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单元检测
第五章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图纵轴为酶反应速率,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的是()2.右图为一种常见的坐标曲线图。该图示能够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A.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B.细胞代谢中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C.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D.人红细胞中K+吸收量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3.下列有关实验的目的、材料的选择和所用试剂正确的一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试剂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柑橘组织样液斐林试剂B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人口腔上皮细胞甲基绿、蒸馏水C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玻璃纸质量浓度为0.3g/mL蔗糖溶液、清水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3%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酶溶液4.酶加速化学反应的根本原因是()A.降低反应体系的自由能B.增加反应体系的自由能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调节了反应所需的酸碱度5.下列关于细胞内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有氧条件下,原核细胞中不能形成ATPB.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ATP含量高C.在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由基质到类囊体D.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分布6.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细胞制备物。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后,试管中会产生CO2的是()①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②葡萄糖+线粒体③丙酮酸+线粒体④丙酮酸+内质网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7.下面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氢的细胞器及氢的来源和用途的比较,其中正确的是()细胞器来源用途①叶绿体水的分解还原二氧化碳②叶绿体水的分解还原三碳化合物③线粒体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分解与氧结合生成水④线粒体丙酮酸的分解与氧结合生成水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8.下列哪组是影响叶绿体色素分离效果的关键()①选取植物②研磨③过滤④画滤液细线⑤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⑥观察色素带A.①②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⑥9.下图表示夏季玉米地里,距离地面高度不同处CO2浓度不同,图中实线表示上午10时的测定结果,虚线表示夜晚22时的测定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富含有机肥的农田中,图中c点会右移B.上午10时玉米植株不同高度CO2的吸收量不同C.夜晚时分,土壤中释放的CO2大多被玉米所固定D.图中b点所对应的是玉米植株叶面积较大处的高度10.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右图表示25℃时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温度升到30℃(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图中相应点a、b、d移动方向分别为()A.下移、右移、下移B.下移、左移、下移C.上移、左移、上移D.上移、右移、上移11.生物体内形成ATP的过程有()(1)光反应(2)暗反应(3)有氧呼吸的过程(4)丙酮酸产生乳酸的过程(5)丙酮酸产生酒精的过程(6)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A.(1)(3)(6)B.(2)(4)(6)C.(4)(5)(6)D.(2)(3)(4)(6)12.通过实验测得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得到如右图所示曲线。下图中所示细胞发生的情况与曲线中ab段(不包括a、b两点)相符的一项是()13.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右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B.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细胞呼吸减弱C.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气孔关闭,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14.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图曲线1。则曲线2是指改变左图中何种条件后气体的收集曲线()A.①B.②C.③D.②或③15.把土豆依次放在空气、氮气和空气中各储藏一周。在实验室中测定其CO2的释放量,如图所示为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土豆的无氧呼吸不产生CO2B.在第一周只进行了有氧呼吸C.在第二周暂时没有呼吸作用D.第三周的无氧呼吸先强后弱16.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⑥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A.①③⑤⑥B.②④⑥C.④⑤D.⑤⑥17.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20℃和30℃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B.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C.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18.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如果在2h时,将环境中某一条件改变,此时,叶肉细胞中的C3、C5、ATP含量变化如图。那么改变的条件是()A.加强光照B.降低CO2浓度C.提高CO2浓度D.降低温度19.据报载,有位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分解鸡毛的角蛋白酶,有可能被用来“消化”导致疯牛病和人类克雅氏症的毒蛋白。他与荷兰一家疯牛病专业检测机构联合进行的实验表明,角蛋白酶确实能够破坏毒蛋白,使其丧失传染能力。由此可知,该毒蛋白有着与鸡毛中的角蛋白相似的()A.氨基酸的数量B.空间结构C.氨基酸的种类D.氨基酸的排列顺序20.下列生理过程和现象中,能发生“ATP――→酶ADP+Pi+能量”反应的是()A.氨基酸进入肝细胞B.塑料袋中土豆变酸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D.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水二、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1.(10分)夏季晴朗的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B段表明随光照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于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解释是:由于中午__________过高,________作用过大,叶片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________供应大量减少,以至______反应阶段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使______________形成大为减少。(3)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以至光合作用________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减少,因而影响________反应的进行。(4)如用14CO2示踪,在光合作用过程中,14C在下列分子中的转移途径是()A.14CO2→叶绿素→ADPB.14CO2→ATP→糖类C.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D.14CO2→叶绿素→ATP22.(12分)下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生理过程,其中Ⅰ、Ⅱ、Ⅲ表示物质,①~⑥表示气体的转移途径,图2表示该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速率表示)的变化。请据图回答:(1)图1中物质Ⅰ表示________,其分子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物质Ⅲ表示__________,其生成场所是__________。(2)图1中能同时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色素是__________,葡萄糖的生成和利用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该植物处于图2中C点状态时,图1中气体转移途径有①②④⑥;该植物处于图2中A点状态时,图1中气体转移途径有________(用数字表示)。(4)图2中,当光照强度为C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葡萄糖的速度约是________mg/h/cm2。23.(11分)如图所示,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经离心的酵母菌研磨后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进行四个实验,请分析结果。(1)向甲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液,甲试管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2)向乙试管中滴加丙酮酸,乙试管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3)在完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向丙试管滴加葡萄糖液,它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4)向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荧光素(遇ATP可发光的物质),将丙酮酸分别滴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其中,甲、乙在有氧条件下,丙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出荧光最强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7分)为探究细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发生的场所,甲、乙二人分别做了如下实验:甲方法:步骤一:取新鲜肝脏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为单个细胞。步骤二:用含14C标记的C6H12O6及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步骤三:离心得到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基质,分装在标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步骤四:吸取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两滴,分别滴入两支试管中。现象:1、2两支试管中变浑浊。结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中。乙方法:第一步同甲方法步骤一,第二步同甲方法步骤三,第三步待续。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指出甲实验方法的两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给你如下试剂:14C标记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不含糖)、清水、吸管若干、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继续乙的实验,探究丙酮酸水解发生的场所。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①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底物浓度一定时,酶量增加1倍,反应速率相应增加,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量后,所有的酶都用于催化反应,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不会增加,只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2.A[B、C应从原点开始;人的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所以主动运输与氧气无关。]3.C[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的颜色为砖红色,柑橘组织样液具有颜色,会干扰实验结果;观察线粒体用健那绿染液;温度升高会导致过氧化氢分解。]4.C[此题涉及酶的作用机理。反应中能发生有效碰撞的
本文标题: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单元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989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