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公共事业专业教育行政概论试题2003年3月
公共事业专业教育行政概论试题2003年3月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在江西、陕北建立了解放区,推行以工农大众为核心的新民主主义教育。2.教育行政的目的在于保障全体公民的教育权利,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行政的从属制又称完整制。3.学校教育制度也叫学校系统,简称学制;单轨制是指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上下衔接,自下而上构成连接阶梯的统一的直线型学制;双轨制指一个国家同时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学校系统,以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的学校教育制度。4.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课程行政是指教育行政对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审定与管理。5.按照培训目的划分,教师的培训可分为学历培训、专业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中小学校长的培训主要有任职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学历培训和理论研修.6.教育经费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包括国家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事业的基金、各种社会力量和学生家庭及个人直接用于教育的费用。教育事业费的支出项目主要是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7.社会需求法是以个人的教育需求为依据制定教育规划的方法.学校布局法包括预测、诊断和规划等三个环节。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政策和规划区域的人口分布确定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办学规模的办法,一般适用于地区或区域性教育规划。8.教育决算,又称为教育财政决算,是指各级政府针对教育预算执行情况依法编制的会计年度结算报告,是各级政府财政总结算的组成部分。教育税收是指国家从国民收入中征收的用于发展教育事业的税赋,是一种国家专项税种。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我国现行的地方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有(AB)A.省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B.地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C.校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D.村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2.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包括(ACD)A.干部教育B.技术教育C.工农群众教育D.儿童教育3.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有(ABCD)A.课程的质量B.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课程实施的组织C.教师实施课程的态度和能力D.课程实施前的和实施过程中各种形式的交流4.代谢制度包括(ABD)A.辞职制度B.辞退制度C.回避制度D.退休制度5.教学用房主要包括(ABD)A.普通教室B.专用教室C.教学办公室D.实验室6.依据我国《宪法》规定,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交法律草案的有(ABC)A.全国人大代表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虽C.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D.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7.教育督导固其划分的标准不同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督导对象分,有(AD)A.督政.宏观督导C.微观督导D.督学8.评价信度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ABCD)A.等值信度B.再测信度C.二分信度D.单测信度9.下列各项属于教育结构划分的是(BCD)A.类型结构B.形式结构C.区域结构D.层次结构10.机构改革“三定”方案的“三定”指的是(BCD)A.定机构B.定岗C.定编D.定员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教育人事行政2.定量评价3.督学4.中央集权制5.教学大纲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教育行政执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教育测量的基本要素是什么?3.课程行政的基本类型有哪些?4.教育财政的基本功能是什么?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结合实际谈谈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具体改革方向。2.试以美国、法国、德国的教育行政体制为例,分析不同的教育行政体制类型的特点。答案一、填空(每题0.5分,共15分)1.工农大众2.全体公民的教育权利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完整制3.学校系统学制单轨制双轨制4.一门学科教育行政5.学历培训专业培训更新知识培训任职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学历培训理论研修6.货币形式人员经费公用经费7.个人的教育需求预测诊断规划国家的教育政策规划区域的人口分布8.教育财政决算会计年度结算报告税赋专项税种二、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AB2.ACD3.ABCD4.ABD5.ABD6.ABC7.AD8.ABCD9.BCD10.BCD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教育人事行政教育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规制度,对教育人员进行管理的活动。教育人事管理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决定国家未来建设者的素质,决定民族的素质.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对,它是指对现实世界的条件特征作出定量的全局性的估计.通过对样本中人的测量和调查,定量评价试图对各种人类行动的表现作出描述、比较和相关分析,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目的。3.督学作为一种活动的督学;按教育督导对象,教育督导可以分为督政和督学.督政是重在对下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督学是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督导。作为一种官职的督学,它是一种行政官职,在国家督导团设有总督学、副总督学和督学三级;在地方一般称为督学.4.中央集权制教育行政的中央集权制是指教育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服从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或指导的教育行政体制,它是国家行政管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服从和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和统治。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之间表现为一种从属关系,教育行政事务的最终决定权集中在中央,地方根据中央命令和指示行使有关教育行政职能。5.教学大纲又称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以纲要的形式,从整体上规定某一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内容,结构、授课时数、教学进度和教学法建议等,是有关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评估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是一种具有国家意志性的活动;(2)是一种具有法律性的活动;(3)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恬动;(4)是一种具有单方权威性的活动;(5)具有主动性特征,(6)具有执法主体多元性特征。