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竹组[2007]40号中共竹山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排查整治软弱涣散村级组织工作的通知各乡镇党委,人武部党委,县委各部委办,县级国家机关各办局、各人民团体党组(党委):根据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关于开展排查整治软弱涣散村级组织工作的通知》(鄂组通[2007]59号)文件精神,今年下半年将集中开展排查整治软弱涣散村级组织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认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带领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党组织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三级联创”活动总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局,积极推进了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从总体来看,全县大多数村级组织是有凝聚力、战斗力的。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仍有一些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强,严重影响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党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必须引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因此,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站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农村大局稳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排查整治软弱涣散村级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按照“五好”要求,切实做好排查整治软弱涣散村级组织工作,全面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二、准确把握标准各乡镇在排查村级组织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标准,并根据考评情况,对所有村级组织分成一、二、三类。具体衡量标准如下:1、一类村级组织标准(1)领导班子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健全、团结协调、运转高效。村班子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双带”能力强,村书记、主任表率作用突出,在农民群众中有较高威信。(2)党员干部队伍好。党员干部能够自觉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党支部各项活动,村级流动党员管理有效,发展党员实行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度,村干部队伍稳定,重视村级后备干部培养。(3)工作机制好。村级组织工作运行规范,建立完善了村组织村委会议事规则,推行重大事务民主决议制度,坚持村务公开制度。建立了村干部轮流坐班和值班制度,村党组织有固定办公场所,设施配套齐全,制度规范,档案齐全。(4)小康建设业绩好。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有市场竞争力;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增加农民负担;60%以上的农民有稳定的致富项目,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或人均纯收入增幅在全县前列;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达到上级要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5)群众反映好。村干部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公认,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党群干群关系好,群众对村党组织和村干部的测评满意率在90%以上。2、二类村级组织标准(1)领导班子整体战斗力比较强。村级班子结构比较合理,整体素质较高,团结协作意识较强,能够较好地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2)党员干部作用发挥的比较好。有3名以上村级后备干部和35岁以下年轻党员,村干部高中以上文化达50%以上,党员干部先进性发挥的比较好。(3)有比较健全的工作机制。村级组织工作运行比较规范,制度比较健全,有较为固定的办公活动场所(4)发展业绩处于全县平均水平。制定了比较符合本村实际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严格落实了各项惠农政策,不增加农民负担;农民人均纯收入处于全县平均水平,或人均纯收入增幅在全县前列;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达到上级要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应保尽保。(5)群众对各项工作比较认可。村干部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认可,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村领导班子成员没有违法违纪案件发生。3、三类村级组织标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均列入软弱涣散的三类村级组织。(1)村级组织不够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包括村民委员会、村妇代会、村团支部、村民兵组织等在内的村级组织不配套、不协调,村级组织徒有虚名、难以正常运行。(2)领导班子软弱无力。村党组织不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两委”班子懒、软、散,在党员和群众中缺乏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明、办法不多、措施不力,农民群众增收缓慢、长期低于当地平均水平。村党组织书记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差。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村干部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安排布置的任务难以落实,村级各项工作在当地长期处于落后状态。(3)党员队伍不起作用。党的基本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措施不力,党员队伍素质较低、活力不强、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4)社会管理水平较低。村级组织对村霸和黄、赌、毒等邪恶势力和违法犯罪行为打击不力,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普遍缺乏安全感。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村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得不到落实。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社会矛盾较多,群众上访时有发生。三、明确方法步骤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排查整治工作从8月份开始,到今年底结束。在具体组织实施中,以乡镇为单位,按照排查登记、集中整治、检查总结、考核验收等四个阶段进行。(1)第一阶段:排查登记(8月中旬至8月下旬)各乡镇组织学习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在此基础上,采取进村入户、走访座谈、专项调查、民主测评、经济责任审计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所有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逐一进行排查和考评,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台账,统计汇总,列出一、二、三类村级组织名单,于8月24日前报县委组织部组织科。(2)第二阶段:集中整治(9月上旬至11月底)对于排查出的软弱涣散的三类村级组织,各乡镇要采取有效措施,集中进行整治。各乡镇党委班子成员都要具体联系一个软弱涣散的村级组织,指导和监督抓好集中整治工作,重点帮助健全组织、配强班子,建好阵地、开展活动,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尽快扭转后进局面。对矛盾特别多、群众意见大、长期处于瘫痪状态的村级组织,要派出得力专班,驻村开展整治工作;对本村一时没有合适人选的后进村,要从乡镇干部中选派干部到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帮助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对于个别村党组织、村干部利用职权贪占截留、公款私用、索拿卡要、弄虚作假,非法占有集体财产,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肃查处,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各乡镇党委要结合排查整治软弱涣散村级组织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协调小组关于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进行观察的通知》(鄂村办文[2006]2号)精神,实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员制度,对三类村进行观察,引导其向先进示范村转化,促使全县村级民主管理工作持续、均衡发展。各乡镇党委在排查整治软弱涣散的三类村级组织的同时,对作用发挥好的一类村级组织,要通过适当方法予以表彰;对作用发挥好的二类村级组织,要做好巩固提高工作。(3)第三阶段:检查总结(12月上旬至12月中旬)集中整治工作结束后,各乡镇党委要认真总结工作开展情况,开展查漏补缺,组织各村进行自查,乡镇党委逐村组织复查。县委组织部将组织专班进行重点检查和随机抽查,并将检查情况在全县予以通报,作为下半年评选表彰“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组织和年终党建工作评先表优的重要依据。同时,对工作开展不力,落实不到位的村将组织重新开展,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4)第四阶段:考核验收(12月中旬至12月下旬)全面总结我县排查整治软弱涣散村级组织工作开展情况,开展自查自纠、查漏补缺工作,做好迎接省、市考核验收工作。四、加强组织领导1、落实工作责任。全县各级党组织要把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各乡镇党委要成立排查整治软弱涣散村级组织工作专班,周密制定工作方案,建立领导责任制。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抽调工作人员,统一行动,认真落实相关工作任务。2、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负责、各乡镇党委组织实施、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制,排查整治软弱涣散村级组织工作纳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关键在领导、重点在乡镇、基础在村”的责任机制,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对于排查整治不力、效果不好的村,将推倒重来,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3、注重工作实效。各级党组织要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高度重视,逐件登记,认真研究;对应当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要集中力量切实解决;对能够马上解决的问题,要抓紧办理;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作出说明,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附:竹山县村级组织排查整治统计表中共竹山县委组织部2007年8月20日主题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级组织整治通知中共竹山县委组织部2007年8月20日印发共印140份
本文标题:中共竹山县委组织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68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