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2、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教学重点: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调查气温的活动过程,从中积累感性认识,并通过讨论、交流,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课前准备:教师事先布置学生,对全国各大城市的气温进行调查。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全国各大城市的温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温度”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引入负数。师:谁能说一说你的调查方法与调查结果?(指名汇报调查结果。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调查方法和结果:)生1:我晚上看了天气预报,并记录了北京的最高温度是5℃,最低的温度是零下2℃。生2:我看报纸,发现哈尔滨的最高温度是零上3℃,最低温度是零下12℃,我还发现零下12度写成-12℃。生3:我上网查询,发现青岛的最高温度是6℃,最低温度是0℃。......师: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并记录了一些城市的温度。刚才小林发现零下12℃写成-12℃。谁还有类似的发现?(学生自由发言,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师:谁能说一说-12℃代表什么意思?教师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12℃表示零下12度,或者表示比0度还低12度。师:你们回答的很好,-12℃是一个负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生活中的负数,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2、认识负数的读写法。(1)举例说明。师:谁能说一说-2℃表示什么?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2℃表示零下2度,即比0度还要低2度。教师说明-2℃的写法:零下2度比0度还要低2度,可以用-2℃表示(教师边说明边板书-2℃),让学生在课练本上写一遍学生学完后,教师进一步说明-2℃的读法:-2℃读作零下2摄氏度,或者负2摄氏度(让学生自己读两遍)(2)练习让学生写出一个用负数表示的温度,并说一说这个负数表示的意义,再读一读。同桌互相说、读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3)试一试指导学生完成第84页的“试一试”。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请会看温度计的同学介绍怎样从温度计上看温度,(不完整的地方,教师予以补充)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表示0℃的刻度线,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零度以下的温度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同时让学生明确:本题的每个插图中“℃”这一竖列的数表示的是摄氏气温,“°F”这一竖列的数表示的是华氏气温。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本题,组织学生进行核对。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题。1、第1题比较温度的高低可以从零上的温度开始,逐步过度到零下温度的比较。例如:2℃与5℃的比较,1℃与0℃的比较,0℃与零下2℃的比较,零下2℃与零下5℃的比较等。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本题答案如下:(1)上海与天津,上海的温度高。即:5℃-2℃(2)天津与青岛,青岛的温度高。即:0℃-2℃(3)长春与天津,长春的温度低。即:-8℃-2℃(4)5℃0℃-2℃-8℃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小题是怎么比较的。3、第85页的“小调查”本活动首先要鼓励学生选择某种调查方法获取数据,教学中可以适当总结收集数据的方法。然后,鼓励学生讨论从数据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并回答教材中的问题。在学生交流调查到的数据时,教师最好准备一张中国地图,使学生从地理位置上认识各地气温的特点。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认识负数练习课练习目标:1、引导学生对个单元的知识加以梳理归纳,在同学们交流与反思中,使知识得以整理内化。2、在完成了作业本习题后的重点题讲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知识整理,梳理成表。二、讲解学生困惑和疑难问题1、一月份哈尔滨温度达到()度左右。A-22B22C102、一月份南昌温度达到()度左右。A35B-20C4判断1、不带正号的数都是负数。()2、整数都是正数。()3、因为7大于6所以-7大于-6。()4、最小的负数是-1。()三、作业超市(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做或者小组讨论)1、读一读。(1)开启后的盒装牛奶应贮藏于0℃—4℃,并在48小时内喝完。(2)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水结冰的温度是0℃。(3)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4)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127℃,最低气温是-183℃。(5)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2、填一填(1)如果张军向东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李刚向西走50米,记作()米。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走了()米。(2)+8.7读作(),“-”读作()。(3)海平面的海拔高度记作0m,海拔高度为+450米,表示(),海拔高度为-102米,表示()。(4)如果把平均成绩80分做原点,()记为0分,90分表示()分,-18分表示()分。3、比一比。-7()-51.5()0()-2.4-3.1()—3.14、判一判。在8.2、-4、0、6、-27中,正数有3个。()5、选一选。(1)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0米,又走了-30米,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米。A、30B、-30C、60D、0(2)数轴上,-2在-1的()边。A、左B、右C、北D、无法确定(3)规定10吨记为0吨,11吨记为+1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8吨记为-8吨B、15吨记为+5吨C、6吨记为-4吨D、+3吨表示重量为13吨(4)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50±5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是150克,实际每袋最少不少()克。A、155B、150C、145D、160四、拓展练习:在数轴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是();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五、引导学生全课总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课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思维的拓展训练。