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伦理学思考题一、基本知识之一(单)1.第一个类型的阶级道德是奴隶社会道德。2.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3.道德现象可分为道德意识现象、道德活动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4.道德的主要职能有教育职能、认识职能和调节功能。5.在现实社会中,婚姻的道德基础是爱情。6.社会公德具有全民性、自发性、易行性和时代性。7.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社会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和家庭道德教育。8.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9.在道德评价根据问题上有两种错误的观点,一是“效果论”,二是“动机论”。10.伦,最初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辈分关系。11.道德评价的方式包括道德舆论和自我评价。12.公正作为一种原则是适应调整社会分配领域的矛盾的需要而产生的。13.在对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中,所谓坚持正确的原则也就是要坚持弘扬精华。14.道德评价的根本标准是社会利益。15.道德社会评价的方式是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16.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不构成简单的对应关系。17.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包括道德原则、道德范畴和道德规范。18.集体主义原则必须反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19.动机是指行为主体在行为之前的原因。20.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治国方略是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21.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2.道德起源的主观前提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23.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原始集体主义。24.道德的一般本质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25.良心在道德行为之中具有彻底性作用。26.理,最初是指治玉石。27.道德起源的客观条件是社会关系的形成。28.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个人主义。29.关于道德社会作用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是“非道德主义”,二是“道德决定论”。30.伦理是_以姻亲关系为重心的人际关系。二、基本知识之二(多)1.在进行人生价值评价时,应把握的原则有()A.坚持简单和复杂的统一B.坚持责任和贡献的统一C.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D.坚持自我认可和社会承认的统一2.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A.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B.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D.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3.培养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A.是对个人行动自由的干预和限制B.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C.能使人们自觉地遵守和践行道德原则规范D.是依靠国家强制力量来巩固和维持道德原则规范4.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思想意识集中表现为()A.争取祖国统一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争得国家独立,求得民族解放5.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鼓舞人们奋发向上、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当代青年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需要有()A.真才实学B.献身精神C.艰苦奋斗的精神D.学习前人并超越前人的民族气概6.具有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人生目的的人,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B.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并在此前提下获取个人正当利益C.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D.只有国家、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7.自我价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A.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B.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否定C.个人对自己生命活动需要的满足程度D.个人对自己的尊重8.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的原因是()A.个人利益至上是调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原则B.集体主义是人类社会本质的必然选择c.集体主义是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快定的D.集体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基本原则9.在以下关于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关系阐述中正确的是()A.道德品质是在道德行为基础上形成的B.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C.道德品质对道德行为有指导作用D.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相互作用10.道德是()A.人类特有的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B.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C.靠国家强制力量来维持D.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11.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有()A.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B.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C.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D.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伦理规范12.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A.提高道德认识B.开展道德宣传C.陶冶道德情感D.锻炼道德意志13.在我国,社会理想是指()A.道德理想B.共产主义理想C.生活理想D.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4.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要求()A.反对个人主义B.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C.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D.集体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15.个人主义是()A.私有制经济基础的产物B.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核心和基本原则C.资产阶级生活的基本态度D.封建制经济基础的产物三、基本概念:1、道德冲突第一、道德冲突是人们在进行道德行为选择时所面临的一种道德境遇。道德行为选择实质上就是在善恶之间,在不同层次的道德价值矛盾与冲突中所进行的抉择和取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把道德行为选择区分为一般和特殊两种情况。第二、所谓特殊意义的道德选择,是指道德冲突条件下的行为选择。道德冲突是指道德主体在多种选择可能性中,必须做出某种选择,而无论怎么选择,都会处于两难境遇,即符合了某种要求就会违背另外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实现了某种道德价值就会牺牲其他。