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作者及工作单位商州区杨峪河初中王君贤教材分析1.本科时通过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实验探究所得到的结论。本课时学生开始学习化学的第四节课。是继《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观察演示实验和第一次学习动手进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之后,第二次分组探究实验。具有一些探究实验的知识和实验操作的经验。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亲自感受学习化学就是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激情。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学习体验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和精神。学情分析1.在本单元学习中,已经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中通过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中,蜡烛燃烧是蜡烛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为探究生成物,再次使用了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知道烧杯内壁产生的水雾是因为生成了水。并曾有学生把烧杯罩住蜡烛火焰,火焰渐渐熄灭。引起讨论:能燃烧是有氧气,燃烧不旺是氧气渐渐变少,熄灭是没有氧气了。.2.本节课的障碍点是:(1).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尽管教材和《实验探究报告册》有实验方案和步骤,但学生的验探究可能是被动的、盲目的。(2).学生对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收集方法和操作存在一定困难。(3).运用对比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学生缺乏经验。(4).学生对于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在呼出的气体里燃烧不旺可能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及结论的表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们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2)学习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2.过程与方法:(1)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2)学习体验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发现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反思评价。(3)让学生初步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并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2)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和精神。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3)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并能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原理。实验过程的规范、准确操作。教学难点:对比实验中实验条件的控制,分析、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的意识形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课题请大家都做一下深呼吸。思考一下问题ppt给出以下问题:①、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我们讨论过呼吸过程是学变化,那你知道我们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有什么不同吗?②、我们主要从所含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三个方面考虑。那你能具体猜猜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这三种气体的含量有哪些不同吗?体会感受。思考问题。做出猜想。让学生从自身体会出发。依据以往知识和经验,思考问题。做出猜想。2.猜想与假设并表达、交流你的猜想是什么?小组讨论做出猜想。小组讨论。做出猜想。通过交流统一才想。3.ptt给出统一后的猜Ppt展示猜想:1.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于呼阅读统一后统一猜想。想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2.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多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3.吸入空气中水蒸气的少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的猜想统一猜想。4.学习设计实验法案。指导阅读《实验报告册》上的实验步骤,学习设计实验法案。依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原理。并讨论交流。学生初次设计实验方案和原理是有难度教师要做好指导。并讨论交流。统一方案。5.演示实验步骤1.2.3演示排水集气法、二氧化碳和氧气的鉴定实验。法观察、学习实验操作方,思考实验原理。验。为分散难度,教师先做出演示。6.指导分组实验下边我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一边做实验,一边口述实验操作步骤。并引导观察实验现象。分组做实验。分工合作。学生既能自主完成实验操作,又能在遇到困难时能参考老师的演示。指导分组实验1实验步骤和方法步骤1.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道理在水槽看老师做,并依法操作。观察并记录现象。让学生并依法操作。不会时可看演示。内。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实验桌上。同法在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指导分组实验2步骤2.各取一瓶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分别向其中各滴入同样多滴数的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现象并记录。引导并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看老师做,并依法操作。观察并记录现象。并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并交流。让学生并依法操作。不会时可看演示。指导分组实3步骤3.各取一瓶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分别将燃着的小木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并记录。讨论、表达、交流看老师做,并依法操作。观察并记录现象。并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并交流。让学生并依法操作。不会时可看演示。指导分组实4步骤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片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讨论、表达、交流实验结果。看老师做,并依法操作。观察并记录现象。并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并交流。让学生并依法操作。不会时可看演示。Ppt给出实验报告模板: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班级:组别:日期: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分析、解释结论步骤1.步骤2.步骤3.步骤4.7.总结归纳实验结论实验结论: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得出了那些结论?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训练表达与交流的能力。8.表达与交流与你对同学交流对科学探究方法的体会,交流你发现的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以及能获得有价值的结论的实验方法。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训练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板书设计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研究一实验名称:二实验步骤和方法1科学方法:对比实验为主的实验探究方法2实验步骤:(1)步骤1.用排水集气法分别收集两瓶人呼出的气体和两瓶空气。(2)步骤2.各取一瓶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分别向其中各滴入同样多滴数的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现象并记录。引导并分析总结得出结论。(3)步骤3.各取一瓶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分别将燃着的小木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并记录。讨论、表达、交流(4)步骤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片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讨论、表达、交流实验结果。三实验结论1.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2.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多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3.吸入空气中水蒸气的少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1总结出排水集气法的操作方是:------------------。怎么判断气体已集满--------。2步骤2、3、4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3步骤2、3、中为什么用等大的集气瓶,加入同样多的澄清石灰水,用同样的燃着的木条,才能对比?这叫--------的控制。4你的猜想和你的实验结论一致吗?探究活动中你有哪些体会?5探究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本次探究活动,由于准备充分,探究活动中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探究活动很成功。时间也很充裕。但是仍然存在不少有待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如: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1.学生由于缺乏实验操作经验,操作手忙脚乱,缺乏规范。2.学生实验过程中目的性不强,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3.学生的表达与交流,缺乏规范性,不会用学科术语。4.由于首先通过演示实验,所以学生自主探究性不强。如果重新上本节课,首先加强实验操作指导。其次最好不演示,而和学生一起做也许更好。还要加强化学术语口头表达训练。
本文标题: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84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