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旅遊經濟學(TourismEconomics)陳守信博士電郵:sausan_chan@yahoo.co.uk網址:旅遊經濟學的起源•該類經濟行為/產業的出現並漸趨普遍•交通工具普及、異地資訊流通•國際貿易⇨商務旅遊•最早期研究–起源於意大利–Bodio(1899)、Niceforo(1923)、Benini(1926)、Mariotti(1927)–有關統計數據如旅客人數、逗留時間、消費–英、德、瑞士•現代旅遊經濟學–未成獨立的經濟學術體系,偏重實證(“解釋世事”)、應用、就個別範疇論事分析–旅遊活動/產業引申宏觀(國民)經濟利益或影響的評估–旅遊供、求、生產模式、消費模式–旅遊產業結構、競爭狀況(企業Vs企業)、企業模式–政府旅遊(調控)政策、國際競爭1.2經濟學與旅遊經濟學•探討將有限資源用於生產一些貨物/勞務,並將其分配以滿足人類欲望的社會行為及制度(現象)•“旅遊”是社會(經濟)行為,涉及生產勞務、分配勞務、滿足個人欲望•取材自消費需求、生產供應、產業經濟學、國民會計、就業、國際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基礎概念–機會成本、效用、邊際理念、完全競爭、規模經濟、本地生產總值、國際收支平衡等1.3研究方法及對象•個人選取認為最適的研究方法,沒有“旅遊經濟學”獨有性•了解發展歷史(包括制度、產業架構),明瞭其在整體經濟發展中的角色、位置•從實證、經驗驗證(可利用技術工具)中建立“一般”理論2•在行為模式、構建理論中推演個案判斷•研究對象局限旅遊這個特定的經濟(消費/投資(?))現象,涵蓋投入這項活動的個體及資源•誰是旅遊者?逗留時間(多/少於24小時﹔非過境、工作(可是商務)性質)1.4世界旅遊發展回顧•早期主要為商業、學習旅遊(交通、旅店)•自由支配時間、收入增多、不再緊扣土地(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休閒旅遊漸成主體•休閒旅遊漸趨大眾化•二戰(1950s)以後旅行團漸趨普遍•高速增長(1970-80年代,團體旅遊、旅遊全球化)•高速增長+產品轉型(1990年代至今,個人化旅遊、多樣化選擇、靈活、資訊充裕、產品質量保障、產品/接待地競爭加劇、改善旅遊設施的資源投入增加)1.5世界旅遊現況•全球每年國際旅客數目(touristarrivals)約7億–往歐洲旅客差不多佔六成,亞洲和美洲各佔約20%及15%–過去十年亞洲的增長幅度較大(除2003年外)•全球每年國際旅遊收益超過5,000億美元–歐洲約佔五成半,亞洲和美洲各佔約15%及20%–過去十年亞洲的增長幅度較大(除2003年外)•最多旅客的國家–F(7,500)、S、U、I、C、E、A、M、G(1,800)•區域內旅遊約佔四份三•世界旅遊(travel)貿易額在2004年達12,000億美元,佔商業貿易約三份一世界商業服務出口分佈旅遊服務出口(佔商業服務出口比重/億美元)世界旅遊服務貿易的地域分佈(2003)世界主要旅遊服務貿易者不可小觀!!•WorldTravelandTourismCouncil(2004)–為世界提供了二億一千五百個職位(約佔總數的8.1%)–佔產全球本地生產總值(GDP)超過10%2.1旅遊活動的經濟學定義•本國旅遊Vs國際旅遊–居民/非居民•服務消費–休閒–於生產地消費–具共享消費–自由時間制約3•國際貿易–無形–外滙•投資/商務開支•生產活動2.2旅遊產品及資源•多為“不可貿易”(non-tradable)產品•組合產品概念–零售、酒店餐飲、人造景點、娛樂設施、客運、旅行社、其他個人服務•資源–天然、人力、資本財(生產函數)–計劃或價格機制(競爭)決定資源分配–共用品(publicgoods)、基建2.3旅遊活動的外部成本與效益•旅遊設施(共用品)、免費資源、大量遊客•改善社區設施、繁榮區內經濟•市場失靈–過度生產?生產不足?•外部性概念、影子價格、私人Vs社會成本/效益•政府介入(稅/補貼)Vs產權介定•個別旅遊項目須成本–效益(社會)評估成本與效益填充地產價格?