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教学计划
数学第六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措施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2、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班级情况分析:三(2)班学生共有34人,男生18人,女生16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如下:图形翻折1、如图,把直角三角形纸片沿着过点B的直线BE折叠,折痕交AC于点E,欲使直角顶点C恰好落在斜边AB的中点上,那么∠A的度数必须是.ACBE14、如图,在矩形ABCD中,,6AB将矩形ABCD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C落在C处,若21::BEAE,则折痕EF的长为.4、已知△ABC中,AB=AC,∠BAC=120°,点D是边AC上一点,连BD,若沿直线BD翻折,点A恰好落在边BC上,则AD:DC=.18、如图,已知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C纸片,点E在AC边上,DCBAA’点F在AB边上,沿EF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D的位置,且ED⊥BC,则CE的长是().(A)31224(B)24312(C)18312(D)312185、正方形纸片ABCD中,边长为4,E是BC的中点,折叠正方形,使点A与点E重合,压平后,得折痕MN(如图)设梯形ADMN的面积为1S,梯形BCMN的面积为2S,那么1S:2S=ANCDBM图26、如图2,把腰长为4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折叠两次后,得到一个小三角形的周长是.7、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75,ABC将梯形沿直线EF翻折,使B点落在线段AD上,记作'B点,连结'BB、交EF于点O,若'90BFC,则:EOFO.ABCMNyB'OFEDCBA8、等边△OAB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折叠三角形使点B与y轴上的点C重合,折痕为MN,且CN平行于x轴,则∠CMN=度.9、有一块矩形的纸片ABCD,AB=9,AD=6,将纸片折叠,使得AD边落在AB边上,折痕为AE,再将△AED沿DE向右翻折,AE与BC的交点为F,则△CEF的面积为.ABADBDBFDCECEC10、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AB=10,AD=6,将纸片折叠,使AD边落在AB边上,折痕为AE,再将△AED以DE为折痕向右折叠,AE与BC交于F,那么△CEF的面积是。11、如图1,在等腰直角△ABC中,AB=AC,点D在BC上,060ADB,将△ADC沿AD翻折后点C落在点C/,则AB与BC/的比值为________.ABCDEDEDABCDCBABCA第12题图12、△ABC中,BC=2,∠ABC=30°,AD是△ABC的中线,把△ABD沿AD翻折到同一平面,点B落在B′的位置,若AB′⊥BC,则B′C=__________.13、在△ABC的纸片中,∠B=20°,∠C=40°,AC=2,将△ABC沿边BC上的高所在直线折叠后B、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4、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D=9,AB=3,将其折叠,使其点D与点B重合,点C至点C/,折痕为EF.求△BEF的面积.C/FEDCBA15、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DC⊥BC,E为BC边上的点,将直角梯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ABD△与EBD重合.若∠A=120°,AB=4cm,求EC的长.16、如图,矩形AOBC,以O为坐标原点,OB、OA分别在x轴、y轴上,点A的坐标为(0,3),点B的坐标为(5,0),点E是BC边上一点,如把矩形AOBC沿AE翻折后,C点恰好落在x轴上点F处.(1)求点F的坐标;(2)求线段AF所在直线的解析式.yEBOAxCFEDCBA三、图形翻折综合题1、如图,E是正方形ABCD的边AD上的动点,F是边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F=EF,AB=12,设AE=x,BF=y.(1)当△BEF是等边三角形时,求BF的长;(2)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3)把△ABE沿着直线BE翻折,点A落在点A处,试探索:△BFA能否为等腰三角形?如果能,请求出AE的长;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ABCDEF25.(1)当△BEF是等边三角形时,∠ABE=30°.…………………………………(1分)∵AB=12,∴AE=34.………………………………………………………………(1分)∴BF=BE=38.…………………………………(1分)(2)作EG⊥BF,垂足为点G.……………………(1分)根据题意,得EG=AB=12,FG=y-x,EF=y.…(1分)∴22212)(xyy.…………………………(1分)∴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为)120(21442xxxy.…………………………(1分,1分)(3)∵∠AEB=∠FBE=∠FEB,∴点A落在EF上.…………………………………(1分)∴AEEA,∠FAB=∠EAB=∠A=90°.………………………………………(1分)∴要使△BFA成为等腰三角形,必须使FABA.而12ABBA,EABFEAEFFA,∴12xy.……………………………………(1分)ABCDEFGABCDEFA∴1221442xxx.整理,得0144242xx.解得21212x.经检验:21212x都原方程的根,但21212x不符合题意,舍去.当AE=12212时,△BFA为等腰三角形.……………………………………(1分)即33163310332xxy(2分)(2)顶点P()33,5AP=AB=BP=6(1分)∴0'60PAP(1分)作APGP'于G,则xAG21,xGP23'又yPEEP',yxEG216在EGPRt'中,222)216()23(yyxx(2分)∴)60(123662xxxxy(2分)(3)若xEP'轴则xy26xxxx2123666236121x,36122x(舍去)(1分)∴)0,3614('P若xFP'轴则xy216xxxx2112366626363x,6364x(舍去)(1分)∴)0,436('P若xEF轴,显然不可能。∴)0,3614('P或)0,436('P(1分+1分)4、已知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中,点E在射线BC上,且BE=2CE,连结AE交射线DC于点F,若ABE沿直线AE翻折,点B落在点1B处.(1)如图6:若点E在线段BC上,求CF的长;(2)求1sinDAB的值;(3)如果题设中“BE=2CE”改为“xCEBE”,其它条件都不变,试写出ABE翻折后与正方形ABCD公共部分的面积y与x的关系式及定义域.(只要写
本文标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教学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18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