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0分,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狡黠(jié)强聒(ɡuō)不舍黎民百姓(lí)媚上欺下(mèi)B.参(cān)差恪(kè)尽职守恼羞成怒(nǎo)气吞斗牛(dòu)C.栖(qī)息重蹈覆辙(chè)弥留之际(mí)孤军奋战(ɡū)D.造诣(yì)矫(jiāo)揉造作刻骨铭(mínɡ)心涕泗(sì)横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叱咤风云冠免堂皇吉人天相戛然而止B、张慌失措周道如砥本色当行任劳任怨C、恰如其分精神矍烁孜孜不倦妙手回春D、风声鹤唳相形见绌脍炙人口风雪载途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中有段文字对我们的立身处世颇有启示:“气象要,而不可疏狂;心思要,而不可琐屑;趣味要,而不可偏枯;操守要,而不可激烈。”A.严明高旷缜密冲淡B.冲淡严明高旷缜密C.高旷缜密冲淡严明D.缜密冲淡严明高旷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子的生日9月28日定为“世界教师节”,可见,孔子不仅是中国教师的鼻祖,也是世界教师的荣耀。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孔子的教育思想。B.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有识之士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C.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5、下面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格列佛游记》本书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B.孩童时代的保尔被勒令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遭了不少罪。从此,历经生活的种种磨难。C.漂流到荒岛后的鲁滨逊,看到一群野蛮人正在围攻一个逃犯。见此情景,鲁滨逊拔枪解救了他,并给他取名“星期五”。D.《傅雷家书》一书,所有书信都是傅雷先生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6-9题)(12分,每题3分)①我们大都记不起2到3岁以前的事,此后几年发生的事即便记得一些,但也相当模糊。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幼年记忆缺失”。可是,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在人生的最初两年里,幼儿掌握了许多复杂的、终生受用的技巧,例如走路、说话和识别人的脸,但幼时记忆怎么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2-3岁的幼儿并非没有记忆,但那种记忆很微弱,且容易消失。为什么会这样呢?早期的研究一直认为这仅仅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但是近年来研究有了新突破。②美国科学家帕特里夏·鲍尔认为人大脑中的海马体有巩固和强化记忆的作用,它把人们在经历中产生的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在那个区域中有一个很小的被称为“齿状回”的地方,那里的成熟要待人们长到4-5岁以后才会最终完成。齿状回的作用很像一座桥,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它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因此,在这个部分尚未发展完善以前,人们的记忆便无法转变成长期记忆。③英国科学家马克·豪的观点是,“幼年记忆缺失”现象需要等待人们出生18-24个月以后自我意识出现才会消失。这时,幼儿们开始意识到了“我”的独特性,自我意识帮助我们组织记忆,并使我们更容易唤起记忆,许多记忆开始被“固定”下来。④不过,科学家又发现,在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的相当时间里,我们的记忆依然是模糊不清的,这说明自我意识并不能完全使我们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一定还有其他的因素。新西兰哈琳·海恩是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记忆能力的科学家,她认为,这个因素是语言。她邀请一些2-4岁的幼儿玩一种特制的玩具,并记录下了一些在玩这种玩具时能说出词汇和能够理解词汇的幼儿。6个月以后,她再次和这些孩子谈论那次“往事”。结果发现,孩子们都记得那次游戏并再次描述了那次经历。海恩由此得出结论,“孩子们描述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与发生那件事时他们的语言发展程度相关联的。”也就是说,我们最早期的记忆有赖于我们最早期的语言去固定它。海恩和她的同事们还做了另外一次实验,他们记录了一些孩子在2-4岁时与他们母亲之间的语言交流。在那些交流中,有的母亲使用了“详尽”的描述和“重复”的述说,而另一些母亲则只是简单的叙述。10年以后,那些在幼年期与他们的母亲经历过“详尽”和“重复”的语言交流的孩子能明显地记得更早一些时候发生的事。这个实验说明,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与孩子的说话方式影响了他的早年记忆。⑤现在,一个很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人们逝去的早年记忆是否能够被唤回呢?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幼儿是有短期记忆的,而且能记住不少东西,但这些记忆很脆弱,并且有科学家认为它们不可能被贮存,因而也不能被唤回;但另一些人对唤回早年记忆并没有失去信心,他们认为,人的早年记忆并没有真正离去,只是我们无法接近它。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早年记忆就是一些经历中的感觉“快照”,当人们成年后,有了语言,有了自我意识和其他概念性的知识,人们便能唤醒它或者接近它。但这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这些路径也许是语言,也许是图像,也许是气味和音乐,总之,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通过某些东西唤醒我们封尘的记忆。假若这些科学家是对的,那么我们终将找到一种方式把我们逝去的早年记忆重新找回来。6、下列关于原文“幼年记忆缺失”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海马体,这个为人类巩固和强化记忆的大脑生理结构,要在4-5岁后才成熟,所以之前的记忆无法变成长期记忆储存下来。B.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类“幼年记忆缺失”是因为人在18-24个月大以前没有自我意识,所以许多记忆无法被“固定”下来。C.新西兰科学家哈琳·海恩认为,即使有了自我意识,孩子的早期语言发展程度影响着孩子最早期的记忆。D.幼年记忆缺失的原因与幼儿学习能力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也不全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7、下列加点词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A.