教学设计:一、学习知识点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计算公式是怎样的?二、练习1、已知图形面积和高或底,求底或高。(变式)S=90,a=6,h=?S=256,h=16,a=?h=S÷a=90÷6=15a=S÷h=256÷16=162、练习生活实际,铺一块如图所示的草坪,如果每平方米草坪需要45元,那么共需要多少元?3、拓展思维下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么?为什么?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你还能画出多少与他们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发现: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同时,其面积也是相同的。让学生接着往下画其他的等面积的平行四边形。反过来请问,当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时,他们的底和高是否也相等?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请你猜一猜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有几种?12=1×12=2×6=3×44、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48平方厘米,A、B是上、下两边的中点,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三、知识总结你今天学了什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练习题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复习重点:进一步掌握三角形面积的概念,能较熟练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复习过程:一、检查预习作业:(挑选部分讲解)1、在图中画出与涂色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黑板上事先画好两行互相平行的点子线。)指出这题和方格图的不同:方格图上的底和高是通过数格子得到的。而这张图的高度是固定的,只要考虑底。画一个底是7的三角形。问:再画一个和它面积一样的三角形,你是怎么想的?(方法一:可以利用原来三角形的底画,只要再另选一个顶点就可以了。方法二:可以在空白的地方,先画底为7。)选择方法一,画出若干种,让学生直观的体会“等底等高”指出:这样一组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画一个面积相同的平行四边形:高不变,底应该是多少?为什么?画一画。2、量出所需的数据,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指出:在量的时候,尽量选择整厘米数。不能取整厘米数的时候,用毫米作单位。3、一块三角形菜地的底是60米,高是15米,如果每棵番茄占地30平方分米,这块地可以种多少棵番茄?指出:要注意单位名称的统一。4、用纸剪一个三角形,量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计算它的面积。指出:在画的时候,可以取简单的数据,比如底是4厘米,高是2厘米等,这样可以方便计算。二、完成练习:1、口算。老师统一要求开始,学生写,再交流校对。2、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什么?问:读完题目要求,你觉得先要知道什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找一找,哪几个三角形面积是它的一半?(1号:等底等高,是一半。2号、3号:等高不等底,不是一半。4号:虽然不等高也不等底,但底和高的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乘高,所以也是它的一半。)指出:这里我们找到了两个符合要求的三角形,最方便的情况是找等底等高,只有一个相等的肯定不是,两个都不符合的,可以通过计算来判断。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2、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并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使全班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学重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上一堂梯形面积计算的练习课,同学们,你们认为要练哪些内容?达到怎样的目标?(板书:梯形面积计算练习课)二、基础练习计算下列每个梯形的面积:1、上底3厘米,下底6厘米,高8厘米。2、上底和下底的和是40米,高25米。学生独立完成。三、专项练习1、量出下面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见书28页第1题)完成这一道题,首先应该做什么?(标数据)然后呢?计算。你能回答为什么吗?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我们也可以不计算就能看出,高都一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等底等高的梯形,面积一定相等。那么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等底等高吗?结合图展示给学生看。我们还可以发现,梯形如果等高不等底,则面积一定不等。所以说,梯形的面积除了和高有关,还和什么有关?(上底与下底的和)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分米,高是5分米,每个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你算式的依据是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梯形面积的2倍)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梯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四、综合运用1、一块白菜地的形状是梯形,它的上底是9米,下底是11米,高是18米。如果平均每棵白菜占地9平方分米,这块地里一共有白菜多少棵?学生读题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单位不统一)怎样解决呢?为什么要用梯形的面积乘以9而不是除以9呢?帮助学生注意单位名称,并强调,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2、一块梯形广告牌的上底是12米,下底是16米,高是2米。油漆这块广告牌一共用油漆56千克,平均每平方千米用多少油漆?五、拓展1、一个梯形,上底是12米,下底是6米,面积是36平方米,求这个梯形的高。2、一个梯形的下底是12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36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上底是多少厘米?(1)让生尝试做,可以同桌讨论。(2)检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让他们自由地到黑板上把自己的做法写出来,再向其他同学介绍。36×2÷(12+6)为什么面积要先乘以2。=72÷18=4(厘米)36×2÷4-12=72÷4-12=6(厘米)(3)讨论:怎样求梯形的底或高?(突出先要用面积乘以2)六、小结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还有
本文标题:五年级上册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8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