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人教版】2016届高考地理复习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
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3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返回目录单元考情实录三年考情最新考纲2011年2012年2013年地壳物质循环未考浙江卷T4江苏卷T8,上海卷T5、6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山东卷T4,江苏卷T9、11、12,上海卷T47~51,浙江卷T37(2),广东卷T1,海南卷T21山东卷T3,江苏卷T9、10,上海卷T7、8北京卷T36(4),上海卷T15~17,广东卷T40(2),海南卷T1~3返回目录单元考情实录三年考情最新考纲2011年2012年2013年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新课标全国卷T10,北京卷T1、8,上海卷T19、20,广东卷T2、41(2)北京卷T10、36(2),安徽卷T35(1),福建卷T37(2),广东卷T41(1)新课标全国卷ⅡT36(1)(3),北京卷T8、9,天津卷T7,山东卷T26(1),江苏卷T7、9,上海卷T9、10,浙江卷T5,福建卷T9、10,广东卷T1,重庆卷T13(1),四川卷T4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分布的影响北京卷T9北京卷T36(1)北京卷T41(1),天津卷T2、3,广东卷T41(2),海南卷T11、12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互动探究综合能力提升基础自主梳理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①______,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1)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②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两种类型。(2)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一般发生在④_________,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返回目录基础自主梳理内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地壳深处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3.结果: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⑤______。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⑥________。返回目录基础自主梳理高低不平太阳辐射能2.表现形式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外力作用概念对地貌的影响风化作用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⑦__________,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产生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堆积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侵蚀作用水、冰川和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⑧__________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⑨________等的搬运作用下,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⑩________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崩解和破碎侵蚀地貌风、流水、冰川堆积3.结果: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⑪____。4.内、外力作用关系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平缓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地表形态塑造过程存在的基础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⑫___________。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相互转化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1)过程:岩浆―→岩石―→新岩浆图121(2)意义: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不断的⑯_________之中。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循环转化3.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基础自主梳理返回目录►探究点一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考点互动探究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返回目录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壳运动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结果也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就全球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如东非大裂谷)或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垂直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和海陆变迁,如台湾海峡的形成和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变动考点互动探究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返回目录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火山、熔岩高原等地震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例1图122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判断图中Ⅰ、Ⅱ、Ⅲ、Ⅳ四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图122A.Ⅰ、ⅡB.Ⅲ、ⅣC.Ⅰ、ⅢD.Ⅱ、Ⅳ考点互动探究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返回目录[解析]DⅠ为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Ⅱ为断层,岩体发生了破裂,且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Ⅲ为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Ⅳ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考点互动探究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返回目录►探究点二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考点互动探究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返回目录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普遍,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和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如蒙古高原的戈壁和新疆的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分布普遍,如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和横断山区的深切河谷考点互动探究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返回目录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侵蚀作用流水侵蚀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和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常见于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分布地区,如广西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贵州织金洞和重庆天坑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和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挪威峡湾、阿尔卑斯山的角峰、北美五大湖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平台、海蚀洞穴、海蚀柱、海蚀陡崖等海滨地区,如福建平潭岛的海蚀地貌和台湾北部野柳地质公园的海蚀地貌考点互动探究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返回目录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堆积作用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如黄河三角洲和恒河平原风力堆积沙丘、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和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东欧、中欧平原的波状起伏和日内瓦湖海浪堆积波浪向海运动,速度减慢,形成海滩海滨地区,如广西北海银滩和海南三亚亚龙湾海滩例2[2013•福建卷]图123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2)题。图123(1)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考点互动探究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返回目录(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图124A.①B.②C.③D.④考点互动探究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返回目录[解析](1)D(2)C第(1)题,注意审题干中“中游宽谷”的关键信息。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出山口处,而洪积平原是指干旱地区山前地带由一系列洪积扇不断扩大伸展组合而成的平原;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因此,排除A、B、C项。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是受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爬升沙丘来源于流水输沙,中游河谷的输沙量大,在枯水期河流水位下降,河漫滩大面积出露。在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强风地段,大量沙质物在风力作用下向岸边推移,形成岸边山坡上的沙丘。考点互动探究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返回目录第(2)题,由题干“爬升”可知,沙丘前行方向与外力作用的方向一致,排除②④。沙丘的形成主要受风力作用的影响。结合沙漠地区流动沙丘形成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沙粒在风的吹送下沿迎风坡向上运动,在顶部附近堆积后在背风坡滑落。沙丘体两侧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进而陡峭,据此可知C项正确。考点互动探究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返回目录►探究点三岩石的分类和相互转化1.岩石的分类考点互动探究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返回目录按成因分类形成种类特点岩浆岩(火成岩)炽热的岩浆冷凝形成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最常见的是花岗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常见的有流纹岩、安山岩和玄武岩等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构造考点互动探究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返回目录按成因分类形成种类特点沉积岩成层堆积的疏松沉积物,经长期的岁月,沉积、固结而成常见的有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突出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常含化石。化石是判断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的珍贵资料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大理岩,砂岩变质形成的石英岩,页岩变质形成的板岩等多具有片理构造2.理解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时,要把握以下几点:(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不可能由其他类岩石转化而来。(2)岩浆岩、沉积岩可转化为变质岩,变质岩也可能重新变质。(3)岩浆岩、变质岩可以转化为沉积岩,沉积岩受外力作用变为碎屑物质在低处沉积后固结成岩可重新成为新的沉积岩。(4)各类岩石均可重熔成为岩浆。考点互动探究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返回目录例3读图125,完成下列问题。图125图中体现出的地理过程是()A.沉积岩的形成过程B.变质岩的形成过程C.岩浆的冷却凝固过程D.岩浆岩的形成过程考点互动探究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返回目录[解析]B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岩浆接触部分的石灰岩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发生变质形成大理岩。考点互动探究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返回目录典图判读4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典例精析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126中,图(a)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b)为地质循环示意图。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其“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读图,回答(1)~(2)题。综合能力提升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返回目录(a)(b)图126综合能力提升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返回目录(1)图(a)所示的岩石类型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图(b)中的()A.⑥B.⑦C.③D.④(2)根据图(b)推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大理岩属于甲类岩石B.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和生物化石C.丙类岩石能形成岩浆岩D.⑦属于内力作用综合能力提升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返回目录题号答题思路标准答案(1)红色砂砾岩为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固结成岩而形成,符合题意的为⑥A(2)大理岩为变质岩,图(b)中甲为喷出岩,乙为侵入岩,具有层理构造和生物化石是沉积岩的突出特征;丙类岩石为变质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⑦表示内力作用的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通过垂直运动,地壳内部的岩层出露地表D方法技巧判读地理过程示意图首先要了解题目所给的条件,明确过程示意图要表达的主题;其次要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理清逻辑关系。有的过程示意图中有许多方框空着,需要补全才能符合逻辑关系。判读这类图,先要在头脑中回想相关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再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找出突破点,理顺关系;完成各框后,再利用所掌握的概念、原理、规律等将所有方框和箭头验证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判断关联图,不能陷入“迷宫”,而应立
本文标题:【人教版】2016届高考地理复习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73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