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招标投标 > 人民医院土方开挖专项方案(定)
1侯马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医疗综合楼工程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依据本工程《建筑工程合同书》编制。2、依据山西省第二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地质勘查报告编制。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4、依据本工程设计图纸(工程号为2009-010)中结施01《基坑开挖示意图》、建施01《总平面定位图》、建施09《Ⅰ区地下一层平面图》、建施10《Ⅰ区一层平面图》、建施17《Ⅱ区一层平面图》、结施17《基础大样图》(2010年11月14日发)等编制。5、根据设计单位2010年11月4日发编号2010-29设计变更(关于基坑标高的变更)编制。6、根据公司的技术装备、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和施工能力。二、工程概况本工程由Ⅰ区和Ⅱ区组成,总长153.73m,总宽114.93m。Ⅰ区北侧为住院部,南侧为医技楼,住院部为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医技楼为地下一层、地上五层框架结构,Ⅱ区为门诊医技楼,是地上四层、局部五层框架结构;地理位置位于侯马市新田东路北侧,西接海军路,北邻纺织巷,东侧预留建筑用地50亩,周边环境开阔,Ⅱ区门诊医技楼西南角和东南角南均距新田东路北侧路沿边线116.10m,西南角西距海军路东侧路沿石边线53m,住院部西南角西距海军路东侧路沿石边线44.75m。平面形状见下图:Ⅰ区Ⅱ区N2医疗综合楼平面示意图基础采用大开挖,四个斜角延伸部分开挖深度与连接主体相同,Ⅰ区开挖宽度为出轴线外3m,Ⅱ区开挖宽度为出轴线外4m。本工程±0.00m绝对标高为430.7m,室外自然地坪标高为429.45m(相对标高-1.25m)。Ⅰ区基坑底标高为-7.8m,开挖深度为6.55m;Ⅱ区基坑底标高为-4.1m,开挖深度为2.85m。土方开挖工程量:Ⅰ区约为66100m3,Ⅱ区约为19800m3。三、施工部署1、施工技术准备(1)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经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参加进行图纸会审,对图纸中的问题,共同研究决定,并做好图纸会审记录。(2)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采用三级制,即项目工程师→施工工长→操作班组→作业人员。项目工程师向工长进行具体操作部位、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交底,工长向班组交底重点讲明本工序的质量标准、技术要求和操作要点。(3)会同建设单位接收坐标点及水准点,明确中心线,并引入现场。(4)配置检验合格的施工测量、计量器具,用于工程测量控制。2、施工现场准备: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搭建施工设施,清理场地,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点,放出新建工程基坑开挖线,将生产设施按平面布置图合理安排,做好现场排水、运输通道的考虑。3、劳动力及机械投入(1)劳动力需用计划本工程土方采用机械开挖,坑底清底修边需用壮工20人。(2)机械需用计划采用装载机四台(机械型号分别为LG850、KG951、KG951Ⅱ、ZL50E-Ⅱ),用于标高-4.6m以上土方开挖、清底及土方倒运。标高-4.6m以下土方用320型反铲挖掘机四台进行土方开挖,用自卸汽车12辆用于土方倒运。四、土方开挖施工方法土方开挖采用常规的放坡大开挖施工。由南向北逐层开挖,先挖Ⅰ区土方,Ⅰ区土方施工完后开挖Ⅱ区土方。3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该工程场地地下水初见水位为现地表下16m,地层分布及岩性特征为:现地表下8.3m勘察深度范围内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物,主要岩性为湿陷性粉土,粉土,根据岩性特征分述如下:①湿陷性粉土(Q3al):平均厚度6.3m左右,遍布整个区域,褐黄-黄色,稍湿,呈稍密状,具中压缩性。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夹粉质粘土,具轻微-中等湿陷性。②粉土(Q3al):平均厚度2m左右,遍布整个区域,褐黄色,稍湿,呈中密状,具中压缩性。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夹粉质粘土,无湿陷性。