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统计学学习目的1.思路――解决问题2.方法――分析问题(基本方法)3.基础――学习其它课程首页上页返回下页教学方法讲授讨论首页上页返回下页教学内容安排教学主要内容安排12345绪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876时间数列相关与回归分析综合指标的运用抽样推断统计指数应用统计学STATISTICS首页上页返回下页考核说明1、平时成绩作业每章1~2次,请按时交(20%);出勤(5%);课堂表现(5%);2、期末考试(闭卷、机考)(70%)首页上页返回下页参考文献•徐国祥.统计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贾俊平.统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黄良文.统计学.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梁前德.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卫海英、王军、郭海华.应用统计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龚有容.统计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曹槟.赤裸裸的统计学:除去大数据的枯燥外衣,呈现真实的数字之美.中信出版社,2013.•弗里德曼.统计模型:理论和实践(英文版•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曾五一.统计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第一章绪论(1)统计的产生与发展(2)统计学研究对象和特点(3)统计学的重要概念(重点)学习内容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第一节统计的产生与发展时间:四五千年统统计实践原因:国家管理需要计统治者统治需要产产生:我国(人口与土地)生国外(人口与居民财产)与发展:无有,简单复杂发古典统计学展统计学近代统计学(300多年)现代统计学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缓慢发展,统计实践活动缓慢地得到发展,其范围由人口、土地、财产等扩大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工业、贸易、运输业、保险业等,逐渐成为管理国民经济、组织和指挥生产的重要手段。统计实践活动最初萌芽于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描述,如人口、土地和财产等现象总量的汇总的计量工作。我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朝,已有人口和土地的数字记载;在欧洲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已开始了对居民人口和财产的统计调查。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1、古典统计学(17世纪中—18世纪):国势学派:(德)康令、阿亨瓦尔(有名无实)政治算术学派:(英)有实无名威廉·配第《政治算术》约翰·格朗特《关于死亡表的自然和政治的考察》2、近代统计学(18世纪末—19世纪末):数理统计学派:阿道夫·凯特勒(贡献:概率论引入)社会统计学派:克尼斯、恩格尔、梅尔3、现代统计学(20世纪初—至今)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第二节统计学研究对象与特点特点研究客观事物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总体性数量性具体性社会性统计对象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统计工作的三个中心阶段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统计工作过程图示统计整理统计调查客观现象数量表现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统计研究目的统计设计推断分析描述分析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统计研究过程框架指标体系设计统计调查设计统计整理设计……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审核、分类汇总、列表图示、存贮描述性分析解述性分析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定性认识定量认识更高的定性认识对比研究导出结论数据整序数据获取方案设计理性思考个体计量总体计量图统计研究过程框架数据整序首页上页返回下页大量观察法对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数的单位进行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这种方法称为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分组法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事物的内在特点,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所研究的对象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或不同的组,以区分事物的性质,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综合指标法综合分析法是指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对于大量观察所获得的大量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汇总,计算各种综合指标,如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规模、水平、比例关系,发展速度等;并对综合指标进行分解和对比分析,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数量特征和综合特征,反映总体的集中趋势和差异程度,反映总体的数量关系和变动趋势。常用的综合指标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动态指标和统计指数等。模型推断法在统计综合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于数学模型为手段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归纳、推断和预测。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第三节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的含义二、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三、标志和指标四、变异与变量首页上页返回下页一、统计的含义“统计”一词已被人们赋予多种含义,在不同场合,统计一词可以具有不同的含义。它可以是指统计数据的搜集活动,即统计工作;也可以是指统计活动的结果,即统计数据资料;还可以是指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和技术,即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学统计资料统计的涵义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人们利用各种科学的统计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统计资料工作的总称。统计的涵义之一政府统计:国家统计局、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统计:企业统计机构等经营统计:调查咨询公司、统计事务所等其它:如研究性统计机构等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统计资料即统计工作过程所取得的成果,是反映被调查研究的客观事物及其过程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字资料、图表资料等。直接从各调查单位搜集的用来反映个体特征的数据资料由原始资料加工得到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总体特征的数据资料原始信息再生信息统计的含义之二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统计学统计的含义之三即统计理论,是统计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是研究如何对客观事物数量方面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的原理、原则与方式、方法的科学。科学的定义: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首页上页返回下页“据统计”……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提到的“统计”一词的含义。