經濟增長?就業?自然環境?•新增交通、文娛康樂、購物設施•稅收增加•提升文物價值•增加“人流”、“物流”•外滙收入•通脹•罪案•擠塞•污染4•保養成本•社會設施(如衛生)成本2.4旅遊活動類型•不同類型(市場“分割”)、不同需要(產品)•國際、國內•出境、入境•休閒(個人)–“最終”需求–觀光、度假、娛樂、體育、保健、宗教•探親(個人)•商務(集團)–“引伸”需求–公幹、會議、培訓、專項•長(跨國)、中短程(本國)•團體、散客休閒旅遊特性•冒險/刺激程度•舒適/豪華程度•變化程度•靈活程度•“文化”程度•逗留時間長短•需求穩定(季節)性•重遊需求誰花費最多?誰推銷成本最低?3.1需求理論回顧•在競爭性市場上,供、求決定一商品的產量及價格•決定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數):價格、收入、相關商品價格、嗜好等•需求曲線–沿線上下移動與整條曲線上下移動•選擇–在有限的預算(資源)下,如何達到效用的極大化•無異曲線與預算約束線–邊際替代遞減(CONVEXTOTHEORIGIN)–收入Vs相對價格變化5–選擇均衡點如何推導需求曲線?•關鍵在無異曲線與預算約束線•替代Vs收入效應•市場需求(橫向加總)3.2旅遊需求的特質(1)•旅遊(休閒)屬消費選擇、但有別於一般消費•外加一(連續性)時間約束•不是一必需品(高需求彈性)•組合需求(如交通+酒店+娛樂)•風/時尚消費(特別是選擇特定的旅遊地點)3.2旅遊需求的特質2•羣體連結需求(較少一人成行)•強“異質”(heterogeneous)性•強季節性、或在不同季節,需求變異(供過於求服與求過於供不同時段出現)•強調安全(政治、治安環境)時間約束•決定需求上限•縱使享樂,時間具機會成本•影響旅遊地選擇•引發季節性現象•交通工具的改良可紓緩時間約束3.3旅遊需求函數•基本理論相同•模型構建–無異曲線與預算(+時間)約束線–無異曲線:U=U(XT,X1……,Xn)–預算約束:Y=PT+P1+…..+Pn–時間約束:T≥tXT•求出需求曲線:XT=f(PT,Y,P1…..Pn,T)•無異曲線與預算約束線圖表分析–∆PT–∆Y–∆P1•需求曲線移動分析3.4旅遊需求的價格彈性•價格需求彈性(ep):(∆XT/XT)/(∆PT/PT)6•絕對值(通常為負數)ep1與1的意義與旅遊需求曲線的形狀•旅遊需求通常ep1•其他因素:替代品、旅遊消費佔收入比例、“長”“短”期、主觀偏好等休閒旅遊ep通常商務旅遊ep淡季旅遊ep通常旺季旅遊ep冷點旅遊ep通常熱點旅遊ep一般旅遊ep通常特式旅遊ep旅遊需求的收入彈性•收入需求彈性(eY):(∆XT/XT)/(∆Y/Y)•通常為正數•偏向eY1或1?•奢侈品程度3.5旅遊消費選擇•種類–觀光?文化?賭博?滑雪?…..等等•目的地–如長、短程•交通途徑–海、陸、空或組合•住宿–在旅遊地一大開支•購買方式–“綑束”(packaged)Vs分開、直接Vs旅行社、那家旅行社什麽因素左右這些選擇?3.6客源地需求分析•地域距離–交通費用/時間•文化距離(差異)–推動?抑制?•政治關係/推動政策(如:自由行)•滙兌政策/滙率•人口大國?•人口結構–中壯年比例、教育程度、性別•都市化程度(城鄉比例)•宣傳促銷•其地客源地需求特性3.6客源地需求分析1•地域距離–交通費用/時間•文化距離(差異)–推動?抑制?•政治關係/推動政策(如:自由行)7•滙兌政策/滙率•人口大國?3.6客源地需求分析23.7旅遊需求指標•實現需求、未實現需求(供應約制)•有效需求(具財力)、潛伏需求(不具財力)•接待地(destination)為本指標•旅客入境數目•旅客停留總天數•旅客消費額(旅遊服務出口)4.1供給/生產理論•決定企業向市場供應多少商品的因素–商品價格–向上傾斜的供給曲線–投入品(生產要素)價格–生產技術•不同供給曲線斜度的含意•沿供給曲線移動Vs供給曲線左右移動•供求均衡概念•生產函數(產出與投入/要素的關係)•企業生產成本(最低成本投入品組合生產)4.2旅遊資源•定義–對旅遊者具吸引力–對旅遊服務供給者具生產/開發價值•類別–