2、该工程开挖最大深度为现地表下6.55m,场地土的岩土特性为黄土状土Q3,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中土质基坑侧壁放坡坡度允许值(高宽比)表5.2.2,坑深在5m之内,基坑侧壁放坡坡度允许值为1:0.50-1:0.75;坑深在5-10m,基坑侧壁放坡坡度允许值为1:0.75-1:1.00;确定土方开挖时,Ⅰ区按1:0.75进行放坡(开挖最大深度为现地表下6.55m),Ⅱ区按1:0.5进行放坡(开挖最大深度为现地表下2.85m),土方开挖平面详见下图:mm土方开挖平面示意图AbCb4b1bAaa4aAGRAdCdddⅠⅠ区Ⅱ区Ⅰ42、土方开挖时,先采用装载机开挖,深度为3.35m,随后用反铲挖掘机挖除剩余土方,坑底予留300mm土层为人工清底,以防机械超挖。3、Ⅰ区土方开挖时,基坑的西、东侧均设开挖坡道,利用坡道运送土方,坡道坡度为35°,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挖除坡道。Ⅱ区土方开挖时,坡道设于基坑南侧。基坑开挖的土方堆放于基坑侧15m外至围墙内,土方开挖后自坡道运至堆土区,运土路线详见下图:Ⅰ区土方开挖坡道及运土路线示意图Ⅰ区备注:1、坡道宽6m,长10m。基坑四周15m范围内不堆土。2、表示运土路线。坡道坡道30m30m15m54m堆土区堆土区69m64m堆土区15m14m15m35mAGRmmmm1:0.51:0.751:0.75Ⅰ-Ⅰ剖面示意图5Ⅱ区土方开挖坡道及运土路线示意图4、土方开挖过程中,经常检查基础中心线和几何尺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5、由于基坑底标高不同,开挖过程中随时对标高进行检查避免超挖;开挖至距基底设计标高约1m左右时进行抄平,在坑壁每隔6m设置一水平桩以控制标高。6、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及时请建设、监理、设计、勘察单位进行验槽,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灰土地基的施工。7、土方开挖允许偏差标高允许偏差为-50mm;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测)为+200mm,-50mm;表面平整度为20mm。五、基坑监测为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为施工创造条件,从土方开挖及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监测基坑周边的变形,及时反馈及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使基坑不发生意外破坏和变形,确保工程顺利施工。在此过程中对护坡桩水平位移和护坡桩倾斜程度进行监测。1、观测点设置在Ⅰ区设观测点,测点在距基坑20~30m相对稳定地方沿基坑边线延长方向设置,用水泥桩固定。2、观测方法采用方向法进行观测,从基坑开挖开始观测,至基坑回填位置结束。土方开挖期间和特殊天气后,每天早晚各观测一次,其他每周观测2~3次,并做好记录。Ⅱ区坡道坡道运土路线运土路线堆土区堆土区1302051303056000备注:坡道长3m,宽6m。18.5m15m15m58.1m6设专人并使用水准仪及经纬仪进行观测变形情况,记录要准确工整,严禁涂改。每次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定期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变形情况。如地面变形产生裂缝时,增设观测点,随时观测裂缝的变化。3、观测数据及时分析整理,沉降、位移等观测项目绘制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对变形和内力的发展趋势做评价。当观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立即通报有关人员,停止开挖施工,及时查清原因,做好加固调整措施,确保基坑安全。六、施工进度安排计划2010年10月26日开始Ⅰ区土方开挖,施工工期为20天。Ⅰ区土方施工完毕后,开始Ⅱ区土方开挖,施工工期为5天。七、安全技术措施(一)安全管理机构1、建立安全生产施工领导组,由项目部项目经理负责,施工队伍负责人参加,领导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2、项目部主要负责人与施工队伍主要负责人必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到人,层层负责落实。3、项目部设立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生产、安全防护、临电临水、机械、治安消防等安全管理。4、安全员必须具备满足本岗位要求的素质和相关部门颁发的上岗证书,并由有丰富管理经验、管理能力的人员承担。(二)安全技术措施1、做好安全教育、安全交底和安全检查,遵守国家各项安全技术规范和法规,建立健全责任制,坚持“安全为生产,生产必安全”的观点。2、认真执行安全交底制度。工程施工前,在技术交底的同时,必须进行安全交底。要根据各工种相应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及有关的安全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实际,书面交底,签字齐全。3、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坚持班前安全活动。