早期的研究一直认为这仅仅..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B.在那个区域中有一个很小的被称为“齿状回”的地方,那里的成熟要待人们长到4-5岁以后..才会最终完成。C.这说明自我意识并不能完全..使我们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一定还有其他的因素。D.总之,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通过某些东西唤醒我们封尘..的记忆。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实验表明:孩子们如果能在游戏时更好的理解说出一些词汇,那么一段时间后也就能够更好的复述这件事,这段记忆就没有缺失。B.虽然人类幼年记忆缺失了,但是并不能说明幼儿没有记忆,只是幼儿的记忆是短期的,而且也很脆弱,容易消失。C.齿状回的作用是将来自大脑各处的信号传输到海马体的其他地方,最终转换成长期记忆。D.科学家的实验说明:只要在孩子早期时母亲越详尽的与孩子交流,就越能使孩子记住更早些时候发生的事。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对“幼年记忆缺失”原因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又有了三种新的观点:器官没有发育成熟;没有形成自我意识;语言发展程度不够。B.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记忆不能被储存,所以一旦被忘记就不可能被唤回,所以幼年缺失的记忆也不可能找回来。C.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随着人长大,有了自我意识,语言能力提高,就有可能接近甚至唤醒幼年缺失的记忆。D.我们可以肯定幼儿的记忆虽然很脆弱,但他们是有短期记忆的,期中自我意识和语言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我意识为记忆提供了框架,语言提供了牢固的结构。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0-12题。(9分)【A】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选自《唐雎不辱使命》)【B】冲早慧,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悬柱乎?”一无所问。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选自陈寿《三国志·曹冲》节选)【注释】①曹冲:曹操的儿子。文中“太祖”即指曹操。②面缚首罪: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请罪。10、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B.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表并列,而且的意思)C.是以.忧戚(因为)D.冲于是以.刀穿单衣(用)11、选出下列对B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库吏惧必死”是因为曹操放在库房里保管的马鞍被老鼠咬坏了。B.曹冲以假装因为迷信说法而忧伤,使曹操说出老鼠咬破东西对主人并无妨碍,而且很常见的观点。C.曹操能严明执法,曹冲巧妙设法使曹操没有发现官吏所犯的错误。D.曹冲是一个聪明机智、仁慈、乐于助人的人。12、下面对A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是以语气强烈的反问句表达了唐雎维护国士不受侵犯的强硬态度。B.唐雎说“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挺剑而起”,表现了他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精神。C.“轻寡人与”的言外之意是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认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安陵。D.秦王长跪而谢之曰:“……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说明他在唐雎的义正辞严的斗争面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内心折服、称颂唐雎的胆识。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两个画线句子。(4分)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文:②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悬柱乎?”译文:14、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5分)(1)对于这种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该词在叙事上有点有面,把纷繁场面叙写得层次分明,又能有力地突出主题。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鬓微霜”,但仍英武有力,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D.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选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2)古人用词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的哪一个字用得好,请说说妙在何处?(3分)15、默写。(5分)(1)《渔家傲秋思》中写出作者壮志难酬和思乡的句子(2)李后主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样是写愁,李清照却把它搬上了船,她这样写道::,。(3)辛弃疾〈破阵子〉一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4)《望江南》一词中运用了拟人方法的一句是:(5)《陈涉世家》显示了他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强烈批判和大无畏精神的语句是:。四、阅读短文《山草壮》,完成16-20题。(15分)①他盼着附近的地铁线路早日开通。街角那边早就围起挡板,里面有两层的简易工房。人行道内侧原来栽种着一排海棠树,前几年春天曾是他来回溜达的地方,树下还有两个长凳,他也经常坐在长凳上看车水马龙。今年春天,海棠树全给挖走了。那说明树底下就是地铁工程。混乱的街景意味着好的前景。这些日子,他忍不住仍要到没有了海棠树的杂乱环境里去漫游,望着马路上的车流想心事。②那长凳,近日晚饭后,常有修地铁的工人占用。那日,他走过去,长凳上一个工人还没摘去安全盔,正抽着支烟。见他,便从凳子中央挪到一边,意思是给他让出一半可坐。这是礼貌,充满善意。他没坐,站着,和他有一搭没一搭说起话来。问答间,知道师傅来自南方很远的省份,属猪,四十二了,媳妇在老家经营小卖部,儿子二十岁了。儿子并不怎么争气,初中毕业不愿再上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50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