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经济全球化的趋势(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33年,英法等国就曾建议建立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则基本一致的国际组织,而美国态度消极,但是二战后期美国却积极筹划建立国际货币机构。美国态度的转变主要基于A.罗斯福的执政理念B.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C.法西斯势力基本消除D.经济危机的逐步缓解解析:二战前美国没有经济上的绝对优势以取得国际组织的领导权,但在二战后期美国的实力大大膨胀,为了满足自身经济势力扩张的需要,美国又极力主张建立能由它主导的国际组织,故选B项。A、C、D三项对材料理解有误。答案:B2.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越来越多的普通游客专门来游览布雷顿森林会议旧址。有一次,在参观的过程中,一名游客甚至大声说,我们需要再开一次布雷顿森林会议。材料反映出人们A.期望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良方B.希望发挥新兴经济体的作用C.希望重新确立美元的特殊地位D.热衷于历史热点区域的旅游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而题干材料中普通游客对布雷顿森林会议旧址的关注及相关认识都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相关,故材料现象反映出世界普通民众希望寻找到像二战以后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代表的能够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故选A项。答案:A3.戴高乐痛斥美国用美元来获取其他民族的土地和工厂,美国没有特权把世界贸易实际上变成美国的仓库,因为一旦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它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地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和劳务。其中美国所凭借的是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C.布雷顿森林体系D.关贸总协定解析:题干中戴高乐所批评的美国的“特权”是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固定这一“双挂钩”原则,而这一原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特点。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欧洲经济复兴所进行的援助,“杜鲁门主义”主要是针对苏联进行的“冷战”政策,关贸总协定是国际贸易体系。故选C项。答案:C4.如今,在世行和IMF的机构里,高管尽管肤色不同,但多数拥有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对美式思维和价值观有着较强的认同感,2012年竞选世行行长的金墉、奥坎波、奥孔乔·伊韦拉三人皆毕业于美国常青藤名校并多年在美工作。这表明A.美国依然掌握着世界金融霸权B.美国通过经济向世界输出其价值观C.布雷顿森林体系仍发挥着重要作用D.世界金融领域仍受美国的巨大影响解析:材料显示世界金融领域高层“多数拥有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对美式思维和价值观有着较强的认同感”,这正好说明世界金融领域仍受美国的巨大影响,而不能表明美国仍然掌握世界金融霸权,故选D项,排除A项。B项对材料意思理解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解体,C项错误。答案:D-2-5.2013年有文章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是世界地缘政治版图和二战后大国间经济实力对比达到质变的临界点,如今全球各国经济实力的对比又达到新临界点。”在前一个“临界点”经济实力异位的国家是A.美国和英国B.美国和苏联C.美国和中国D.中国和英国解析: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西欧衰落,美国取代西欧国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而当时西欧国家在经济上的代表是英国,故A项正确。答案:A6.右面漫画反映了二战后初期世界的经济形势。漫画中代表美国的人物正在给标有“WORLDECONOMY(世界经济)”的泄了气的地球仪充气。下列有助于“WORLDECONOMY”恢复生机的是①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联合国④关贸总协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二战后初期”,当时美国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确立起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同时以此促进世界经济走出二战的炮火创伤,所利用的主要工具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而不是联合国。故选B项。答案:B7.下面是从某国际组织的官方网站所截取的部分内容截图,依据其内容可以判断出这一组织是A.世贸组织B.世界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贸总协定解析:材料反映出该组织的近期成果是“助力中国灾后恢复重建”,而这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符合世界银行的宗旨。故选B项。答案:B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的运行最能说明A.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的构筑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C.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加强D.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解析:WTO的建立,表明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排除A项;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的运行,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但不能表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故选D项。答案:D-3-9.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时候,有一个前提条件,要求西欧各国联合起来向美国提出一个总的援助计划,并且要求承诺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这说明美国A.客观上推动了欧洲的联合B.完全从自身利益出发C.希望增强欧洲内部的竞争D.与欧洲之间不存在竞争解析: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在于自身能称霸世界,但也有帮助欧洲渡过难关的目的,所以B项太绝对。从“要求西欧各国联合……承诺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看是要减少欧洲内部的竞争,故排除C项。D项明显是错误的。美国要求欧洲联合、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这些都有利于欧洲的联合,故选A项。答案:A10.《欧洲为什么能领跑世界》中写道:“让·莫内的贡献是如何才能没有远见。