4、预防坍塌(1)深基坑开挖顺序、方法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并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2)基坑周边15m内不准堆放土方,严禁车辆在基坑周边行驶。(3)土方分层、均匀开挖,尽量减少开挖时的土压力差,保证边坡稳定。7(4)基坑开挖施工时,项目部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时刻注意开挖过程中基坑的位移变形。(5)基坑开挖到坑底标高前预留0.3m厚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保证土体的原状结构。(6)施工期间专人收听天气预报并记录,阴雨天气做好预防准备;现场配备足够抽排水设备,及时排除基坑内积水,基坑周边设置挡水围堰,防止雨水流入。5、基坑的边缘连续加设防护栏,夜间加设红灯示警。防护栏杆采用φ48钢管搭设,栏杆高1.2m,栏杆立柱打入地面500mm,离坑边距离500mm,栏杆下部配180mm高挡脚板。6、现场的运土车辆由专人负责指挥,以免发生交通事故。八、安全应急预案与实施措施预案:施工现场土方坍塌最先发现险情人员及时大声呼救,×××(地点)土方塌方,里面埋了一个人,大家快去抢救,并报告现场指挥。现场指挥官立即安排生产负责人组织抢救队伍,队伍由协作配合队伍为主力,材料供应部门提供抢救工具、车辆。由当时在场人员指出被埋人员的大概位置,由技术、施工定出方案,安全员指挥抢救,由外到内组织人力用手扒,绝对不能用铁锹、洋镐。技术部门负责观察基坑周边有无裂缝,并安排专人傍站,发现险情,立即报告,避免二次塌方,并将险情上报分公司负责人和急救中心(120、110、119)。被埋人员被挖出后,立即将其口腔清理干净使之呼吸畅通,在救护车未到时,立即进行现场抢救,进行人工呼吸,如心跳也停止了,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安排两人同时抢救,一人负责人工呼吸,一人负责心脏挤压,每次吹气2~3次,以胸部微微鼓起为限,挤压10~15次,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一时收不到效果,要坚持不懈,在送医院途中也不要停止,若伤者还有其它伤处,如骨折,应在现场用短板固定。若骨头刺出肌肉,要保持现状,并用绷带包扎固定送入医院。在被埋人员挖出后,事故现场要进行保护,对抢救伤者时移动的现场物件,做出标记,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无可取证,并充分记录后方可进行。8分公司接到事故报告后由经理报告公司主管经理,轻伤、重伤事故,由公司组织工会、保卫、劳资、安全、技术等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死亡事故由调查组和人员协助政府部门按照国务院第493号令进行调查。调查组询问到每个人,都要积极配合,如实回答。调查组进入现场后,进行勘查,作出笔录,包括事故的时间、地点、气象等。现场拍照要有方位拍照,全面拍照、中心拍照、细目拍照、人体拍照、现场绘图要有平面图、事故时人同位置及疏散(活动图),土方立面或展开图、设备或工、器具构造图等。事故调查完后,要分辨出事故性质: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还是破坏性事故。如系破坏事故,交由公安机关或保卫科追查,依法处理。事故后采取措施:进行现场清理,加强防护设施的支设,并设专人旁站。9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项目经理:林大新李旭强项目技术负责人:周翠丽施工工长董伟技术质量贺斌机管员虞东勇安全员颜运生材料员郭慧玲土方施工负责人:张建荣10侯马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医疗综合楼工程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单位:山西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第六分公司编制人:董晓瑜、舒艳、张建芳编制时间:2010年10月24日审核人:白少华、林大新、吴春耕审核时间:2010年11月15日审批人:张兰香、闫跃龙审批时间:2010年11月15日11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审批表编号:工程名称侯马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医疗综合楼结构型式框架/剪力墙建设单位侯马市人民医院施工单位山西一建六分公司建筑面积层数Ⅰ区门诊部为地下一层、地上五层框架结构,住院部为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剪力墙结构;Ⅱ区为地上四层、局部五层框架结构。编制部门山西一建六分公司编制人董晓瑜、舒艳
本文标题:人民医院土方开挖专项方案(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7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