“我是搞统计的”“我学过统计”指的是统计资料指的是统计工作指的是统计学首页上页返回下页一、统计的含义关系:(产生、检验、发展、指导)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工作与工作成果关系实践与理论关系首页上页返回下页二、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无限总体:含无限多个单位分类有限总体:含有限个单位。同质性:总体中各个单位具有某种共同的性质。大量性:总体总是包含大量的单位。特点概念某一统计研究目的,具有共同性质的许多单位组成的整体。总体差异性:总体各单位除了具有某些共同的性质外,存在可变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首页上页返回下页二、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总体和总体单位随研究目的不同,会发生变动。同一单位可以是总体也可以是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首页上页返回下页三、标志与指标2、标志表现:标志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有文字与数字两种形式1、标志: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的名称。(1)按表现形式分类品质标志——用文字表示的属性数量标志——可用数值表示的特征(2)按有无差异分类不变标志——各单位具体表现相同可变标志——各单位具体表现不同3、标志分类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统计指标⑥计算方法1、概念:说明总体数量特征。基本构成:指标名称+指标数值2、构成要素具体构成要素:六个要素。2006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①时间③名称②空间⑤计量单位④数值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统计指标的特点(1)数量性:统计指标反映的是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所有的统计指标都可用数值表现。(2)综合性:许多个体现象数量综合的结果。(3)具体性:统计指标是一定的具体的社会经济现象的量的反映。有具体对象、时间、地点、条件。首页上页返回下页指标分类(1)按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分类:数量指标、质量指标(2)按指标的功能不同分类:描述指标、评价指标、预警指标(3)按数值形式不同分类:绝对数指标、相对数指标、平均数指标首页上页返回下页•数量指标:说明总体外延规模的统计指标。例如职工总体中,职工总人数、工资总额等•质量指标: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统计指标。例如职工总体中,职工性别比例、职工平均年龄、职工平均工资等首页上页返回下页指标•指标体系: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指标构成的整体。(1)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包括社会指标体系、经济指标体系、科技指标体系等。(2)专业统计指标体系:针对某项社会经济问题的专项指标体系。首页上页返回下页指标体系产销率资金利润率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负债率经济效应净产值率指标体系流动资金成本利润率周转速度首页上页返回下页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2、表现不同:标志有用文字表示的品质标志和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1、综合汇总:指标的数值多是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综合汇总2、转化关系:数量标志指标3、名称对应关系:月消费水平(标志)、月消费额(指标)联系:1、说明不同: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指标说明总体特征区别:首页上页返回下页四、变异与变量变异概念:统计中的标志与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没有变异就不用统计了。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作变量值。如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表现为不同的年岁劳动生产率标志表现为不同的生产水平等首页上页返回下页变量的种类1、变量按其变量值是否连续分为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离散型变量例如:养牛头数20头、21头、22头、23头等连续型变量身高1.60公分、1.61公分、1.62公分等2、变量按其性质分为确定性变量与非确定性变量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第二章统计调查本章的主要内容:1、统计调查的要求与分类2、统计调查方案3、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概念、要求和分类一、统计调查的概念:是对现象总体认识的开始,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环节。二、统计调查的要求资料:原始(第一手)资料和次级(第二手)资料①目的性②科学性③组织性④过程性①准确最基本要求③及时④经济②全面全部调查单位的全部需要资料工作按时性;资料的时间要求成本问题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统计调查分类普查全面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周期性调查一次性调查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连续(经常性)调查不连续调查定期报表专门调查调查范围调查时间组织形式统计调查分类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统计调查分类•连续调查:指对研究对象的变化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如工业企业总产值、产品产量、原材料消耗量等,在观察期内连续登记。连续调查所得资料是现象在一段时间内的总量•非连续调查:指间隔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对研究对象某一时刻的资料进行登记。如人口数、机器设备台数等资料短期内变化不大,没有必要连续登记资料。不连续调查所得资料体现现象在某一瞬间所具有的水平。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经常性调查是指调查周期在一年以内的调查,间隔超过一年的为一次性调查。这种划分和调查对象没有关系,不要把经常性调查误以为是全面调查,也不要误以为经常性调查就是调查时期现象,而一次性调查就是调查时点现象。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直接观察法缺点:定义:由调查人员到现场对调查单位直接查看、测量和计量优点:准确工作量大时间长局限性首页上页返回下页调查方法•报告法:(凭证调查)是以各种原始和核算凭证为调查资料来源,依照统一的表格形式和要求,按照隶属关系,逐级向有关部门提供资料的方法;•采访法:是通过指派调查员对被调查者询问、采访,提出所要了解的问题,借以搜集资料;(口头询问法和被调查者自填法)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统计调查的步骤调查设计调查前准备调查的实施调查的分析与报告首页上页返回下页统计调查方案用来指导整个调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统计设计在统计调查阶段的具体化基本内容:⒈调查目的和任务;⒉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⒊调查项目与调查表;⒋调查时间;⒌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为什么调查)(向谁调查)(调查什么)(何时调查)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首页上页返回下页一、统计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目的是任何一项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的调查目的需要不同的调查资料,不同的调查资料又有不同的搜集方法。调查目的明确了,搜集资料的范围和方法也就确定下来了。例如,2010年我国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制定人口政策,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文标题:《统计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00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