表窗口,双击第零块或其它块后,会弹出块信息设置对话框见图4。块:主要包括程序执行的初始状态激活、以及各状态、转移条件、驱动负载等信息的编辑。图4中为第0块,进行初始状态S0的激活设置,标题可以不填,但需要选择“梯形图块”,表示进行对应的梯形图编辑。图3图4第三步:在弹出的界面中(图5)编辑梯形图程序,并进行“转换”,将梯形图转为指令表,完成第一个程序块的编写。图5第四步:在完成了程序的第一块(梯形图块)编辑以后,双击工程数据列表窗口中的“程序”\“MAIN”,返回块列表窗口如图6,双击No1行进行第二个块程序的编辑,在弹出的窗口(图7)中可以设置标题“S20-S23状态”,选择“SFC块”,单击“执行”。图6图7第五步:编辑SFC图,分别增加状态、转移条件、每个状态下的执行动作。A.条件转移编辑:本实例中S0状态下不执行任务,因而进行S0到S20的转移条件设计,如图8。选择左边条件“?1”,在右侧进行梯形图编写,注意条件转移用“TRAN”,然后点击转换;图8B.增加状态及该状态下的动作:点击工具栏方块或按下F5,增加普通状态,如图9,在右侧编辑该状态下的动作(梯形图程序),编辑完后点击转换,完成该状态及对应动作的设计。图9C.增加转移条件:点击工具栏条件按钮新增条件如图10,出现“?2”,然后在右侧设计该转移条件,完成后点击转换即可。图10第六步:重复第五步中增加状态和转移条件的步骤,直到完成所有的普通状态及对应动作;第七步:程序执行到最后返回S0状态,点击返回按钮或F8,在跳转或返回步中输入“0”,确定后完成设计。如图11.图11第八步:点击转换按钮,完成整个SFC图的设计,如图12图12最后,选择工程——》编辑数据——》改变程序类型——》“梯形图”,即可实现由SFC图转为梯形图程序。将梯形图程序传送到PLC内进行调试和运行。5、实验报告内容1)设计PLC控制系统的I/O接线图;2)设计状态转移图及梯形图,并将梯形图转换为指令表;3)分析总结步进顺序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程序执行特点。实验4PLC功能指令的应用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MOV、INC、DEC、CMP等功能指令的使用。2、实验内容:控制要求:PLC投入运行时,将K500送D100暂存,X10端为启动按钮输入,X11端为停止信号输入,当按下启动按钮后,每秒钟(D100)内容减1,一直到(D100)=490,使Y7~Y0的状态为11110000。然后延时10秒后,使Y7~Y0的状态为00001111,然后再延时5秒后,使Y7~Y0的状态复位,若任一时刻,按下停止按钮,即X11为ON时,系统输出状态同时复位。3、实验步骤根据输入/输出的控制要求,设计梯形图,并将程序写入PLC,使PLC投入运行。4、实验报告内容A、分析INC、DEC指令与INCP、DECP指令的使用体会。B、分析OUT指令与功能指令MOVP的执行结果的区别。C、用SET指令改写MOVP指令,设计梯形图。5、参考梯形图设计
本文标题:PLC实验指导书201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51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