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中国近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中国近代经济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10月山东实验中学高三诊断6题)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引文中的“贵局”应该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铁路矿务局D.福州船政局2.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在通商口岸或内地的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A.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D.人们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3.(2011年10月东营市评估21题)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诱导B.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2012年5月北京市崇文区二模15题)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2012年10月福建三明一中高三月考8题)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A.民族独立和富强B.驱逐鞑虏,恢复中华C.扶清灭洋D.建立社会主义6.某历史研究著作中有以下插图,这张插图反映出A.实业救国思想影响扩大B.政府完全放弃抑商政策C.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D.洋务运动进入全盛时期7.(2012年11月潍坊市现代中学高三检测23题)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项目1920年产值(亿元)1936年产值(亿元)1920—1936年均增长(%)官僚资本1.842.221.18民族资本2.5116.3212.41合计4.3518.54上表说明1920—1936年间()A.民族企业发展遇到重大挫折B.官僚资本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C.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D.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8.(2012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15题)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大致经历了人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机器力三个阶段。中国最早进入第三阶段的地区是A.中原地区B.东南沿海地区C.环渤海地区D.长江中上游地区9.(2012年11月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35题)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A.外商企业B.洋务派兴办的企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10.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的原因包括()①国民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②美国商品的大量涌人③官僚资本的残酷挤压④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1.(2012年3月洛阳市二模)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我国农业机器与工具进口的情况(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该表能够反映的准确信息是A.农业领域近代化有所拓展B.传统农具逐渐退出农业生产C.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D.自然经济主导地位逐渐丧失12.1896年张謇以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他与“学而优则仕”传统道路告别的社会背景是()。A.民国政府大力扶植私人办厂B.中国陷入被全面瓜分境地C.“办厂自救”成为时代潮流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有所放松1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新出现的经济形态有①自然经济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④官僚资本主义经济。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4.(2011年3月忻州市联考19题)依下表《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分析不正确的()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从事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01850---187972154981880---19111560118381912---1939473077396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移方向是由农村到城镇、国外B.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他乡种田转化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C.迁居谋生与国门打开,自然经济解体有密切关系D.第三、四时期做工或从事工商业人数激增,与清政府的政策扶植、日本侵略相关15.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二、非选择题16.(2012年11月杭州学军中学高三期中27题)(14分)民国时期存在三大财团:华北财团、江浙财团、华南财团,其中江浙财团资本最为雄厚、所属工商金融机构最多、与政权的联系最为紧密,所以在民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产生、发展与衰弱,在民族资产阶级中极具代表性,反映了资本主义在中国遭受的曲折与困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晋商”,也有“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早在1403年,就是明成祖的时代宁波人就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邮局,叫做民信局。在那个冷兵器时代,运送货物都要找当时的镖局运送的。当时的民信局书信、报刊、银票都可以邮递,同时兼送货物。人家凭什么把书信、契约交给你?因为宁波商人的信用是绝佳的,非常注重信用。基本上可以说是一诺千金似的信用……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郎咸平《天下宁波帮:诚信、团结、现代商业意识》(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宁波帮”兴盛的具体原因(3分)材料二江浙财团最早的雏形是宁波商帮。“宁波帮”源于宁波而成于上海。鸦片战争后,宁波人开始向上海进军,最初主要从事商业、沙船运输业和钱庄业,19世纪晚期随着西方经济的进一步入侵,“宁波帮”又向近代工业企业和新式银行扩展,在这一过程中,“宁波帮”还扩展该帮成员,其联络对象由宁波籍扩大到浙江、江苏籍,甚至包括安徽籍,因此“宁波帮”演变扩大为“大宁波帮”——“江浙财团”。1904年,清廷户部尚书鹿钟麟奉谕组建大清户部银行,因国库空虚,邀请民间资本入股,原受邀的山西票号一致拒绝入股,结果使户部银行由江浙绸缎商筹办。