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1、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教学目标1.认识“坝、傣”等。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二、预习学案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3.词语卡片。三、导学案第一自然段1.请你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2.请你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3.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请你用语言描述: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4.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第二、三自然段1.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说出你喜欢的理由。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3.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4.同学们读得可真好,如果你能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想和他们一起玩什么?第四自然段1.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令人难以忘怀)2.在这所民族小学学习的同学们是什么感受?(自豪、骄傲)小结: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在学校、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四、课堂练习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pīngbàchuāndàihúdié()()()二.组组看:给下面的汉字加上偏旁组成生字,写在括号里:平()召()胡()同()五、课后作业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六、板书设计我们的民族小学不同民族----装扮美丽上课----------小动物玩耍----------小动物2、金色的草地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2、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预习学案预习有关蒲公英的知识,准备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三、导学案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3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4、检查自学情况(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四、回顾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四、课堂练习一、错别字门诊1、我家的房子是座北潮南的。()2、放学了,小朋友们在草坪上玩要。()3、小猫什么时候能学会钩鱼呢?()4、在草丛中,我发现了一此蒲公英的种子。()五、课后作业大自然是多么地美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大自然,我们将失去很多乐趣。请你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六、板书设计金色的草地新发现:蒲公英一天的变化新发现前:我和弟弟揪它们做游戏新发现后:我们不再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3、爬天都峰一、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2、练习运用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3、学会生字。掌握暑假、似乎、犹豫、终于、纪念、鼓舞、决心、居然、手脚并用、白发苍苍等词语。练习用“……比……”、“一会儿……一会儿……”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预习学案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三、导学案一、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谁来告诉老师,课文写了哪些人爬天都峰?爬上去了吗?2、他们是不是很轻松地爬上了天都峰?是怎么爬的?谁来说一说?二、教学过程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齐读,思考: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指读,思考:天都峰有什么特点?2、看投影或图片:用一两个字总结一下天都峰的特点(给你的印象)?(板书:高、陡)3、下面请大家轻声自由读课文,找出哪些词语和句子最能说明天都峰的高、陡,把它画出来?4、学生发言,教师引导从以下两点理解:①、“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②、面对险峻的天都峰,“我”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谁来读一读。(板书:能爬上吗?)③、教师引读:是啊!“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上面的铁链,似乎是??”学生接读“从天上挂下来的,”教师引读:“真叫人??”生:“发颤!”(板书:挂下来发颤)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略)1、总结过渡:①、天都峰如此险峻,所以“我”心里有点害怕“发颤”,也难怪“我”有的怀疑:自己能爬上天都峰吗?②、下面听老师读课文(三、四、五段),想一想: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了?(板书:不再犹豫)A犹豫是什么意思,谁来告诉大家?(拿不定主意)B“我”面对险峻的天都峰,不知道能不能爬上去,所以拿不定主意。想一想,面对困难,你犹豫过吗?谁来用“犹豫”造个句子?(☆提前造好)2、这时,“我”和一位不认识的老爷爷相遇了。3、当老爷爷碰到我时,他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4、“我”又是怎么问老爷爷的?5、这两句话中都有“也来”这个词,两个“也来”说明“我”老爷爷都是怎么想的呢:讲读六、七自然段1、默读,思考:“我”和老爷爷是怎么爬天都峰的,结果怎么样?2、引导:“我”奋力向上爬着,老爷爷肯定也是在奋力攀登,“奋力”是什么意思?(充分鼓起劲儿来。课文中指努力向上攀登)3、请你画出能够说明“我”奋力攀登的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4、奋力攀登的结果是什么呢?谁来读一读有关课文?(第七节)5、学习八、九自然段1、“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经过奋力的攀登,我们(板书):终于到了天都峰的最险处鲫鱼背这个地方,下面我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8、9自然断,思考: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2、分角色朗读3、看投影片(或小黑板,用不同颜色笔分开):老爷爷和“我”互相道谢的话。4、读老爷爷的话,“居然”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果然吗?能换成什么词?(居然: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险峻的天都峰,表示出乎意料,可换成“竟然”)5、老爷爷为什么要谢谢“我”?6、读“我”的话,我为什么要谢谢老爷爷?6、学习最后一节1、这时,爸爸部怎么说的呢?指名朗读最后一节。2、“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板书:汲取力量)3、这一老一素不相识,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4、学生自由发言。7、复习,看板书,简单小结九、发言: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只要有决心,有信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在与人相处中,同学之间要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相机板书。(三)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积极主动,课文《爬天都峰》主要讲了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从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要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四、板书设计爬天都峰5灰雀一、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预习学案(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2)抓住描写灰雀可爱和人物对话的语句,启发学生采用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品词析句,了解灰雀可爱及人物心理历程。(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三、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们知道列宁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谁能说说。(学生联系查找到的资料图片介绍)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个男孩的故事。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1、个别读课文,思考:这2个自然段,你都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读懂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生汇报学习情况3、指导朗读。(读出灰雀的惹人喜爱,列宁对灰雀的爱及灰雀找不到后,他着急、担心的心情。)4、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课件导入看,白桦树上的三只灰雀多么惹人喜爱啊!列宁每次都要到树下看望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1、自由轻声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男孩说的话,并读一读。2、课件出示:3、5、7、9自然段,请学生再读列宁说的话。想想:你对哪句话体会最深刻?列宁在说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可以通过朗读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感受。3、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及标点体会列宁当时的想法。4、灰雀究竟到哪里去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出示4、6、8、10自然段)5、在分析描写男孩的句子时,也要抓住重点词语及标点,体会男孩说这些话时,从犹豫到安慰列宁,最后下定决心改正错误这一思想转变过程。6、同桌讨论:男孩为什么要捉走灰雀?列宁爱灰雀,男孩也爱灰雀,他们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体会到列宁爱灰雀,给予灰雀自由,那是一种真正的爱,也正是这种爱感染教育了男孩,使他改正了错误。)7、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再次入情入境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四、烘托高潮,总结全文(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1、出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灰雀飞回来后,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它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2、轻声读课文,同桌讨论这2个问题。3、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果然、低着头”理解男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及时改正了错误,言而有信,所以说他是诚实的。而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愿伤害孩子,体现他对孩子的爱。4、看课件,追问:列宁为什么微笑?(列宁看到灰雀回来了很高兴,更高兴的是男孩知错就改)5、让我们和列宁一样,带着高兴的心情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6、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列宁爱灰雀,更爱诚实的男孩……)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呢?五、拓展延伸,训练思维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列宁果然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四、课堂检测(1)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2)老奶奶()说:“我该怎么感谢你呀!”(3)童第周()刻苦钻研,一遍又一遍地做实验,()成功了。五、课后作业1.通过学习《灰雀》这篇课文,你从列宁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六、板书设计6、小摄影师一、教学目标1.学会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摄影、阳光明媚、桌子、同志、
本文标题: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68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