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全日制聋校课本三年级语文看图学文教学方法
全日制聋校课本三年级语文看图学文教学方法一、教材说明(一)、关于指导思想:注重政治思想教育,注意选用文质兼美的课文,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通过树立正面榜样加强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读句、写句能力,加强句与句之间内在联系的教学和句子顺序的教学。通过充分的语言文字实践练习,培养他们理解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二)、关于教学要求:1、认读汉语拼音的能力……2、识字……3、积累词语……4、能听懂学过的句子。会说、写正确的句子。学习把句子写具体,会仿照课文中练习过的句式说、写句子,积累句子。5、能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逐步懂得课文时由一个个句子按顺序组成的。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6、朗读……7、观察写作……(三)、关于句子教学:句子教学(重点)要注意新句式的教学、复杂单句主要意思的教学、概括长句主要意思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能力,(意义)为阅读教学打好基础。(方法)复杂单句的主要意思是从找出句子中的主语、谓语以及宾语或补语而获得的。在一个句号前带几个逗号的句子,在本册教材中逐渐增多,意味着句子的概念在发展,增大了学句的难度,教师要知道学生先理解每一小句的意思,然后理解整句话的意思,再指导学生懂得小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的先后顺序,最后概括这句话的主要意思。(四)、关于看图学文:教学时,(教学方法)要从图到文,图文对照,充分发挥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内容的作用,把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从而理解语言文字的意思。(看图的方法)观察插图要做到正确观察,有顺序地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看图和学文的关系)要处理好“看图”和“学文”的关系。观察图画是为了理解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语文能力,所以不能以图代文,不能把看图学文上成“看图叙述”。(看图是为了学文,看图是手段,学文是目的)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句子有先后顺序,课文时由一个个句子按一定顺序组成的。二、《上学路上》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和新词。2、学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教学重点:词义。教学难点:音、义。教学过程:一、生字词曹cáo红:字音字形语法—谁词义—看图中人物,曹红,人名。—曹,姓。运用—曹玉强(同学名)蹲dūn:字音字形语法—做词义—演示。—蹲下去—曹红蹲下去。—看演示说句子***蹲下去系鞋带。呢ne:字音字形语法—疑问语气词义—怎么办呢?运用—干什么呢?辫biàn子:字音字形语法—什么词义—看图,这是辫子。看实物,辫子。造句—***的辫子很长。曹红的辫子上有蝴蝶结。绸chóu带:字音字形语法—什么词义—看实物,绑bǎng:字音字形语法—做词义—演示组词—绑腿、绑被子造句—看演示***把两条腿绑在一起。实shí:字音字形语法—怎么样词义—对比法—看花盆中的土虚——实组词—踩实、拍实,造句—老师把花根上的土拍实。曹红把玉米根上的土踩实。二、新词松:语法—做词义—演示法组词—松手、松口、松开绳子,造句—曹红一松手,玉米又倒了。我一松手,小猫跑了。我一松手,东西掉了下去。结:语法—什么组词—蝴蝶结、中国结、活结、死结、打结。解:语法—做词义—演示组词—解下绸带、解开蝴蝶结、解开鞋带、解开绳子造句—曹红很快地解下绸带。理:语法—做词义—演示法整理组词—理头发、理衣服造句—曹红理了理头发。我理了理书。三、作业1、写课堂笔记2、生字3、组词:绑()()解()()理()()松()()结()()4、同义词:理——5、反义词:实——4、造句:松手——解下——(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的观察课文插图,能看图找出课文中的语句。2、理解句子意思,概括出句子主要意思。3、会用“谁怎么样,把什么轻轻地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4、能正确的朗读课文,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停顿。教学重点:理解句子意思。教学难点:第六句,正确的朗读课文。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讲读法、练习法教具:挂图打字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1、看(听)话写词语。曹红蹲下去辫子绸带绑踩实2、用词语说句子。轻轻地二、读句子流畅地朗读,读出词语之间、分句之间的停顿。1、慢慢读2、提速读3、常速读4、流畅地读三、讲句子1、图解句意。看图读句子,把写图意的句子画出来。(1)看图1、一、二句(2)看图2、三、四、五句(3)看图3、六句想象第七句2、讲解句意。概括出句子的主要意思。(1)、一天,曹红戴着红领巾,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概括成“四素句”——一天,曹红高高兴兴地上去。概括成“三素句”——曹红高高兴兴地上学去。或一天,曹红上学去。概括成“两素句”——曹红上学去。(2)、曹红走过玉米地,看见一棵玉米倒在地上。概括成“五素句”——曹红看见一棵玉米倒在地上。概括成“四素句”——曹红看见玉米倒在地上。(3)、她蹲下去,把玉米轻轻地扶起来。试着概括成“三素句”:(4)、一松手,玉米又倒下去了。试着说说句子的主要意思——(5)、怎么办呢?(6)她想起辫子上的蝴蝶结,就很快地解下绸带,再扶起玉米,用绸带把它和别的玉米绑在一起,还把玉米根上的土踩结实。a.看图3,写出写图意的句子:她用绸带把它和别的玉米绑在一起。b.补充分句(根据图画和句子中带点的词推想):(),用绸带把它和别的玉米绑在一起,()。c.理解每一分句的意思:她想起辫子上的蝴蝶结。——她想起蝴蝶结。她很快地解下绸带。——她解下绸带。她扶起玉米。——她扶起玉米。她用绸带把它和别的玉米绑在一起。——她把玉米绑好。她把玉米根上的土踩结实。——她把土踩实。d.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用下面的连贯动做演示句意。想起解下扶起用绑踩·用关联词和动词按先后顺序组成一句话。关联词动词想起↓就解下↓再扶起↓用、绑↓还踩e.概括出这句话的主要意思:她把玉米绑好。(7)、曹红看了看绑好的玉米,理了理辫子,飞快地向学校跑去。概括成四素句:曹红()()()。概括出每一句话的主要意思。概括成三素句:曹红()()。四、说句子五、写句子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1)、曹红上学去。