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计划主备人:韩玲刘艳青时间:2012.10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先出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先出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3,在计算时要算2×3和10×3,这就要用到整十数乘一位数。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出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但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算乘法的难点。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问题。在进位中,先出不连续进位的,再出连续进位的,两种情况都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主。这样编排重点突出,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从而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个人备课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涵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三、单元重难点笔算乘法中的连续进位,进位叠加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四、单元课时安排(共10课时左右)1.口算乘法…………………………………………2课时2.一位数乘两三位数………………………………5课时3.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2课时4.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1课时口算乘法主备人:韩玲刘艳青时间:2012.10课型:新授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P68-69。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互通之处,并能熟练运用进行计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口算训练。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乐园玩,你们看,这是一座荷叶桥,只要你算对荷叶上的算式,就可以进入游乐园了。(口算)6×7=4×9=3×9=8×4=8×96×4=8×7=6×9=5×8=4×7=5×6=5×7=2.解决问题。师:让我们进入游乐园吧,你们看,这有很多小朋友在排队玩游戏呢,一共有多少人呢?(课件:游乐园大门口,每排有9人,有2排)师:怎样列式?板书:9×2=18(人)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知识迁移,探究新知(课件:又来了2人)个人备课师:你们看,18个小朋友排着整齐的队伍,现在每一排又来了一个人,一共有几人呢?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10×2(板书)。师:10×2等于几,怎样计算呢?生1:2个10相加。师:因为10×2表示两个十,所以你用10+10=20生2:把0不看,1乘2等于2,后面再加0就是20。师:1代表1个十,1个十乘2,就是2个十,也就是20。这也是一种方法,谁还想像老师这样说说?(2个同学说)师:请同学们看黑板9×2=18和10×2=20有什么不同?生:9是一位数,10是两位数。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9×2=18是一位数乘一位数,10×2=20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正好10是整十数,所以10×2=20又是整十数乘一位数。2.出示挂图,解决问题。(课件:游乐园游乐项目)师:那么20个小朋友参加游玩活动,他们都玩碰碰车需要多少钱?(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板书20×3,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猜猜得多少?说说你怎样想的?问:我们用小棒来验证一下,这个答案是否正确。教师出示1捆小棒,说:这是10根小棒扎成的一捆,表示几个十?(1个十)怎样表示20×3呢?请你们动手试一试。学生分组,动手摆小棒,然后汇报:20×3表示3个20是多少,用小棒表示就是两捆小棒为一份,摆这样的3份,共6捆。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课件1。问:看图说说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还可以怎样列式?(板书:20+20+20)说明:20×3表示把3个20合并在一起,就是6个十,所以得60。师板书:2个十×3=6个十齐读算式及结果:20乘3等于60。(2)尝试讨论,掌握算法。①读算式,写得数,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0×4=200×4=2000×4=要求全班动笔把得数填在书上。再观察讨论下面的问题:分别观察这组题中因数和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口算算法:当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乘时,只要用一位数乘0前面的数,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师:请你用这一方法,口算200×3,4000×2,1000×6。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基本练习,检测学习。看卡片写得数,比比谁最棒。20×300×22000×460×2500×6800×81000×830×8400×7900×62.填空:(1)800×7读作()乘(),想:()个()乘7是()个(),是()。(2)3乘600得()个百,就是()。3.列式解答下面各题。(1)幼儿园买来6箱水果,每箱30千克。一共买来水果多少千克?(2)果园里栽了4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在8倍。梨树有多少棵?4.达标练习。30×3=60×2=50×4=600×2=500×4=6000×2=5000×4=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你学会了什么?第2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主备人:韩玲刘艳青时间:2012.10课型:新授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P70页及和练习十五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重难点: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口算训练。65+28=39+46=73-26=65-42=5×2=60+35=47-19=215+30=63×0=7×6=85×5=85-45=2.引课。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3.分析问题。(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个人备课(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8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4.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想法?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强调:我们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计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带的钱数250元进行比较,因为240元<250元,所以带250元够买门票。(4)适时引进≈:29×8大约等于240元,用约等号表示,跟老师一起书写≈,弯弯的像波浪一样。读作“约等于”。板书≈小结:我们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再用刚刚学过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结果求出来了。(二)结合生活,创编例题。1.补充例题:美丽的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这时,又来了一些同学,现在是32个孩子带250元钱,够吗?2.尝试估算。请你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语。和同桌交流想法,统一意见。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师肯定学生的估算方法正确,可是结论合理吗?请仔细思考一下好吗?4.辨析: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有的认为够买门票,有的认为不够买门票,这是为什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30×8=240元,也就是花240元只买了30个同学的门票,还差2人没买票。(板书:还差2人没买票)经过比较,知道带250元不够买门票。(写答句)对于这个问题,仅仅估算出一个大约数是不够的,要考虑剩余的人数。你们现在清楚了吗?没关系,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需要慢慢体会。能搞清楚就不简单,能说清楚就更不简单!我觉得,我们应该向这个组的同学表示感谢,因为他们引发了大家更深刻的思考,谢谢你们!5.比较分析,感悟估算。观察以上两组算式:29×8,把29看作30,30×8=240,够买门票。32×8,把32也看作30,30×8=240,不够买门票。请大家思考:拿了同样的钱去买门票,估算结果同样都是240元,为什么29个同学带250元钱够买门票,而32个同学却不够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生可能说出:一个是估大了,一个是估小了,要考虑剩余人数)师总结:对,我们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仅仅是一个大约数,它与准确数始终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遇到实际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外出购物时,通常会多带一些钱,这样遇到万一的情况比较保险。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基本练习。(1)课本70页“做一做”。21×6≈48×5≈21×6≈397×3≈510×7≈(2)一盒胶卷能照36张相片,3盒胶卷大约能照多少张相片?(3)湖边种着4排柳树,每排有62棵。一共大约有多少棵?2.达标练习。课本72页4题共9道估算练习。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你学会了什么?第3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主备人:韩玲刘艳青时间:2012.10课型:新授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P74和练习十六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的含义。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景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书写竖式。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复
本文标题: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49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