2.教育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运用数学语言对教育现象的属性予以数量化的过程。它包括三个要素:(1)教育测量的对象——教育现象的属性;(2)教育测量的工具——某一确定的法则:(3)教育测量的结果。3.根据国家对课程于预的程度,可以将课程行政体制划分为中央集权型的课程行政体制和分权型的课程行政体制两种课程行政类型.中央集权制的课程行政体制是具有以下特征的课程行政体制:(1)执行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2)国家行使对中小学教材的审定权;(3)执行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统一的中小学升学考试或毕业考试。分权型的课程行政体制是具有以下特征的课程行政体制:(1)通常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2)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行使课程管理权;(3)一般没有全国统一的中小学升学考试或毕业考试,4.教育财政具有三大基本功能:(1)筹措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2)分配教育经费,配置教育资源;(3)监控教育经费的合法使用及其他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教学计划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从2000年到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三个面向”的论述为指导方针,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根据这个总目标,将对现行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中的课程结构进行新的调整和改革,具体改革方向是:(1)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其结构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通盘设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2)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减少课程门类,扩大自学、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以分科为主的课程或以综合为主的课程和或以分科与综合组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上。(3)扩大选修课程。各地在保证国家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必修课门类及课时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年龄学生个性、兴趣及特长和当地社会的需要,设置丰富多采的选修课程。(4)加强劳动技术课程。中等教育阶段的技术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加强通用技术的学习,培养职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农村中学的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城市中学也要开设合适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高中阶段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应适当设置技术教育课程。2.法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属于中央集权制,美国和德国是地方分权制的典型。教育行政的中央集权制是指教育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服从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或指导的教育行政体制。中央集权制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是:(1)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之间是一种从属关系和上下级关系,教育行政事务的最终决定权集中在中央;(2)教育事业是国家的事业,由国家于预,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接受国家权力的指导和监督,地方的自主权相对较小。法国国民教育部的权力非常广泛,纵向领导从大学区、省、直辖市到市、县、镇、村的教育行政;横向其权限包括领导和监督属教育部管辖的公立和私立教育机构,确定教育目标、教育计划和大纲、考试时间和内容、管理公立学校教职员人事、决定教育经费分配等。教育行政中央集权制的优点在于;它有利于统一全国的教育方针,统一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有利于中央调节各地教育的不平衡发展,加强对落后地区教育事业的扶持帮助;有利于实行统一的教育标准;有利于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实施教育事业的发展战略;有利于国家教育政策、法令的执行,在全国范围提高教育行政效率。这种体制的不足在于:容易造成不顾地方特点,强求全国一致,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教育事业,不利于调动地方发展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地方缺少自主权,容易导致地方教育行政缺少灵活性,教育行政效率低下。对此,实行中央集权的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扩大地方教育行政的权限,如法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多次教育立法都不同程度地强调教育行政权力下放,井建立了各系统的督学制度,以沟通上下情况。教育行政的地方分权制是指由地方政府依据法律的授权独立行使教育行政权力的一种教育行政体制。主要特点是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表现为一种平行或合作关系,中央对地方权力范围的事务无权干涉,教育事业是由地方公共团体独立自主举办和管理的,只在必要范围内才由国家千预,中央主要通过宏观的法律、财政等杠杆对教育进行千预.如在美国,宪法规定了教育权屑于各州,联邦教育部没有直接干涉地方教育行政机关的权力。教育行政的地方分权制的优点是:有利于各地固地制宜发展教育事业,使教育的发展适应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及时处理或决断有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行政效率。这种体制的不足在于:教育行政权力分散,不易统一政令、统—标准、统筹兼顾;各地条件不同,对教育事业认识不同,容易造成教育的不平衡发展;不利于组织地方教育协作。对此,实行分权制的国家也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如美国通过了一系列教育法规和法令,强化联邦政府对教育事业的责任,使联邦政府的教育行政作用趋于增强。公共事业专业学校管理试题2002年9月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O.5分,共10分)1.学校管理过程的含义是:为实现以育人为中心的预期目标而循序展开的一系列管理职能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基本程序。2.学校管理常用的调研方法有:典型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会议调查、问卷调查、书面资料调查、个别谈话调查、民意测验。3.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的各种实践活动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学校教育科研更注重于应用,相对于教学而言,学校教育科研是手段,而不是目的。4.学校公共关系的目的是:激发社会公众和校内人群对于学校目标与形象的认同,促进学校工作任务的完成。学校公共关系管理是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学校管理的职能活动。5.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的依据包括:法规政策依据;科学理论依据;现实基础依据。6.学生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
本文标题:公共事业专业教育行政概论试题2003年3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91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