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期末复习串讲与作业答案12月4日总结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一、社会调查的定义及要素二、社会调查的特征三、社会调查的作用四、社会调查的分类五、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六、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一、社会调查的定义及要素:定义: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要素:三个基本要素:抽样、问卷和统计分析。二、社会调查的特征:(1)社会调查是一种系统的认识活动,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程序,而不是像日常生活中的观察那样,盲目地、零乱地、被动地去认识。(2)社会调查主要采用自填式问卷与结构式访问两种方法收集资料。(3)社会调查指的是抽样调查,即从总体中的一个样本那里搜集资料,通过调查部分来了解总体。(4)社会调查要求直接从具体的调查对象那里获取信息,即直接从一个个被调查对象那里获得第一手资料。(5)社会调查在本质上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式。(6)社会调查是一种既包括资料的收集工作,又包括资料的分析工作的完整的社会研究类型。三、社会调查的作用1、描述状况:了解和描述某一社会现象的状况。如:大学生就业分布、青少年上网情况。2、解释原因:解释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如:大学生就业选择与地区发展关系。3、预测趋势:通过某个现象在时间维度上的表现和规律,推断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价格变化,就业变化,市场占有率变化,流行趋势等。四、社会调查的分类按社会调查的性质和应用领域划分,有如下六种:(1)行政统计调查;(2)生活状况调查;(3)社会问题调查;(4)市场调查;(5)民意调查;(6)研究性调查。五、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社会调查有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两种,但最主要的是抽样调查。普查: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最理想的调查。如:人口普查抽样调查: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将在这部分个体中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推广到总体中去。——根据样本推断总体。如:产品质检普遍调查的特点(1)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2)资料准确,适于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3)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4)调查项目不能够多,只能了解某一方面必不可少的基本情况抽样调查的优点(1)抽样调查非常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这是其最突出的优点(2)抽样调查可以十分迅速的获得资料数据(3)抽样调查可以比较详细的收集信息,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调查项目可以多一些。(4)应用范围十分广泛(5)准确性高。尽管有抽样误差,但是数据填写正确度高。六、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和结果:1.选题阶段:选择有价值、有创意的和可靠的调查问题;将含糊、笼统、宽泛的调查问题具体化和精确化,明确范围、理清思路。2.准备阶段:为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3。实施阶段: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方法、方式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4.分析阶段:对实地调查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统计、分析。5.总结阶段: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质量。应用调查成果。第二章选择调查课题一、选题的重要性二、选题的标准三、选题的途径和方法四、调查课题的明确化一、选题的重要性选择一个恰当的调查课题对于整个调查工作和调查过程所具有的意义:1、决定调查的方向2、体现调查的水平3、制约调查的过程4、影响调查的质量二、选题的标准1、重要性:调查课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2、创造性:调查课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3、可行性: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调查课题的主、客观条件。4、合适性:所选择的调查课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三、选题的途径和方法选题很困难,没有模式,关系到研究者的积累、关注、敏锐洞察力和捕捉能力。一般来说可以考虑下面的具体途径和来源:1、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寻找2、从个人经历中寻找3、从现有文献中寻找四、调查课题的明确化概念理解:所谓课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通过以下方式对调查课题进行明确化:(1)内涵外延的界定(2)选题标准的应用(3)目标的明确(4)时间空间的限定例如:北京市高校学生搜索引擎使用习惯的调查第三章调查设计一、调查目的二、分析单位三、具体方案一、调查目的:调查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调查目的。调查的目的对调查设计具有显著的影响。后面的工作皆以调查目的为中心。所有调查项目一般的目的可以归结为三种:探索、描述、解释。三种不同目的的调查类型:(1)探索性调查:主要目的就是对研究者所感兴趣的问题或现象进行初步的考察或了解。如:新产品需求和市场调研。(2)描述型研究:社会调查最经常的被用于对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这种描述通常是要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情况。如:网民年龄分布。(3)解释性调查:往往从理论假设出发,经过调查,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检验假设,最后达到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如:大学生就业难原因调查。二、分析单位一项社会调查中所研究的对象称为分析单位。主要有四种类型的分析单位: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特点:调查所收集的资料直接描述分析单位中的每一个个体。如对个人而言,调查资料描述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将这些对个体的描述聚合起来,可以描述由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调查的样本),以及由这一群体所代表的更大的群体(总体),或者用这种描述的聚合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分析单位是一项社会调查所研究的对象。..调查对象则是研究者搜集资料时所直接询问的对象。..研究的内容或主题则是分析单位的属性或特性。举例:个人:描述由那些个人所组成的总体,如网民搜索行为群体:由若干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本身,如小组平均成绩组织:由若干个人、群体组成、如学校的科研能力社区:作为一定地域中人们的生活共同体。如城市人口规模。三、具体方案:是指对整个调查工作的步骤、手段、工具、对象、经费、时间等进行规划、选择和安排,形成一份完整的、周密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一项具体方案,应当包括下述几方面的内容:(1)说明调查课题的目的与意义(2)说明调查的内容(3)说明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和分析单位(4)说明调查的理论假设(5)说明抽样方案(6)说明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7)说明调查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8)确定调查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实例如下:1.