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第一组走进西部教案
第一单元简析教材简析本组课文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草原》、《丝绸之路》、《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应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的西部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起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那些前赴后继的建设者们,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为西部的再度辉煌,奉献着智慧和才干。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收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情感。2、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3、认识本组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能正确书写有关词语。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难点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西部的美好,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教具学具有关西部的图片和资料、课件。教法学法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感情。课时分配1、草原1课时2、丝绸之路1课时3、白杨2课时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2课时回顾拓展一1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一2课时课题:1、《草原》五年级下册科目:语文主备人:教学内容1、《草原》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等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体会领悟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草原风光图片、字词典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学流程资料补充激趣导入探究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①理解草原的“绿”。◇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四、作业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板书设计草原美丽风光课题:1、《草原》五年级下册科目:语文主备人:第二课时教学步骤教学流程资料补充激趣导入探究新知课堂练习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听到了不停的欢笑。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三、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四、作业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板书设计天:清鲜、明朗景美天底下:小丘、平地、羊、马、牛草原人美:热情好客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课题:2、丝绸之路五年级下册科目:语文主备人:教学内容2、丝绸之路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教学方法抓住课文的中心句,由中心句展开去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准备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教学课时1教学步骤教学流程资料补充激趣导入探究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一、话说“丝绸之路”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二、走近“丝绸之路”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1)把句子读通顺。(2)简要说明理由。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三、走进“丝绸之路”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隆重。①找出有关句子:◇“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2)热情。①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四、延伸“丝绸之路”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板书设计友谊之路丝绸之路经济(科技)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友谊之路课题:3、白杨五年级下册科目:语文主备人:教学内容3、白杨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2、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段落,理解爸爸的心愿。3、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贡献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贡献的高贵品质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激发读书欲望。小组成员互读。教学准备有关课文资料字典、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学流程资料补充激趣导入探究新知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
本文标题: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第一组走进西部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2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