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中药注射剂的发展趋势
1中药注射剂的发展趋势2008年11月2目录摘要——————————————————4前言——————————————————61中药注射剂概述——————————————————61.1中药注射剂定义1.2中药注射剂特点1.3中药注射剂类型1.4中药注射剂优势2中药注射剂发展史——————————————————83中药注射剂相关政策法规回放——————————————————84中药注射剂应用状况——————————————————94.1心脑血管类4.2抗肿瘤类4.3清热解毒类4.4其它5引起中药注射剂的不安全性因素分析——————————————————115.1药材原料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及安全性影响较大5.2现行生产工艺较为简单、粗糙,亟待改进和提高5.3现行的质量标准欠完善,不能充分保证产品的安全性5.4临床配伍用药的合理性缺乏全面的研究,盲目配伍可导致不良反应增加5.5中药注射剂的微粒变化5.6患者的个体差异对药物产生不同的反应6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对策————————————————----136.1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定义6.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6.2.1不良反应的多发性和普遍性6.2.2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的多样性6.2.3不良反应的不可预知性6.2.4批与批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性6.3几种常见中药注射剂的作用与不良反应6.3.1鱼腥草注射液6.3.2葛根素注射液6.3.3黄芪注射液6.3.4参脉注射液6.3.5复方丹参注射液36.3.6清开灵注射液6.3.7双黄连注射液6.4中药注射剂ADR的成因6.4.1药物方面6.4.2临床应用方面6.5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思考6.5.1从源头进行质量控制6.5.2完善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6.5.3完善制备工艺6.5.4临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6.5.5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7关于药品生产企业对中药注射剂研发及质量控制等若干问题的思考——————227.1应重视立题依据7.2加强质量控制7.2.1原药材7.2.2制备工艺7.2.3组成成分研究7.2.4质量标准7.3非临床安全性研究8中药粉针与中药水针对比分析——————————————————258.1双黄连粉针与水针质量标准对比8.2双黄连粉针与水针生产工艺对比8.3水针剂附加剂对注射剂的影响8.4双黄连不同生产厂家成分检测统计表9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的中药粉针历程——————————————————289.1坚持GAP标准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及现代化仓储,充分保证药材品质稳定9.2提取工艺的自动化控制9.3指纹图谱技术的应用9.4进展迅速的中药粉针剂研发9.4.1注射用刺五加(冻干)9.4.2注射用参附(冻干)9.4.3注射丹红(冻干)展望——————————————————36参考文献——————————————————384附表双黄连不同生产厂家成分检测统计表——————————————————39第一部分摘要目的分析引起中药注射剂不安全的因素,探求中药注射剂的发展趋势方法查阅国内有关文献,同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结论中药注射剂主要应用在心脑血管、抗肿瘤、呼吸系统等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药注射剂已是医院广泛使用的药品,中药注射剂作为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有着其他剂型无可比拟的优点,尤其是在发展中医、解决中医急症治疗方面,将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主要剂型。目前,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最大阻碍来自医患对其安全性的担心。产生中药注射剂不安全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药物因素、临床使用因素和个体差异因素三个方面,涉及研发、生产、使用和监管等环节;相对于化学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具有危害程度小、作用靶点多、疗效确切等独特优势。不可否认,中药注射剂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我国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参差不齐。由于科研投入不足,基础研究薄弱,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低、可控性差。对中药注射剂的注册管理定位不清、新的技术要求缺失、评价体系落后,市场逐利,随意扩大使用人群和配伍,这些也是造成中药注射剂不安全的原因。只有消除安全隐患,保证药品有效、质量稳定、可控才能使中药注射剂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因此,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品,积极开展工艺技术的突破和研制新型中药注射剂是中药注射剂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引起中药注射剂的不安全因素;探讨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的药品研发、工艺及质量控制;重点对比分析了中药粉针剂和中药水针剂。分析得出:中药粉针不仅仅是剂型的改变,还包括对有效成分、杂质、毒性成分等的深入研究,以及工艺升级、质量提升等方面;由于质量、稳定性等方面的提高,粉针的药效更好、质量更稳定、不良反应更少。中药粉针在质量、安全、稳定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双黄连、血栓通、川芎嗪、清开灵等粉针的成功使中药粉针替代中药水针成为可能。优质原料的选用、提取工艺的自动化控制与指纹图谱控制技术、与时俱进的粉针剂研发对于生产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来说,是保证其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缺少哪一个环节都将使其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使其生产的药品存在安全隐患,进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中药注射剂属于高端产品,有着高技术要求,需要5高质量控制和高资金投入以及高人才队伍的支持。中药注射剂行业是关乎人民生命安全的民族工业,必须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面对目前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中药注射剂行业发展现状,面对亟待发展的中药注射剂行业,中药注射剂企业必须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建立标准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现代化的恒温恒湿仓库,保证原料药材的品质优良;必须采用现代化的中药提取工艺和由计算机自动控的自动化工艺生产线,降低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保证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参数的稳定;必须将指纹图谱技术应用到药品质量控制领域,以保证药品质量的均一恒定。