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知识总结-考研-期末考试必备
1.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第二,具有持久生命力。第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第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第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第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理想信念的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实践中。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矛盾时,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第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第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1.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有不同的内涵。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爱国主义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后,爱国主义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和意义。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对待祖国的感情,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差异的方面,甚至有对立的方面。◎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第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第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第二,团结统一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第三,爱好和平精神。第四,勤劳勇敢精神。第五,自强不息精神。(2)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第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第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所谓时代精神,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关系:两者紧密相联,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1)时代精神的内涵第一,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第二,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第三,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第四,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第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1.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时代最崇高的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第一,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的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多做好事。第二,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两者关系):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人生价值的标准)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人生价值的评价)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第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第二,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第三,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第四,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第一,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第二,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第三,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第四,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和他人的和谐(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1)正确认识个体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产劳动为中介,而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人类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反应了人与人的关系。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1.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1.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从道德的总体社会功能来看,主要可分为两大方面,即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德对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二,道德通过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发生影响,从而间接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第三,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第四,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五,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第六,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进行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在看到道德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并不都是一样的。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3.道德的历史发展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道德也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过程。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规律: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4.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特别提醒:此考点注意考查名言警句)在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公私之辨始终是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5.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第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第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第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有序健康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第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条件下,每个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都在为社会、为他人同时也是为自己而劳动和工作。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在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
本文标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知识总结-考研-期末考试必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72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