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一课一研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一课一研教学设计学校:太安小学版本:人教版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姓名:江小庆时间:2016年3月单元:第一单元主备人:江小庆课题:1、燕子一、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出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22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三、教法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启发。学法:阅读为主,以读带记,读背结合。四、教学准备:1.课前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2.收集有关燕子的资料。3.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播放课件: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燕子……体会春天的美丽。2.说说你了解的春天。小朋友有没有留意观察自己的周围,有没有嗅到春的气息?有没有找寻到春天已经悄悄来临的足迹。(二)初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学习生字1.读准字音。俏:与“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不要错读成fó。2.自主识字,找规律。3.交流。4.巩固运用。5.同桌抽读。(四)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五)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六)写字1.读准字音。2.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燕、聚、演、倦、漾。3.观察字形结构。4.练习书写。第二课时(一)播放燕子翻飞的课件(二)理清课文线索,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1.第一自然段:由近处看燕子。研讨修改2.第二三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的飞行姿态。3.第四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4.小结:我们要学习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并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三)朗读感悟1.自读全文,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2.再读课文,想象画面,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3.讨论: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1)外形特点读第一自然段,再读,说说燕子外形的特点(活泼机灵)。用朗读表达燕子的活泼机灵。(2)飞行特点读二、三自然段,找找燕子的飞行特点(轻快)。通过朗读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3)停歇特点体会课文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来打比方。读一读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4.横掠过湖面的“掠”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5.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能为大家读一读吗?(四)音乐配读全文七、作业1、熟练背诵课文。2、预习《2、古诗两首》。八、板书羽毛外形翅膀尾巴赞热燕子飞回增添生机美爱春大姿态优美天自飞行速度快然心情高兴停歇电线―――曲谱燕子—音符九、教学反思:课题:2、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二、教学重难点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讲解,图文结合,帮助理解。学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四、教学准备:古诗相关课外资料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二)检查预习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2.抽读。3.小老师教写生字。易错音:妆、滨、裁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4.抽读、齐声读(三)学习《咏柳》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咏柳:咏即赞美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4.交流汇报1.2句(1)碧玉:绿色的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万条:枝条多绦:一种丝带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研讨修改(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3)朗读5.交流汇报3.4句:(1)细叶:细细的嫩叶似:好像裁:裁剪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3)指导朗读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四)深情朗读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五)背诵全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二)解题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2.春日即在春天里(三)初读,初通诗意1.自读全诗,再抽读。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3.交流: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滨:水边光景:风光景色一时:形容时间很短新:新鲜、奇丽4.由词意思考: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东风:春风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总是:都是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诗歌中的哲理。(四)再读,感悟诗境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五)指导朗读、背诵七、作业1、背诵古诗。2、收集春天的诗歌。八、板书咏柳春日碧玉妆成绿丝绦写实咏柳谁裁出赞美春天万紫千红总是春春风似剪刀想象九、教学反思:课题:3.荷花一、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部分,积累优美语句。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难点:理解重点语句。三、教法学法:教法:质疑激趣,逐步引导。学法:读中感悟,合作交流。四、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2.师制作教学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师出示课题:荷花。师:你见过荷花吗?它是什么样的呢?生说后师大屏幕展示荷花图。(二)初读课文,正音1.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2.指名读,正音。3.分小组读。(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交流,文章条理。第一节:“我”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节: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节:自己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四)学习课文第一节1.指名读。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明确:第一节告诉我们赏荷花的时间,人物,地点。3.提问:这一节看出荷花的什么特点:(花香)从“赶紧”看出“我”想看荷花的急切心情。4.朗读。(五)学习第二、三节研讨修改1.生自读二三节。勾画你难以理解的句子。2.师出示“如果──了不起”。请生谈自己的看法。3.引导读第三节。师让生看图,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一池荷花的。你喜欢哪句?为什么?交流:荷叶:像大圆盘(比喻)冒:形象写出了荷花突现出来,格外引人注目。(理解后读。)师引读:“有的──有的──有的──”想象荷花的姿势。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荷花吗?(生各抒已见。)朗读第二节。4.再读第三节。谈自己的理解。(荷叶、荷花有各种美妙的姿态,而且,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更有一番别样的风韵。)生想象动态荷花图。5.朗读二三节。(六)自学生字师作个别易错字的指导。(七)作业1.朗读全文,背诵1、2、3节。2.听写词语。3.观察自己喜欢的花。第二课时(一)朗读1、2、3节(二)学习4、5节1.师大屏幕出示荷花图。师:多美的荷花呀!看着看着,我们就仿佛变成了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进入了这精彩的画卷之中。2.齐读第四节。3.你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生带问题再读第四节。(生各抒已见。)4.美读第四节,5.读第五节。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被美景所吸引,忘了自己在做什么)从这儿你看出什么:(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对大自然的赞美。)(三)学习写作特点1.生讨论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2.交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生在文中找出。)抓住荷花的特点进行描写。用词准确。写实与想象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四)小练笔1.生再读全文。2.师;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3.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4.师引导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写生动。5.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6.交流个别习作,评讲。7.生继续完成。(五)作业1.完成习作。2.预习第四课。七、板书闻到——清香叶:多绿大圆荷花又香又美荷花看到活的画花:才开全开将开人花共舞池间想到——“我”仿佛成了荷花,翩翩起舞八、教学反思:课题:4*珍珠泉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4.积累课文优美语。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教法学法: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学法:自主学习,读中感悟。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泉水的图象资料,或一些图片资料。学生:收集有关泉水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向他人求教有关泉水的知识。熟读课文。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谈话导入:在上面的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燕子的可爱,夏日里荷花的美好。大自然的一切都给了我们神奇美妙的感觉,泉水也是这样。2.你见过泉水吗?生介绍自己了解的泉水资料。3.师播放泉水图象,读“资料袋”,了解泉水,引入“故乡”“珍珠泉”。(二)导语引入自学课文1.引导读懂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和伙伴交流自己读后的印象和感受;再读课文:根据课文提示,展开讨论,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感,积累优美语句。3.学生分组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自学。(三)汇报交流自学成果1.课文是什么顺序写的,排一排顺序:()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我”对家乡泉水的喜爱。()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2.读书检查自学情况:想一想,读出有关语句。(1)珍珠泉的周边的景物怎样?(2)潭水是什么样的?(3)泉水是怎样冒出的,为什么叫珍珠泉?说一说:珍珠泉有什么特点?交流总结:研讨修改(珍珠泉四周绿色环绕,水是绿色的,清且深,泉水有冒不完的水泡,在阳光下涌出,形成多彩的珍珠。)3.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再和大家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怎样读才能表达出感情?(2)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腻和观察的仔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描写太阳光照在水泡和潭底石头上的情景:“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引导学生感受文字描写的流动中的美,色彩的绚丽。)(读潭底冒水泡的情景时,“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把水泡当作人来写,融入了人的感情,从中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语气轻松、活泼,好像在夸奖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朗读珍珠泉周围的景物,要强调“绿”字,绿青苔、绿草、绿树、绿水,还有水是“水
本文标题:一课一研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15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