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全国2012年04月自学考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
第1页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B)0-7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A)1-35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B.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D.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3.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B)1-61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D)1-54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C)1-64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6.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D)1-84\86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7.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D)2-102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第2页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D)2-105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理论—实践—理论D.实践—认识—实践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A)2-106/107A.形象性B.能动性C.客观性D.抽象性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B)2-115/116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C.真理中包含着错误D.真理来源于主观创造11.生产方式包括(C)3-134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12.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渗透性因素是指(D)3-138A.教育B.管理C.生产资料D.自然科学13.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社会形态序列的是(B)3-147A.渔猎社会B.封建社会C.工业社会D.信息社会14.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A)3-159/161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D.创新意识和传统观念的矛盾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4-190A.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D.生产社会化与占有私人性的矛盾16.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A)4-202A.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B.剩余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D.利润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C)4-198A.它由其生产的剩余价值决定B.它由其使用价值决定C.它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D.它包含习惯和法律因素18.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基本原则是(A)4-221第3页A.利己主义B.拜金主义C.自由主义D.享乐主义19.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增殖的阶段是(B)5-225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运输阶段20.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下,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价值应等于(C)5-233A.第一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B.第二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C.两大部类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总和D.两大部类消耗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总和21.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可用字母表示为(B)5-237A.c+v+mB.c+vC.v+mD.c+m22.决定利息量的因素是(D)5-252A.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B.银行自有资本总额和利息率C.借贷资本总额和平均利润率D.借贷资本总额和利息率23.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是(B)5-255A.股东大会B.董事会C.监事会D.工会24.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形式是(A)6-273A.垄断价格B.个人联合C.参与制D.资本输出25.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C)6-284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B.国内资本输出和国际资本输出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D.商业资本输出和金融资本输出26.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成为垄断资本国际经济组织载体的新的垄断组织形式是(B)6-269A.混合联合公司B.跨国公司C.托拉斯D.国际垄断联盟27.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A)7-307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C)7-319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权B.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C.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D.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第4页29.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B)7-323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C.政治体制不同D.意识形态不同3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8-342A.原始社会的分配原则B.阶级社会的分配原则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下列科学发现中,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的有(ACD)0-9A.细胞学说B.狭义相对论C.生物进化论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32.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BD)1-37A.物是感觉的复合B.理在事先C.存在就是被感知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哲学道理有(AB)1-66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D.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34.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一次更重要的飞跃,这是因为(ABC)2-109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35.下列各项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有(BD)3-144A.军队和政府机关B.哲学和政治思想C.数学和思维科学D.道德和法律思想36.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AB)4-192A.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实行等价交换C.价格围绕价值波动D.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37.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复苏阶段的特点有(BC)5-237A.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倒闭停止B.生产逐渐回升,企业利润增加C.就业日益增多,信贷逐渐活跃D.生产消费两旺,社会经济繁荣38.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BCD)5-239/240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D.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和措施有(ABC)6-280第5页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国民经济一定程度的计划管理D.资本输出40.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有(ABCD)8-347/348A.完全摆脱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B.完全摆脱旧式分工的束缚C.完全摆脱仅仅作为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D.完全摆脱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72答:第一,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只强调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或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的错误观点。42.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95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第二,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第三,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43.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后果。4-206答:一、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二、资本积累的后果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2、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3、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44.简述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和源泉。5-260/261第6页答: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就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私有权垄断所获取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一、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1、土地私有制的垄断,使农业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2、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二、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即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地租就是这部分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45.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7-327答:(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3)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3-173/174/175答: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它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既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第7页47.试述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原因及主要内容。6-291/292答:一、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2、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3、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三、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其内容包括:1、生产全球化2、贸易全球化3、资本全球化
本文标题:全国2012年04月自学考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63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