曹红()上学去。(),曹红()上学去。(2)、曹红看见玉米倒在地上。曹红看见()玉米倒在地上。曹红走过(),看见()玉米倒在地上。(3)、曹红向学校跑去。曹红()向学校跑去。曹红(),()向学校跑去。2、照样子写句子。(她)(蹲下去),把(玉米)轻轻地(扶起来)。()(),把()轻轻地()。()(),把()轻轻地()。五、板书8、上学路上看见……扶起来曹红上学去倒下去向学校跑去绑(三)、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懂得课文是由一个个句子按先后顺序组成的。2、能在老师指导下说出自然段的意思。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红看见什么?她是怎么做的?”4、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懂得课文是由一个个句子按先后顺序组成的。教学难点:能在老师指导下说出自然段的意思。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教学过程:一、读课文流畅地读。有表情地读。二、复习句子说出每一句的句意。1、曹红上学去。2、曹红看见一棵玉米倒了。3、曹红把玉米扶起来。4、玉米又倒了。5、(曹红想:)怎么办呢?6、曹红把玉米绑好。7、曹红向学校跑去。三、句与句之间的联系1、发现句序。读句意,通过有目的的圈点,引导发现先后顺序。(1).点每一句的人物。曹红(2).点每一句的动词。竖向点动词“上学→看见→扶起来→(想)→绑好→跑去”(3).点每一句的动作对象。玉米2、说句序。这七句话是按什么顺序组成的?这七句话是按动作的先后顺序组成的。3、排句序。(1).随机乱序。她把玉米扶起来。怎么办呢?她看见一棵玉米倒了。曹红向学校跑去。玉米又倒了。一天,曹红上学去。她把玉米绑好。(2).按动作的先后顺序组成一段话,再读一读。(3).写一件事要按照先后顺序写。四、自然段的意思。第一自然段(第1句):略第二自然段(第2句):略第三自然段(第3、4、5、6句):1.再读3、4、5、6句句意。曹红把玉米扶起来。玉米又倒了。(曹红想:)怎么办呢?曹红把玉米绑好。2.试着说一说这四句话的意思。曹红把玉米绑好。第四自然段(第7句):略五、理解课文内容。1、看图读课文,回答问题。(1).上学路上,曹红看见什么?(2).她是怎么做的?2、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上学路上,曹红看见什么,她是怎么做的。六、作业1、看图读课文,再回答问题。(1)、曹红在上学路上看见了什么?(2)、她是怎么做的?2、课文中的七个句子是按什么顺序组成的的?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七、板书6、上学路上第一自然段:曹红上学去。第二自然段:曹红看见一棵玉米倒了。第三自然段:曹红把玉米扶起来。玉米又倒了。(曹红想:)怎么办呢?曹红把玉米绑好。曹红把玉米绑好。第四自然段:曹红向学校跑去。按动作的先后顺序组成的。(四)、第四课时教学目标:目标与检测。一、读拼音写句子。caohongzaishangxuelushang,kanjianyikeyumidaozaidishang.caohongdunxiaqu,qingqingdefuqidaoxiadeyumi,batabanghao.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解()理()解()理()高高兴兴地()轻轻地()很快地()飞快地()三、照样子,写句子。例:(她)(蹲下去),把(玉米)轻轻地(扶起来)。()(),把()轻轻地()。四、补充句子。1、一天,曹红()上学去。2、曹红在()看见()倒了。3、曹红把()扶起来。4、曹红()向学校跑去。五、把下面的五句话改写成一句话。曹红想起辫子上的蝴蝶结。她很快地解下绸带。她扶起玉米。她用绸带把它和别的玉米绑在一起。她把玉米根上的土踩实。。五、把下面的句子按先后顺序排成一段话。她把玉米扶起来。怎么办呢?她看见一棵玉米倒了。曹红向学校跑去。一松手,玉米倒了。一天,曹红上学去。她解下蝴蝶结把玉米绑好。《聪明的华佗》教学设计之一来源:网络2009-05-1218:20:17[标签:复习课件学习方法填报指导][当前12157家长在线讨论]1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2.华佗长大后成了我国著名的医学家。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1.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服饰上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3.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旁边的中年妇女就是华佗的妈妈。摸着胡须的老人就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你看,图上的小华佗在干什么?4.华佗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轻声自由读课文。(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2)对照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及生字所带出的词语,多读几遍。(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1)认读生字。(2)指名分段读课文。(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意就可以了。)四、分段细读,理解课文内容。1.通过自学,我们已经初步知道文章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事。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在哪儿?2.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这段讲什么?(2)齐读第一句,谁能给“有名”换一个词语,但这句话意思不变?(出名)把“出名”放进句子,再读一读。(3)理解“学徒”。3.蔡医生是怎么收下华佗的呢?自由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小组学习:(1)蔡医生出了一个什么题目考华佗?(2)用“﹏﹏”画出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3)华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4.小组反馈学习结果。(1)蔡医生是怎样考华佗的?指名说,全班开读第二自然段,(2)找一找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找顶过去,斗得很凶”。读一读。(3)华佗是怎么想的?(齐读想法。)“硬拉”会有什么后果
三七文档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全日制聋校课本三年级语文看图学文教学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97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