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专题五正式稿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
1《生活与哲学》专题五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考点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①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考点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2)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考点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注意:①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②上层建筑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附: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考点四: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2、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考点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1、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3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考点六.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群众路线的地位和基本内容: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及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练习一一、判断改错1.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2.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4.创新是人们思维的产物。5.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6.创新就是科技创新。第四单元7.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8.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9.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0.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11.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2.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13.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4.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415.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二、选择题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1、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自由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4年10月,习近平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是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①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③文艺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④文艺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①劳动是人特有的实践活动和存在方式②人的发展以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③生产工具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④生产方式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邓小平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决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因为A、人民群众的意愿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B、人民群众是社会改革的参与者C、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改革的归宿点D、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5.邹碧华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司改办主任,去年12月,因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司法改革的征途上。“法官当如邹碧华”,这是他去世后,网络上转载最多的一句话。他生前5曾说:我觉得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是真正能够改变中国法院的两大领域。如果这两年抓紧干出模样来,也算对得起党,对得起自己的人生。个人上不上台阶不重要。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该担当时必须担当。邹碧华的社会价值集中体现在A.他获得全社会的高度赞誉,人们将会永远缅怀他B.它既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又有司法工作者的良心C.他坚定脚踏实地、肩担道义信念,堪称法官楷模D.他不计个人得失,以理智和责任,推进司法改革6.上海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最大难民城市之一和拯救难民非常出色的城市,上海不仅接纳过3万犹太难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而且创造了战时保护难民的“上海模式”。从哲学角度看,要在这段动人的历史侧面中提炼出上海的城市内涵,我们应该A.建立纪念馆,举办展览会,对历史遗迹实现活态保护B.以史为镜、去芜存菁,从深层次上认识国际人道主义C.搜集、汇总救助难民的成功案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D.在声张正义与和平理念驱动下,历史素材进行挖掘7.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这表明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C.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8.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使用了“互联网+”、“众创空间”、“创客”、“草根创新”等时尚新词,甚至使用了“有权不可任性”等网络风格语言。面对困难和挑战,新词往往是对症良药,用流行万众的语言引导严肃的改革大业。这表明A.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B.社会意识具有一定阶级性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9.2014年,教育部公布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本轮高考改革将打破唯分数论,实施综合评价的导向,让人们看到从“招分”到“招生”的转变趋势。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的要求B.政治制度决定高考实践的变化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D.经济体制策应高考方案的变化10.为了调整我国的人口结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一年前推出“单独二孩”政策。这一政策逐步放开以来,全国共有约70万对符合条件的夫妻提出二胎申请,与此前官方提6出的每年约200万对夫妻提交申请的预期差距较大。上述材料表明A.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B.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11.《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为“土豪”添加新的释义:“旧时地方上的豪强,即农村中有钱有势的恶霸地主,今也指富有钱财而缺少文化和正确价值观的人。”这一释义体现了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社会意识在不同程度上带有阶级性D.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12.《管子》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子主张先使民“富之”,然后才能“教之”。这些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A.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B.看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C.注重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D.认识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3.“改变不了遗弃行为,但要改变结果”,许多地方通过设立弃婴安全岛来收容被遗弃的婴儿,让他们也享受到社会的温暖,更能健康成长。这体现了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③哲学是人生的向导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4.多年来,我国高考为高校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但也存在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等问题。为此,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该意见的哲学依据是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5.近日一家媒体就“你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分别对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位列前三的分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居民热点话题得票率(%)热点话题得票率(%)7社会保障56.4[来源:Z_xx_k.Com]房价调控41.6收入分配40.1食品安全35.9医疗改革25.1物价问题34.5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对象所关注的热点不同。从哲学上看,其原因是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16.新一轮农村改革,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表明()①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变革的先导②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③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状况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2014年,乌克兰危机、“伊斯兰国”、俄美斗法等十大热词相继出现,这十大热词反映了2014年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
本文标题:专题五正式稿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784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