课题:赤峰地区农村牧区蒙族与汉族的通婚研究2.研究设计类型:解释性研究、横剖研究和抽样调查。3.分析单位:主要是户,还包括家庭、村、乡和民族政策。4.抽样方案:研究总体是赤峰地区的居民户。5.设计调查问卷6.调查时间:7.研究经费第四章抽样一、抽样的概念二、抽样的类型与方法三、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四、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一、抽样的概念总体:是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指调查研究对象的全体。如全体学生。元素:也称为总体单位,也称个体,则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如每个学生。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取或抽取一部分元素(总体的一个子集)的过程。抽样单位:就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即分析单位。抽样框:又称为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元素的名单。参数值:也称为总体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统计值:也称为样本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统计值是从样本中计算出来的,它是相应的参数值的估计值。置信度:又称置信水平,它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内的概率。它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置信区间:它是指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的误差范围。置信度区间反映的是抽样的精确性程度。二、抽样的类型与方法抽样方法:1.概率抽样:(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3)分层抽样;(4)整群抽样;(5)多段抽样2.非概率抽样;(1)偶遇抽样;(2)判断抽样;(3)定额抽样;(4)雪球抽样三、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由于社会中绝大多数的群体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异质性,即他们所包括的个体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别。因此严格的概率抽样程序与方法就不可少。概率抽样之所以能够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其原理就在于它能够很好的按总体内在结构中所蕴含的随机事件的概率来构成样本,使样本成为总体的缩影。抽样程序:(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四、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指样本的统计值和总体的参数值之间的误差,它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所引起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一些控制来减小。抽样误差主要取决于总体的分布方差和抽样规模,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导致抽样误差的增加或减少。有关抽样规模与抽样误差之间的关系问题,应注意两点:一是对于比较小的样本来说,样本规模上很小一点的增加,便会带来精确性方面很明显的增加。二是扩大样本规模虽然可以减少抽样误差,但同时它又会增加非抽样误差。所以并非样本越大调查结果肯定会越精确。注意:查表确定样本规模第五章测量一、测量的概念与要素二、测量层次三、操作化四、量表五、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一、测量的概念与要素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量的四个要素(1)测量客体,即测量的对象。(2)测量内容,即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3)测量法则,即用数字或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4)数字和符号,即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在社会调查中,有的测量结果是用数字来表示的,有的是用文字符号来表示的。二、测量层次测量层次: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不同层次的测量方法所对应的测量对象则分别称作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定类变量: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如:性别、颜色定序变量:取值可排序(高低、大小…)如:企业规模、文化程度定距变量:可确定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如:年龄定比测量:有一个绝对0点如:职业收入、销售额二、测量层次定类定序定距定比类别区分(=、≠)有有有有次序区分(、)有有有距离区分(+、-)有有比例区分(×、有÷)三、操作化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是对那些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操作化的作用是让那些通常只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抽象概念,最终在我们所熟悉、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中变成可以测量的东西。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界定概念,二是发展指标。第五章测量四、量表量表:用来测量人们的态度、看法、意见、性格等等主观性较强的内容。常用量表:总加量表、李克特量表、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和语义分化量表等。总加量表:李克特量表:五、测量的信度与效度测量的信度: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事物或变量。测量的效度:也称为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的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指指标能够反映某一概念真正含义的程度。第六章问卷设计一、问卷的概念和结构二、问卷设计的原则三、问卷设计的步骤四、题型及答案的设计五、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一、问卷的概念和结构问卷:问卷是社会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其用途则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的,它所收集的是有关于社会现象和人们社会行为的各种资料。问卷的一般结构主要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二、问卷设计的原则1、要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2、明确阻碍被调查者合作的主要因素主观上的障碍客观上的障碍3、明确与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因素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内容。样本的性质。问
本文标题:《社会调查的理论与方法》期末复习串讲与作业答案12月4日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43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