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三峡新材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1三峡新材财务舞弊案例研究引言财务报告是了解公司基本财务状况,经营好坏的一个有效途径。财务报告不仅是证券市场参与者对其投资决策参考依据,并对许多经济部门又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信息。财务造假在国内外的许多公司都时有发生过。美国的安然、施乐、世通财务舞弊案件的曝光,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回顾国内,虽然我国股市历史较短,但后续的挂牌公司的金融欺诈,尽管被禁止,如从90近年来,长城电气,在傅声湾,绿色地球的深圳领域。我国的一种恶性金融丑闻投资者的财富损失惨重,大大震惊了我国市场和社会诚信,动摇了人们的权利经济和社会的信心。本文从财务报表分析和其他财务信息的披露角度来研究了三峡新材2012年的财务舞弊。分析其采用的财务舞弊手法,操纵现金流、隐瞒关联交易事项、操纵利润、少计成本和研发支出项目造假来应对当时玻璃行业不景气的宏观经济形势。然后分析了三峡新材成功进行财务舞弊,而当时没有被发现的原因。主要是当时的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当时三峡新材的关联交易不很了解,董事会职能缺失,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管作用。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总结和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从加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来杜绝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一、文献综述(一)国内文献综述国内会计作假所研究的时间不长,其中是以我国资本市场特点,财务舞弊的识别,财务舞弊的手段识别等进行研究。1.资本市场研究特点黄世忠(2007)的观点是我国公司的财务报表所装饰的主要目的是税收策划目的、信贷取得目的、绩效考核目的、责任推卸目的以及政治方面的联合目的等等。王乔(2002)的观点是上市公司财会信息控制行为的目的主要有获得银行贷款资金的目的、少纳税的目的、小团体利益目的、政治方面目的在证券市场中融资以及在融资目2的等等。连竑斌(2008)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特点研究得出,我国财务报表作假的目的主要有骗得上市资格、取得在融资资格、抬高IPO价格、股权融资偏好、隐瞒募集资金滥用目的等等。2.财务报告舞弊特征识别研究中国CPA协会于2002年公布了≪审计技术提示第1号—财务欺诈风险≫,该条款是从外部与内部的结合全面的显示出公司会计作假风险的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有治理方面的不足、公司管理层的诚信缺失或价值观扭曲、内部控制不完善以及管理层当事人经不住利益的诱惑等等。外部因素主要公司财务的稳定性、公司的盈利能力、管理层与CPA关系的紧张以及公司有特殊的行业。黄京菁,黄世忠,(2004)从公司背景、作假性质、外部审计、内部控制环境几个方面阐述财务报表作假的行为特征。还从会计异常、奢靡的生活方式、分析性不正常、内部控制的缺陷等几个方面总结了作假类型。陈国信(2007)的研究,从资产负债率的混凝土,持股比例越高,最高,独立董事的数量变化,企业的盈利能力,管理人员辞职,ST/PT生产非标准无保留作为鉴定是否涉嫌挂牌公司会计舞弊的发生。3.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指标研究黄世忠(2004)叙述了Beneish从中发现的可以预测公司是否进行盈余控制的关键性识别指标。这些指标主要事关于销售方面的指标:毛利率指数、应收账款周转指数和销售增长指数黄世忠(2007)发现可以通过销售收入增幅低于应收账款增幅、关联销售贡献大部分收入来源、发生大量销售退回、与客户发生背对背交易、坏账准备巨额计提等方面来是被操作控制。陈国欣等(2007)以以前些年度中的126家发生会计作假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分析发现最有可能舞弊的上市公司的主要特征有高层人员持股比例较高、独立董事人数较少、企业盈利能力弱等特征。4.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手段研究作假识别的分析主要手段以定量研究为主,陈国欣等、韦琳、梁杰等主要通过Logistic回归技术建立财务舞弊定量识别模型,梁杰(2012)还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模糊化遗传BPN模型技术进行舞弊识别研究。郑朝晖(2008)总结了审计分析框架,把价值分析理念及工具引入到审计分析中,为揭露、分析与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提供了实务上的参考。3(二)国外文献综述有关财务报告舞弊动因方面的理论的研究,国外研究更为系统完整。比如:二因素研究、三因素理论、四因素理论以及多因素理论,研究特别突出,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二因素理论所谓的冰山理论也就是二因素理论。它把舞弊分为结构和行为两部分。结构部分也就是指一个公司、企业,甚至财务部门内部管理的现行状况;而行为部分则是某个个人主观方面的行为表现。打个比喻,舞弊就是海面上的一座冰山,结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而真正的动因或者真相,可能是隐藏在水下面的部分。所以在审计工作中,不仅要注重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还要关注组织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2.三因素理论这是美国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先生(1950)提出。该理论指在企业在压力、机会和借口都有的情况下,企业内发生的舞弊行为。压力包括企业的融资困难,业务压力,绩效压力等。机会则是指当舞弊行为发生了,却没有被发现,或者处罚很轻微。例如:企业监督机制不健全,处罚规定不明确,法律责任不明确。借口是指舞弊的行为人为自己的舞弊找的借口,理由。这三个因素,只要有一个存在且很强大时,都会产生舞弊行为。3.四因素理论Bologua(1994)提出四因素理论。该理论包括了:贪婪、机会、需要和暴露,这四者的关系不是独立的,他们相会作用,从而产生舞弊行为。当一个人对金钱有着贪婪之心,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并且又不容易暴露他行为的情况下,就会有舞弊行为。与二因素理论相比,四因素里面的机会和暴露就联系着企业的组织环境,类似于二因素理论中的结构部分。与三因素理论相比,四因素理论将机会细分为了需要、贪婪、暴露三个方面。舞弊行为的产生由:舞弊带来的好处、舞弊会不会暴露和舞弊被发现后后果三个部分决定。4.多因素理论Bologua发展和完善了前人的理论。他们认为该理论就是风险因子论,它是目前最完善的舞弊动因理论。在多种因素的理论,欺诈风险因素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个体的风险因素,如作弊的道德问题。另一个是一般风险因素,如主体是否可以控制的欺诈的机会,欺诈和惩罚的程度的可能性和风险的性质。舞弊行为的发生是个别风险因子和一般风险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二、三峡新材财务舞弊案例背景(一)三峡新材简介4湖北三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是湖北当阳玻璃厂、湖北应城石膏厂和当阳电力三个公司在1993年合同而成立的。