1908年,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中国银行的前身),资本扩充至一千万两,大部分由江浙商人掌握。至中华民国初期,江浙籍人士控制的银行已成为上海金融界最重要的力量,江浙财团至此正式崛起并达到鼎盛时期。(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浙财团”在近代崛起并达到鼎盛的主要因素(4分)材料三“江浙财团”投资人和主办人大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有些是北洋时期的军阀官僚,出身于买办,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不少集团带有较浓厚的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倾向,但其民族资本成份则是主要的。其代表人物曾表现过一定程度的反帝﹑反官僚军阀政府的积极性。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他们中某些人支持过广东革命政,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工人运动的高涨,又表现了较强的动摇性和妥协性。特别是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胜利,使他们感到恐惧。当蒋介石准备发动“四.一二”政变时许多人站到了蒋介石一边。(3)请你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评“江浙财团”(3分)材料四江浙财团希望南京政府能够实现国内的统一和稳定,取消外国企业在华的经济特权,虽然蒋介石与其有共同点,但蒋介石主政期间致力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对于江浙财团所掌握的银行业这样的命脉行业,是必定要将其纳入国家的控制下,这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三十年代随着日本入侵的威胁日益临近,国民政府对经济的统制程度日渐加深,至1935年时,全国2566家银行有1971家被国民政府控制,江浙财团在经济上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它们中许多银行和企业被兼并﹐逐步地沦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附庸。这种局面的形成,标志着江浙财团开始瓦解。(4)联系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江浙财团在近代发展受阻并最后瓦解的主要因素。(2分)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2分)17.(2012年7月新疆会考27题)根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和所学知识,请回答以下问题:(1)你从示意图A、B点中,分别能获得哪些信息?(2分)(2)请选择其中一个信息,分析其原因。(答出两点即可。4分)(3)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民族资产阶级主要发动领导了哪两次变法或革命?(4分)(4)你认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2分)(5)纵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你有哪些认识?(2分)中国近代经济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同时也维护了中国的航权,所以应该是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2.A解析:“衣洋布者十之七八”反映了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说明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C4.A解析:张之洞属于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张謇属于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故③④错误。5.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主题。从材料中“不再有外国巡捕”、“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可知人民要求驱逐外国侵华势力即民族独立;要求建立工厂学校即民族富强。B项为反封建、C项为反帝均不全面;D项从“晚清”时间可判断错误。6.A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宣统年(1908—1912年)清朝为举办大清国南洋劝业会发行的公债。A项是正确的,“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B项错在“完全”放弃的表述上。C项出现于1912年至1919年,与“公债”的表述不相符合。D项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与题意不相符合。图片是清政府为举办大清国南洋劝业会发行的公债,时间是宣统年间即1908—1912年。B项说法较绝对,可排除;C项民族工业出现春天的时间是1912——1919年;D项洋务运动在1894年失败,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本题选A项,公债反映了当时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扩大。7.D解析:1912—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8.B解析:扣住关键词“机器力”即可。“机器力”即用机器生产,说明近代工业的出现。而它的出现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五口通商,最早应在东南沿海地区。9.A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A、B、C、D先后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以后、19世纪60年代以后、19世纪70年代前后、20世纪20年代以后。10.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萎缩原因是多方面的,①③④是内因,②是外因。11.A12.C解析:A、D项史实均是20世纪初发生的。B项史实也是在1896年后到1900年之间出现的。C项符合史实:当时正是1895年中国败于日本,举国震惊。清政府为支付赔款允许民间办厂,爱国实业家“实业救国”风潮兴起。13.D14.D解析:考查阅读图表分析运用能力。从图表可知,乡民迁出总人数呈增长趋势,迁至他乡种田人数则是下降的趋势,而迁至城镇做工或从事小商业人数,以及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都是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出国从事工商业的人数,由此说明百余年间,该乡居迁移方向是农村到城镇、国外;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他乡种田转化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结合所学知识,迁居谋生与国门打开,自然经济解体有密切关系,ABC正确;D项说法错误。15.C解析: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一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又萧条下去。二、非选择题16.(1)兴盛原因:引进西方工商理念,具有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宁波商人讲信用;宁波地方崇商敬贾的社会
本文标题:中国近代经济史专题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90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