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教学总结2013~2014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教学总结——2013-2014(2)学期一、课程简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这门课程适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它是监理专业、造价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以及必修课程,它的课程定位是结合大量工程实例,参阅国家有关委最新颁布的相关行业标准,系统的阐述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目标、安全管理内容、安全检查标准、安全管理控制点及相应管理措施等。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概况;掌握文明施工安全保证项目和一般项目;掌握脚手架工程、基坑支护工程、模板工程、高处作业、施工用电安全、以及各种提升机械的安全保证项目和一般项目;基本具备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的能力。三、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思路,科学设计学习情景,认真选取了教学内容。针对岗位及岗位群所需知识,对原有课程及教材进行深入论证、分析与取舍,以项目为载体,除附有大量工程案例外,还增加了章节导读、知识链接、特别提示等模块。重点:脚手架和基坑支护的施工安全管理的保证项目及一般项目难点:各类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保证项目四、教学手段和方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运用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讲授法、讲授与提问相结合的方式、案例教学法等。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讲授与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回答问题,不照本宣科,使其养成善于思考,主动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五、教学改革精简理论模块内容,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进行大量演练;加大任务式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与责任意识。六、教学条件教材:包括教学教材、他参考教材以及学院图书馆大量的建筑材料方面的书籍,这些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考试大纲、多媒体课件、课程试卷、参考文献、考核办法、教学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等。七、教学设计特色《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以施工技术为依据进行课程讲授,专业知识实践性强,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工作环节中涉及的内容,进而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较快进入角色,能有效的在工作中产生良好的安全意识,提高竞争力。八、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根据学生专业课设置情况以及学生对先修课程掌握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筛选。学生学习情况较理想,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达到教学大纲中对知识点的要求程度,课堂教学秩序及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九、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时放不开手,给学生独立思考、研讨探究的空间少,不利于他们真正认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经常常按自己的见解来解释问题中的知识和现象,唯恐学生不懂,面面俱到,忽略了学生的感悟体验或认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十、改进措施敢于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尝试五步教学法: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收束点评。巧设引领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更主动地参与课堂的研讨、质疑中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多进行动脑动手的实践活动,让在学中,获得新知,掌握学习技能和方法。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利用学生好奇心强,习惯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必要的体验、感知等实践机会,通过提供材料、提示思路方法等,搭建学生认知的平台,使其获得成就感、荣誉感。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在教学设计时,多想想他们认知的水平和规律,力争在课堂上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设置梯度难度题目,扬起自信风帆,和学生共同进步。以上就是我对2013-2014(2)学期对所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这门课程的总结。2014年7月4日
本文标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教学总结2013~201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5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