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国文化思想对书法的影响
中国文化思想对书法的影响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传说汉字是由皇帝时期的仓颉和沮诵二人所创,但据目前考古所示,汉字的出现时期似乎要比这个时期还要早。几千年来,汉字不断完善,发展和丰富。同时,人们在书写的过程中也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种类——中国书法。首先,书法是一种艺术,艺术是以造型、线条、色彩、韵律等实质性的东西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想,特别是创作时的情绪。而艺术又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对艺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将形成不同的艺术种类,最明显的比如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无论绘画及建筑音乐还是舞蹈,都有着很明显的差异。同样,书法艺术(特别是中国书法)在中国文化这样一个博大、精深、包容的文化大背景下,它所要表现得正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书法以汉字为载体,通过对字体结构的特殊表现,来传达一种或是稳重,或是轻灵,或是刚劲,或是柔和的意境,而这种意境也是书家自身思想的特点。中国,特别是汉文化是独特的,而这独特的文化却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因此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才会出项多种思想并存的现象,这些思想各成一派,彼此之间又存在着互通之处。就目前来说,中国存在着三家比较大的思想派别,分别是儒家,道家和佛家。儒家主刚,道家主柔,佛家兼之。三家思想对中国书法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众多思想流派中,对书法艺术影响最大的当首推儒家思想。如见文化强调“经世致用”,“刚正人伦,显明政体”。把书法与教化联系在一起。儒家鼻祖孔子以礼官出身,强调“礼”的秩序性,“乐”的和谐性,追求刚健弘毅,在书法上体现为对法度、规范、程式的强调,尤其是小篆、隶书、楷书的体势,极具规范性。儒家的经典《易经·系辞上》中论“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老子道德经》中也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秋水》:“至精至形,至大不可围……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他们的这些哲理有着朴素的辨证思想,说的是,万物之美源于最简单最素朴之物,出于事物的矛盾统一。特别是老庄思想,讲意象,讲美的相对性和多样性,不以物累形,不求实践的功利,不拘泥于直接的、感觉到的形象,以无声无色的美,追求天然凑泊的美的最高境界。出于对这些哲学思想的遵从,书法艺术中,文字虽有种种形态,但与世间纷纭种种的物象相比较曾以嫌单调得多;虽墨分五色,有浓淡、深浅、枯湿、虚实之分,但比起大千世界的色相和绘画中的色彩,是要逊色和贫乏多了。书法线条虽可以说是最简约、朴素不过的艺术,但由于其按照古哲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创作者和欣赏者可将眼中的这些简单线条字迹与内心的感受、想象相结合,由粗致精,由一生万,由象内之象而得象外之象,由字内之情、字外之意生化出无穷的意味。同样,简约为美也是中国绘画与诗歌遵从的原理之一。郑板桥笔下的竹叶,聊聊数笔,便得到竹子的精神姿致;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便道出了人事沧桑和人生苦痛。只有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托,中国的传统艺术才能生出这样的美来,与西方艺术相异。其次,道家文化对书法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道家追求的自由——逍遥是比列子的“御风而行”更为超脱的一种随心所欲,草书的写作过程中点划的随意、萧散与行云流水则吻合了这种思想。道家讲究的虚无的思想,在书法作品中体现在幅面布局上,其中空白的恰到好处(在国画作品中更为明显),与汉字的结构是那样的相得益彰,同时又给人遐想的空间。而墨的浓与淡,势的缓与急,力的刚与柔,线的丰与瘦,点的方与圆则是道家辩证思想的体现。佛家与书法,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很快便被中国的儒道思想同化,从而形成了具有汉文化色彩的宗派——禅宗。禅宗的理学与禅学思想对中国书法文化的发展亦有很大影响。佛教的造像题字、写经是佛教书法存在的主要形式,历经隋唐辽金元明清至今,佛教以这种形式保留下来的书法作品数量巨大,而且其佛经中已有不少历代大家抄写的作品,同时,佛门中也有好多书法大师,因而佛教对书家墨迹的保存及发展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禅宗的佛学思想对书法理论也有很大的影响。如苏轼善于以佛学修养来解释书法的功夫,而以苏黄米为代表的一些宋代书论即从禅宗而来。禅宗注重本心,反对规矩束缚、反对矫揉造作,追求朴质无华(或是受道家思想影响),这也是苏东坡论述的基调——“我书造意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总之,中国文化的传统思想对书法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内涵的丰富都起了极大的作用。
本文标题:中国文化思想对书法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74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