……他利用人们对再次发生冲突的害怕来驱动欧洲统一的进程,并且始终不给出明确的目标,让每个人都以为欧洲是朝着他们认为的那个方向走去。”这表明让·莫内的统一方案A.没有目标B.企图利用战争来实现C.具有渐进性D.使人们无所适从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材料中的“让·莫内的贡献是如何才能没有远见”。“没有远见”即努力做好眼前的工作,走一步说一步,同时材料中的“来驱动欧洲统一的进程”说明是有目标的,即实现欧洲统一,与此相应的是循序渐进。所以选C项。答案:C11.1967年,戴高乐表示对英国加入欧共体持保留意见。他特别强调,由于英国与美国的密切关系,英国加入欧共体,将会成为美国的“特洛伊木马”。最终,英国未能加入欧共体。这表明A.法国完全控制着欧共体B.美国丧失了对欧洲的影响力C.法国对美国怀有警惕之心D.英法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解析:“特洛伊木马”故事源自古希腊传说,后人常用“特洛伊木马”这一典故,用来比喻在敌方营垒里埋下伏兵里应外合的活动。法国以此喻,拒绝英国加入欧共体,表达出法国对美国插手欧共体事务的担心,故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太绝对,是错误的。答案:C12.有经济学家在预测欧元启动给欧盟带来的利益时估算,单一货币会使欧洲内部贸易量翻番,甚至翻到原来的3倍。这说明欧元启动A.必将增强欧共体各国的经济实力B.将挖掘欧洲市场蕴藏着的商机C.开拓了欧洲联盟的外部市场D.加剧了欧洲市场内部各国的竞争解析:题干所示信息是该经济学家对欧元启动将给欧盟带来利益的预估,并不是真实的情况,可排除C、D两项。而由“单一货币会使欧洲内部贸易量翻番,甚至……”可知,欧元的启动将挖掘欧洲市场蕴藏着的商机,故正确答案为B项。当时欧共体已发展成为欧盟,排除A项。答案:B13.右图中滚动着的巨型欧元硬币上写着“欧元区”,前面作奔跑状却被轧住衣角的“山姆大叔”说:“不管我跑多快,它好像一直都在向我逼近!!!”对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欧元已经取代了美元的地位B.欧元区经济危机拖累了美国C.欧元区的经济对美国造成巨大挑战D.美国希望断绝与欧元区的经济联系-4-解析:美元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A项错误;当今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起源于美国,所以谈不上欧洲拖累美国,并且材料体现不出经济危机的相关信息,故排除B项;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美国不可能也不希望与欧洲断绝经济联系,故D项表述是错误的。从题干材料判断,C项是正确的。答案:C14.观察右图:图中左边铁轨上写着“财政联盟”,德国总理默克尔手中拿着“德国的宏伟计划”;图中右边铁轨上写着“政治联盟”,标志牌上写着“欧洲合众国”。材料反映出A.欧洲政治统一背离了经济发展要求B.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C.德国以其经济实力抵制欧洲一体化D.“欧洲合众国”的梦想不可能实现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政治一体化的接轨存在不协调之处,排除A项;欧洲的一体化是大势所趋,而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只是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不是一帆风顺的,故选B项。在欧洲一体化中德国在经济方面处于主导地位,但并不能说其抵制欧洲一体化,排除C项;D项表述错误。答案:B15.虽然欧洲一体化进程远没有结束,但多数人还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比喻成一枚三级火箭。若按其先后顺序,与“第三级火箭”目标相符的是A.关税同盟B.经济联盟C.政治联盟D.军事联盟解析:欧洲的联合首先是在经济上的关税同盟;然后是在经济上的货币联盟;最后上升到政治。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16.在1993年某一国际会议上针对某组织的基本方针所展开的讨论中,以下7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它们是:开放、渐进、自愿、协商、发展、互利与共同利益。该组织应该是A.北约B.欧盟C.北美自由贸易区D.亚太经合组织解析:根据会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关键词语判断,该组织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松散性,成员间的关系是宽松的伙伴关系,符合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故选D项。答案:D17.不扎领带是APEC会议领导人非正式见面的一个重要特征,且按惯例,参加APEC会议的首脑都要身着东道国的传统服装,照上一张“全家福”。这些都展现出APEC会议A.内部对合作水平要求不高B.对多样文明的认可与尊重C.求虚务虚的组织运行风格D.对各成员方领导人的尊重解析:领导人见面,不要求“扎领带”,目的在于营造轻松的会谈气氛;而“身着东道国的传统服装,照‘全家福’”则体现出对东道国文明的认可与尊重,而会议的承办由各成员经济体轮流主办,上述特征都体现出会议对多样文明的认可与尊重,故正确答案为B项。A项对APEC目标追求的表述有误;C、D两项对材料信息理解有误。答案:B18.APEC就在我们身边。有人这样描绘APEC:日本汽车、美国飞机、韩国电器,都是APEC经济体的产品;中国老百姓去得最多的海外观光地新马泰,都是APEC成员;打工者们生产的服装鞋帽的最大出口对象也是APEC经济体……对中国老百姓而言,APEC也就意味着-5-A.出国、购物B.改革、开放C.开放、实惠D.出口、加薪解析:由材料可知,APEC意味着中国更深地融入世界,各国经济依赖程度加深,而老百姓则从中感受到各种实惠,故C项正确。A、D两项中“出国”“出口”对老百姓的感受概括有误;B项中“改革”不能看作APEC所带来的感受。答案:C19.下面图表反映了二战以来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统计情况(单位:个)。由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两极格局的解体B.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源于经济区域化C.“冷战”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D.世界经济健康发展有助于世界和平解析:从图表信息看,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有个明显变化,其后发展数量明显增多,反映出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加强,故“冷战”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20.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盟(前身是欧共体)经济实力日益壮大,亚洲的日本经济也急剧膨胀……因此,美国对建立自由贸易区有了巨大的动力和热情。这反映出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目的是A.应对外部竞争B.强化内部合作C.加强与强国的对抗D.顺应全球化潮流解析:材料交待美国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背景:欧盟与日本的经济崛起。可见,美国组织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目的是应对外部对手的竞争,故正确答案为A项,排除B项。排除C项,“对抗”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潮
本文标题:《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2016一轮复习备考十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98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