产生这种道德冲突的原因,是同一道德思想体系的不同道德道德原则和规范,对同一道德主体调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实质是同一道德体系中不同道德原则规范之间、道德价值之间的冲突。2、道德人格第一、人格,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亦即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资格和品格的总和.伦理学从善和恶、高尚和卑下的分别上看待个人人格之间的差别,因而其人格概念也就是道德人格的同义语。第二、所谓道德人格,就是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对自己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以及人生价值的追求,对道德品质、做人范式的选择,是人之为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第三、道德人格的社会性、主体性、目的性、实践性、动态性、系统性都十分鲜明,它既体现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又标志着个人人格道德性的层次差别。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整体进程来看,人类的道德性是不断提高的,人们的道德人格也必然呈现出在总体上进步的趋势。3、伦理关系第一、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第二、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是指做人的道理,包括人的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是指人际之间符合某种道德标准的行为准则。4、爱国主义第一、个道德规范,爱国主义主要是用来调节个人与自己的祖国、民族、国家之间的,是个人对自己祖国、民族和国家的一种道德态度。第二、列宁在论述爱国主义时说道:“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深厚是感情。”其内涵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是一种源远流长的道德态度和道德感情,是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极其深厚的感情,人们的爱国主义道德感情最初是由于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5、道德境界第一、境界原指疆界、地域,后被引申为人们在某一领域中的学识、技艺、智慧等所达到的程度。第二、伦理学所研究的道德境界,指的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在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下,在追求实现道德理想的过程中,所达到的道德觉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状况和精神情操水平。6、社会公德第一、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第二、社会公德的基本内涵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国家提倡的适合于同一社会条件下各个阶层和全体公民的道德。因为这些道德反映了同一社会背景下各个阶级、阶层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是指日常公共生活中人们所认可并遵循的公共生活规则,它通过人们的生活习俗、纪律规则等表现出来。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德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公共场所和生态环境等三个领域。.7、伦理“伦”即关系;“理”即道理和准则。“伦理”就是人们在处理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8、道德修养道德修养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个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等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行为活动,以及经过这种努力所形成的相应的道德情操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9、道德评价答:道德评价就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对他人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善恶价值判断,以表明褒贬态度的道德活动。10、道德的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一个有着特殊结构的系统,同它的外部环境相互联系与作用过程的能力。11、道德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道德相对独立性理论是恩格斯科学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道德与经济关系不尽一致。(二)道德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尽一致。(三)道德有其相对独立的历史。(四)道德受制因素的多样性。(五)道德具有社会能动作用。12、道德产生的真正本质是什么?答:(1)人类自身存在的二重性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利益的二重性是道德产生的最深刻的经济根源。(2)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道德产生的深刻的社会根源。(3)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彼此间的依赖关系是道德产生的又一重要因素。(4)道德产生于人类对自我的认知,是对“人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的解答,是集中体现人类智慧的积极的精神成果。13、道德与法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二者的区别:(1)道德兼含感性和理性,法律却是理性的总结。(2)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规范而法律则是一种制度化规范。二者的联系:(1)虽然道德和法的表现形式和对社会的作用方式不同,但它们却拥有共同的生成基础,作为人们行为的行为应当,它们的产生均源自于伦理之“理”;并且二者功能发挥的目的也是基本一致的,即二者都是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服务。(2)在道德与法的关系上,道德是法的基础,法的威慑力和权威性将永远建立在大多数人的自觉的道德遵守上,否则,社会就将陷入到“法不责众”的窘迫之中,因为法律惩处的永远是社会中的少数人。(3)法律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所应当遵守的底线道德,因为法律规范只要求人们“不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而道德除了强调法律规范的这些基本要求以外还倡导人们“应该做什么”,注重人们对自己思想和行为在境界上的追求和提升,塑造人类完美的道德人生。所以,道德是具有层次之分的即“底线道德”和“境界道德”。14、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哪三个阶段?首先是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他律阶段。其次是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自律阶段。最后是个体道德理想最终确立阶段。15、道德行为选择中的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是什么?(1)目的作为道德选择所追求的预定结果,它统帅着道德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因此目的也统帅和决定着手段,这种决定性主要表现在一个善的目的必然要求一个善的实现手段。(2)目的和手段作为道德行为选择中的相对独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各自都具有善、恶性质,因此,“目的决定手段”只能以“手段体现目的”为补充,只有这样二者的关系才算是完整的。16、道德评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一是通过社会道德评价对人们行为的善、恶性质起决作用;二是通过社会道德评价对人们行为的善、恶性质起裁决作用;三是通过社会道德评价对人们的思想起深刻的教育作用;四是通过社会道德评价对人们的行为起调节作用;五是通过社会道德评价对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起推动作用。四、判断题复习1、“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2、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4、道德评价
本文标题:伦理学复习资料-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816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