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分析及建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分析及建议一、新教材的使用及变化2001年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2002年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2003年扩大实验范围,2004-2005年全国起始年级实施新课程,2006年使用的九年级化学教材,根据全国试用情况的反馈作出了较大变动,在这几年的使用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调整。到06年第二版第一次印刷的最新教材与第一版第四次印刷(最后一次)的前版教材相比较,上下两册共有一百多处变动的内容。比如06年第二版将第一版中第一单元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改为绪言,并在第一单元中增设一个新的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绪言后开篇第一课,集中介绍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为后面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不会给学习化学新知识带来困难,也不在直接影响到以后教学内容的展开。删掉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演示成功率大大提高。增加了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删掉了蜡烛然后前后质量的测定。蜡烛燃烧天平不平衡试验改为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因有气体放出、使反应后质量总和有所减少。现象明显,使学生容易理解;删掉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炼铁高炉的图片,增加为炼铁高炉及炉内化学变化过程示意图等等,相信在以后的使用中还将不断的完善。这些改变使新版化学教材在图文排版上更趋合理,便于师生使用和学习;文笔叙述更为流畅,科学性明显提高;承上启下的系统性严密性进一步增强;习题作业份量有所增强,针对性练习明显增多。二、新教材从全方位体现三维目标全书共有十二单元,分上下二册。全书充分体现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课程目标,教科书的编排十分重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机体现九年级化学课程的宗旨和目标,着眼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强大的素材空间,也为学生的化学探究活动提供展示的舞台。教科书重视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和合理弹性的呈现方式把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展示出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科学物质观。比如认识了我们身边的常见物质空气、水、碳和碳和的氧化物,金属、溶液、酸、碱和盐等等;形成了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分了、原子、元素等等;认识到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初步形成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这些内容的选择都能体现知识与技能。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初学会了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用语表述有关的化学信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些都体现过程与方法。爱化学,爱祖国,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环保意识,珍惜资源;严谨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这些都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三、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化学新教材有如下一些特点:1、彩色纸张和彩色图片的大量运用,为教师形象讲解提供素材,有些图片形象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让学生对化学产生亲近感。(图片展示四张)2、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化学新教材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改变传统课程过分偏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倾向,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在体现学科内容现代化的基础上,重视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选择素材,努力做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实现课程内容的社会化和综合化。当然不是简单罗列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物质或现象,而是尽可能选择那些既与社会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又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并能理解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进行学习。用大量详实的资料让学生明白“化学与社会”、“化学与人类的生活与健康”、“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化学与材料”密切相关,让学生感到自己的生活需要懂得一些化学知识、有了化学知识可帮助自己具备更敏锐的辨别力,从中体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如燃烧与灭火(影片放映)、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化学肥料,合成材料,营养素的来源等等。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化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习化学很有用,能够解决自己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3、教材亮点----探究性学习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说传统教学过程最大的缺失是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那么新教材的“探究性学习”正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补救。“探究性学习”强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力求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鼓励学生自己去探求、去发现。它把创新性的思维能力视为教育目标,把追求科学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放在科学知识的掌握之中。这使得“探究性学习”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处处体现出尊重人、善待人的人本思想,以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人性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减少了验证性的实验内容,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以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什么举例,引入随堂探究1,二氧化碳2,水蒸气,石蜡蒸气)4、全方位扩展知识面。书中列出的“资料”,“化学、技术与社会”,“拓展性课题”等栏目,这是对知识的有益补充,可以满足学生的多元认知需要,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以对化学的热爱。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让学生知道空气污染问题,绿色化学让学生知道化学正在向无污染方向发展,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让学生知道化学定律的得出的曲折。5、全方位发展学生思维。书中“交流与讨论”、“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1)、调查研究本地区的雨水的PH,(2)、向当地农业部门和从事农业生产的亲友、邻居了解或家乡近年来使用化肥的情况(3)、自制叶脉书签等等6、每章末设立“本单元小结”栏目,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本章知识和技能进行整理、回顾,归纳,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消化知识的能力。(图片一张)7、知识具有基础性,启蒙性、与时代同步本书的知识内容容量方面增加了许多,难度却有所下降,阐述的知识浅显易懂,侧重于开阔学生的化学视野,侧重于知识的基础性,启蒙性。面对刚系统接触化学的学生,侧重于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和经验入手,是重在让学生亲近化学、认识化学的最基本内涵。在内容选材和形式再现方面突出了时代性,消除了化学知识过于“难、繁、偏、旧”的弊端,以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增添了不少体现现代科技和现代生活的新材料、新发明和新问题等知识。8、强调学生环保意识通过对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环境恶化的阐述,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由此引发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和自我行动意识。书中共有39处之多有关环保的议题四、新教材十二单元体现了5个一级主题包括若干个二级主题一级主题二级主题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五、使用新教材的一些建议首先要抓住新课程的精髓: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化评价;打破教材中心、超越学科中心和知识中心;有这样一些建议供同行参考1、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尊重学生的人格,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而且更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缺陷、发展动向,做学生的朋友,师生在研究状态下互动学习。提倡协作,师生协作,同事协作,群策群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协调发展。案例一:所教学生中有一人经常只考……案例二:某学生说教师不尊重他的人格……2、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非常重要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呢?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习兴趣。有趣,是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有趣即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化学知识本身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趣并不等于兴趣,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多角度,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可以用一节或两节课来讲。比如有老师在讲化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关系时举了七个例:1、药品事情(安徽华源“欣弗药品问题。。。。。。)。2食品安全问题(红心鸭蛋。。。。。。。、陈化粮。。。。。。)3、突发事件(2007年1月17日20吨二氯甲烷泄漏丽水……)4、火灾事故(纺织厂连烧10小时……)5、煤矿安全(瓦斯爆炸……6、水源保护(水荒、湖南岳阳砷污染、滇池污染……7、大气污染(沙尘暴、酸雨……这些都是学生经常听到的和感受到的,这些事例也最能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人们的身边,学习化学就是有用,“化学即生活”的理念第一堂课就已呈现。由此不难看出,一堂绪言课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放我司母影片)国的二是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化学学科的优势是化学实验的开放性、探究性、趣味性和广泛性。由于物质的化学变化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和神奇美妙,对于刚入化学领域的学生来说,化学实验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喜爱化学、接纳化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联想性实验带动学生的求知热情;可以通过趣味性实验活跃课堂的气氛;可以通过现实性实验,让学生感到化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通过知识性实验,让学生理解问题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课堂学生探究实验和趣味实验、家庭实验等来启迪学生思考,突出“从做中学”的思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探究实验的程度应如何把握?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关注结果,同样关注过程方法;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如:在䃼充铝的燃烧实验时,改为铝粉效果就很好。尽可能将较简单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实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把反应具体化,学生亲自观察到这个反应的发生,记忆起来就容易,就深刻。例如,讲溶液中有气体生成时在试管中加入盐酸和石灰石,有气泡产生,学生观察,此时
本文标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分析及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4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