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78单元备课
课型新授课题25、矛和盾的结合教学时间共2课时第1课时备课整理教学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教学重点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复备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4、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2、同座交流交流。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教学过程复备四、指导写字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2、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b、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五、实践活动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型新授课题25、矛和盾的结合教学时间共2课时第2课时备课整理教学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教学重点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复备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1、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3、全班交流。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4、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教学过程复备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1、师出示课文的结尾。2、齐读这段话。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四、写字抄词1、练习其他7个生字。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实践活动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板书设计25、矛和盾的集合矛进攻集合盾防守坦克教学反思课型新授课题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时间共2课时第1课时备课整理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教学重点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教学难点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复备一、揭题、审题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学生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三、检查自学情况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认读“箱”、“倍”、数数(sh(sh))、德(进行字形分析)3、简介卫国战争。教学过程复备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五、讲读课文第一段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2、讨论思考。3、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型新授课题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时间共2课时第2课时备课整理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教学重点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教学难点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复备一、复习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2、讨论思考题。思考: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3、小结: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4、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6、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教学过程复备三、巩固练习,总结全文1、学生分段读课文,并练习给各段列小标题。(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2、领会课文写法。(1)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匣子,挖匣子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呢?(2)课文写小伙伴的话有什么作用?四、指导朗的读课文五、布置作业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板书设计26科利亚的木匣埋挖受启发人长大步子变大一切在变教学反思课型新授课题27、陶罐和铁罐教学时间共2课时第1课时备课整理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2、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3、练习归纳段意。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复备形象揭题,点明学法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初读课文,读准读通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②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③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④同座配合,向全班展示朗读。精读课文,读出感情①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③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教学过程复备a.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b.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c.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④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⑤全班交流,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型新授课题27、陶罐和铁罐教学时间共2课时第2课时备课整理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2、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3、练习归纳段意。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复备一、交流感受,明白道理①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③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二、指导写字①认读要写的生字。②归类认识字形特点,观察字的间架结构。a.观察8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左右部分所占位置。b.观察6个上下结构的字,看清上下部分所占位置。c.集体讨论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教师可范写。如,“陶、谦”。教学过程复备③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④学生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⑤即时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三、语言实践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②找几位同伴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听写词语①抄写、记忆词语表中的词语。②听写。订正。板书设计27陶罐和铁罐不敢坚硬抗氧化能保留氧化不存在各有所长正确对待教学反思课型新授课题28、狮子和鹿教学时间共1课时第1课时备课整理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进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复备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展示:欢快的音乐声起,一只漂亮的鹿从丛林里出来,蹦到池塘边。1、同学们,今天老师把谁请来了?(小鹿姐姐)你喜欢它吗?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最美?学生交流。2、鹿姐姐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放音,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3、学生朗读句子,师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读题。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2、划出不懂的词句,通过互帮互助方式,师生共同解决,把词的理解放到句子中去。3、学生合作朗读,检查彼此的正误。4、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深读课文,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态度改变的原因。1、再读“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请学生从中找出两对反义词。(美丽—难看、送命—逃生)2、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请你找找。教学过程复备1)、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2)、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你还能用哪些词来赞美它?3)、当它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兴奋、惊讶)4)、谁能把这样的心情读出来,我就把这美丽的鹿角戴在他的头上。(用头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5)、用“多么┅┅多么┅┅”来说一句话。我们的教室多么明亮,多么______!我们的祖国多么______,多么______!____________多么______,多么______!3、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找找相关内容。1)、学生朗读句子,齐读。2)、谁能读好这一句,带着怎样的表情?(皱眉)3)、练习:选句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能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唉,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本文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78单元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4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