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資源–人造資源(經開發–具需求導向性)•特點–公有性強(如景點、基建)–重複使用性強•資源→開發→旅遊服務供給→旅遊產業規模/旅遊目的地吸引力的差異84.2旅遊資源1•定義–對旅遊者具吸引力–對旅遊服務供給者具生產/開發價值•類別–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資源–人造資源(經開發–具需求導向性)4.2旅遊資源•特點–公有性強(如景點、基建)–重複使用性強•資源→開發→旅遊服務供給→旅遊產業規模/旅遊目的地吸引力的差異旅遊目的地形成的條件•具一定數量旅遊資源•足夠基建設施如目的地內交通、水、電、環保(供居民以外遊客使用)•在自然壟斷性質下,使服務供應價格具競爭力•在共用品性質下,達到具效率供應旅遊目的地種類•觀光–自然、城市景點名勝–城市為主體(如遊日本,到東京)•度假(會展)–海濱、温泉、體育、鄉村、保健–逗留時間較長–非購物消費較多–具明顯季節性•板塊地(旅遊資源集中)Vs點線地4.3旅遊供給基本特點•旅遊產品供給者不一定以自己為“旅遊產品”供給者•關聯供給–如住宿⇔交通⇔娛樂等•固定點供給–“不可貿易性”⇒不同地方的旅遊產品差異⇒價格差異(+“貼士”差異)9•固定成本比例較大⇒季節性價格差異•固定時間供給–難以將今天的供給移作明日的供給、供給彈性較低⇒季節性價格差異•存在一定的供給准入限制(如高資本投入、發牌制度、使用資源限制、缺乏品牌技術、現有供給者反競爭手段)旅遊供給曲線•基本理論相同•生產(成本)→供給(收益)–生產函數,如Y=Y(K,L),達致∆Y/∆K=∆Y/∆L(“長期”狀態)–總成本TC=iK+wL–求出邊際成本(MC),如∆TC/∆Y(在“短期”內,則是∆TVC/∆Y)–在邊際生產力遞減(特別在“短期”內)的情況下,邊際成本有上升趨勢–收益TR=P╳Y–求出邊際收益(MR),∆TR/∆Y•供給直至邊際成本=邊際收益﹔或邊際利潤=0﹔或TR–TC極大化•若旅遊產品價格(P)或邊際收益上升,自然可承擔更高的邊際成本(增加生產/供給)•向上傾斜的供給曲線•極端例子(完全沒有彈性﹔TVC/MC→0)旅遊供給函數•什麽因素影響供給?•供給曲線→價格(沿線移動)•投入品價格變動、生產/管理技術變化、稅收政策、新發現景點、供給者預期等(曲線左右移動)4.4旅遊供給的價格彈性•旅遊需求通常具季節性特徵•價格供給彈性(Ep):(∆YT/YT)/(∆PT/PT)•Ep通常為正數•旅遊供給通常Ep1•不同形狀的供給曲線反映其彈性10不同旅遊產業供給彈性•導遊(1月)•娛樂表現/活動•租賃航空交通•旅行團•酒店度假村•海上(郵輪)旅程•自購設備航空交通(2年)•唯一表現節目(如世界盃決賽入場券)4.5旅遊目的地的容量•旅遊地的承載力(人數)•評估容量,平衡因供給旅遊服務對其他活動構成的壞影響(“外部性”考慮)–生態–旅遊設施–旅遊目的地的市場定位(客種、類型)–經濟環境(如對其地產業的冲突程度)–社會環境(如對當地居民生活的冲突程度)決定因素•景點週邊可用面積•度假Vs觀光•旅客特徵•旅遊目的地的社會經濟狀況(經濟發展水平)•區內景點數量多少,景點距離適度4.6旅遊目的地的發展週期•從何而生–客觀資源、需求拉動、供應推動•探測(萌芽)•參與(生產)•發展(成熟)•鞏固(增長放緩)•停頓(定位?)•衰退或復甦(創新?)影響發展週期的各個因素•遊客(需要、期望、價格彈性等)•交通提供者、旅行社等(供應狀況)11•反對開發旅遊團體•政府、立法機關•旅遊替代品•其他目的地(競爭)4.7航空交通供給•公司成本(10%)–行政、訂購、市務、團體服務等•航程成本(27%)–機隊、機場站、登機•機上成本(45%)–機師、服務員、燃油(30%)、機場及空中交通控制徵費•乘客成本(18%)–餐飲、行李處理、機票回佣(10%)等•航班一經決定,
本文标题:旅游经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0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