必须抛弃固步自封的陈旧观念,以生产安全、有效的药品为己任,以服务大众、关爱健康为理想,率先采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中药注射剂的新药研发水平。只有这样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才能得到保证,社会各界才会对中药注射剂恢复信心;也只有这样,中药注射剂市场竞争环境才能得以净化,中药注射剂行业才能更加健康地发展。6第二部分前言现代生物技术在天然药物开发上的广泛应用,中药现代进程的发展需要,国内中药的品种越来越多了,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中药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注射剂的优点是:药剂起效迅速可靠,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可使某些药物发挥定时、定位、定向的药效。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已被临床所证实,并且广泛应用于医院的门诊和急诊。然而,自鱼腥草注射剂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叫停引发行业阵痛后,在刚刚过去的10月,曾被视为中药现代化突破口的中药注射液,再次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随着刺五加注射剂和茵栀黄注射剂连续出现事故,并导致四人死亡(其中还包括一名新生儿),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备受关注甚至指责。业内专家透露,今年国务院组织实施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申报中,参与申请的中药注射剂全部落选。一边是“中药现代化之光”,一边是安全性问题的“硬伤”,中药注射剂到底是天使还是恶魔?以中药注射剂为主打品种的药品生产企业何去何从?7第三部分正文1中药注射剂概述1.1中药注射剂定义----《中国药典》一部的定义是“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药典一部附录所载的剂型如丸剂、膏药、煎膏剂等等都不冠于“中药”字样,此处的“注射剂”显然是指中药注射剂。)----《中药药剂剂》的定义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复方中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注射剂称为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学》的定义是“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著名学者周超凡(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提出以下定义:中药注射剂一般系指在中医药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中药或其他天然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功能主治用中医药术语或同时用中医药术语与相关的西医药术语联合表述的供注人体内的各种无菌制剂。值得注意的是定义中最重要的部分——“功能主治用中医药术语或同时用中医药术语与相关的西医药术语联合表述”,这是“注射剂”属概念下“中药注射剂”概念所特有,必不可少;“一般系指在中医药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讲明了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渊源,尽管这样做有助于中药注射剂的研制,但并不是非如此不可;中药注射剂的原料药一般属于中药,但不排斥用其他天然药,因为中药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曾有不少外来天然药早已被吸纳为中药;只有“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才能保证质量,它虽不属于“中药注射剂”所特有,但应强调。1.2中药注射剂特点----药效迅速、作用可靠、成分较明确、质量相对可控----可使某些药物定位或定向给药----适合于不宜口服给药的药物及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使用不便、注射疼痛、使用不当危险性大、制造过程复杂、制备环境设8备要求高1.3中药注射剂类型主要有中药溶液型注射剂(含水针和静脉注射剂)、注射用粉针和冻干制品、注射用混悬剂和注射用乳剂。1.4中药注射剂优势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中药传统给药方式,药物可直接进入人体组织、血液或器官内,吸收快、作用迅速,便于临床应用,尤其对急重症患者及不宜口服给药患者的治疗更为有利。由于注射剂不经过胃肠道,故不受消化系统及食物的影响,因此剂量准确、作用可靠,克服了中药传统制剂起效慢、生物利用度低和剂量不准确的缺点。尤其是应对人体较为复杂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肿瘤辅助治疗等方面,中药注射剂更显示出了显著的优势,值得医药界关注与思考。2中药注射剂发展史中药注射剂距今已有近70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柴胡注射液的创制成功标志着中药注射剂的诞生;开始了中药注射剂方面的研究,但发展缓慢----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研制出“抗601注射液”、“20l—2(板蓝根)注射液等20多个品种;兴起了研究热潮,但进展不大----70年代,全国各地试制的中药注射剂品种骤增,有资料报道的就有700多种;中药注射剂逐步被人们认识并接受----80年代后中药注射剂又掀起了研究热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中药注射剂2个,部颁标准收载中药注射剂70个品种。从1999年到2005年,全国中药注射剂市场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5%,2005年,中药注射剂的市场规模已接近2.5亿元。----中药注射剂收载于中国药典始于1963年版中国药典,而且是作为西药收载的,如毒毛旋花子甙K注射液,主药成分为绿毒毛旋花干燥成熟种子中提取的各种甙混合物。作为中药的提取物——洋地黄毒甙注射剂也收载于此版药典。1977年版中国药典正式收载中药注射剂23种。1985年版中国药典只收载了盐酸9麻黄碱注射液,而1990版中国药典则没有中药注射剂收载。1995年版和2000年版均收载中药注射剂品种两个。直到目前最新的2005年第八版药典中,一共才收载了4个中药注射剂的品种,其中只有一个中药粉针剂品种——双黄连粉针剂。目前国家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143个,生产企业近400家。在如此众多的中药注射剂中,不乏临床急需、疗效显著的品种,如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等等,都是用量很大、经济效益很高的中药注射剂,然而,中药注射剂中多数是在80年代以前开发的品种,而在90年代国家出台中药注射剂研究指导原则后批准的新的中药注射剂量寥寥无几,由于药品标准颁布的时间不同,已有的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参差不齐。这就给中药注射剂这一剂型留下了诸多遗憾、也留下了诸多的隐患。3中药注射剂相关政策法规回放----1999年11月发布了《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技术要求》----2000年8月发布了《中药注射
本文标题:中药注射剂的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48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