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293,是湖北较早上市的建材企业。曾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建材一百强企业、中国平板玻璃制造10强企业。湖北省“三个三个工程企业。三峡新材主要从事浮法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品和新型建材产品的科研、生产和销售。公司多次获得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的称号,“经济效益先进单位”和“质量效益先进企业”,还被确定为“全国守合同再保险信用企业”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从图1和表1中,可以看出三峡新材在2002---2012年的主要采取指标变化情况。三峡新材每年的主营业务收入都在高速增长,净利润波动福大较大,最为突出的就是2007-2008年净利润下滑了6.65千万元,2008-2009年净利润增长9.51千万元。2010-2011年营业收入15.9千万,但是净利润还下降了0.2千万元。2012--2013年营业收入9.17千万元,净利润却下跌1千万。表1三峡新材2006---2012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统计表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营业收入(百万元)566.27765.88742.12724.64929.561088.91029.85112.671净利润(百万元)3.877.02-73.5221.6348.1718.8314.473.084资料来源:三峡新材财务报告图12006--2012年三峡新材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折线图资料来源:三峡新材财务报表(二)三峡新材财务舞弊事件回顾2013年10月15日的下午,新材料的公告称收到证监会五部门下达的情况下检查通知书,韩局立案稽查。随着证监会调查展开,三峡新材公司股票价格立即跌停,-80-60-40-200204060020040060080010001200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营业收入(百万元)净利润(百万元)5调查当天和第二天的股票周转率超过7%。关于三峡新材的审核不突然,三峡新材料之前传闻很多。2012在10年底,有一个北京律师举报新材料在三峡涉嫌操纵股票价格和操纵资本市场。该律师没有直接指出该公司存在上市圈钱的行为,但是指出了三峡新材财务舞弊。直到2013年10月,新材料的项目要彻底暴露的佣金。不幸的是,在对三峡新材的2012的财务审核中。注册会计师对2012年三峡新材的财务报告出示了保留意见报告。审计并未指出三峡新材的虚增利润,减少成本计入来提高利润;操纵现金流;研发支出造假,即使这个财务问题已经非常明显。在证监会的调查之后,指出,三峡新材有限责任公司主要问题如下:关联方交易信息隐匿、披露及时;财务数据造假;会计处理不规范;隐瞒关联交易;研发支出造假;公司治理模式不规范等五个方面。湖北省证监局决定给予该公司一个警示,并要求公司15名高管接受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裁,认真吸取教训,加强依法合规意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2013年11月5日,中国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三峡新材财务会计报告存在严重的舞弊行为,经过实名举报,重新对其财务报告进行审计,这个舞弊的现象的确存在,对涉事的15名高管移交法院。希望其他上市公司应以为戒,严格审计,真实报告公司的财务状况。三、三峡新材财务舞弊手法分析(一)操纵现金流财务报告中主要是指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投资者是比较看重一个公司的现金流量表的,在股票的价值投资中,现金流量表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参考依据。从三峡新材的现金流量表中可以看出来,2009-2012年的现金呈现大幅的波动。从横向角度分析,2009-201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整体急剧下滑,下滑的绝对值的极值达到了15507万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也出现了大幅的下跌,说明三峡新材在投资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巨额的投资亏损,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上可以看出,2009-2012年三峡新材的筹资金额波动幅度巨大,2010年筹资活动的金额为-26,279.30万元,在2010年为85.69万元,2012年为11797.9万元。这样的波动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是很不正常的,说明三峡新材的经营状况很是糟糕,有可能通过融资的方式来为企业提供经营资金。在存货上,三峡新材的2009、2011、2012年着三年的存货都是在增加的,这说明三峡新材可能在想经销商大量的积压存货来虚增自己的现金流入,增加自己的收入。而且在2012年三峡新材的报表中存在很多现金流量数据的缺失,比如取得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和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从纵向角度分析,201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过低,对外融资的金额数量是历史的新高,为了操纵企业的利润,就在收回的投资现金中出现了历史数据的异常。综上横向和纵向分析,三峡新材存在对现金流的操纵。6表22009-2012年三峡新材现金流量表200920102011201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万元)14,448.0017,735.007,654.152,228.74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万元)-5,678.66-25,191.30-5,564.65-11,122.40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万元)7,208.09-26,279.3085.6911,797.90净利润(万元)21.6348.1718.8314.47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万元)1,316.512,414.343,800.00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万元)74.430.37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万元)2,342.934,099.49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万元)44,500.0034,750.0042,850.0081,771.80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万元)31,406.2037,306.3035,456.9053,393.40销售商
本文标题:三峡新材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9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