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中国农业的发展传统农业的内涵与特征人类的农业生产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原始农业。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工具出现以前的农业。刀耕火种,广种薄收。实现了采集向种植业、狩猎向畜牧业的转变。2.传统农业。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工业化之前的农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TheodoreWilliamSchultz,1902—1995年,197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说:“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以称为传统农业。”3.现代农业。“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以称为传统农业”—西奥多·W·舒尔茨即:生产方式长期不变,基本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长期停滞的小农经济。1902年出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阿灵顿郡的一个德国移民家庭,四十年代后转至芝加哥大学任教,一直到1972年退休。曾在美国政府农业部、商务部、联邦储备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兼职。现为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六十年代后,把对农业经济问题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问题,从而对发展经济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主要著作除改造传统农业外还有:《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农业经济组织》、《向人力资本投资》、《经济增长与农业》、《人力资本投资》等。由于他在经济学方面的这些贡献,特别是由于《改造传统农业》一书对发展经济学有着重大的理论和政策意义,他于1979年与另一名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共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舒尔茨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1980年他来华访问期间,曾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演讲,赞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黄宗智教授的“内卷化”(过密化)理论“内卷化”一词的英文为involution,它源于拉丁语involutum,原意是“转或卷起来”它滥觞于康德、戈登威泽(AlexanderGoldenweiser),由格尔茨(CliffordGeertz,或译为格尔兹,吉尔茨、盖尔茨)成型,经黄宗智加以改造后更加引发了争论。康德区分了“内卷化”与“演化”。戈登威泽曾用内卷化来描绘一种内部不断精细化的文化现象。格尔茨则在《农业内卷化》一书中借用“内卷化”作为“一个分析概念,即一个既有的形态,由于内部细节过分的精细而使得形态本身获得了刚性”,以刻画印度尼西亚爪哇地区“由于农业无法向外延扩展,致使劳动力不断填充到有限的水稻生产”的过程。黄宗智将内卷化理解为“劳动(力)的边际报酬递减”:即随着人口的增多,土地的减少,乡土社会的抚育能力低下,土地的投入与得到的收益不成正比,耕作的边际报酬递减。格尔茨先生称之为“农业内卷化”新中国农业分期按国民经济计划时期划分时期起止年限重大事件恢复时期1949—1952解放战争,土地改革“一五”时期1953—1957农业集体化运动“二五”时期1958—1962人民公社,三年困难调整时期1963—1965“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三五”时期1966—1970“文化大革命”,农业学大寨“四五”时期1971—1975“文化大革命”,农业学大寨“五五”时期1976—1980拨乱反正,联产承包责任制“六五”时期1981—1985改革开放,家庭承包制“七五”时期1986—1990家庭承包制,农业徘徊“八五”时期1991—1995家庭承包制,市场经济“九五”时期1996—2000家庭承包制,农业产业化经营“十五”时期2001—2005家庭承包制,农村税费改革“十一五”时期2006—2010家庭承包制,新农村建设以标志性事件划分(一)土地改革阶段(1949—1952年)(二)农业集体化阶段(1953—1957年)(三)人民公社阶段(1958—1978年)(四)家庭承包制阶段(1978—)(五)市场经济阶段(1992—)土地改革阶段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95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实行农业集体化阶段195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决议》;11月,政务院颁布《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在全国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12月,中共中央正式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根据上述决议和命令,农村流通体制和生产体制相应发生迅速变化。在社会主义改造与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伟大胜利的情况下,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确定了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535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作为1958年实现“大跃进”的主要步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1958年)1、指导思想:1958年的总路线经济下降数据教训讨论报告会2、“大跃进”运动3、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表现:农业上高指标带来高估产,引发各级干部浮夸风。工业上以钢为钢,大炼钢铁。表现:规模大、公有制程度高《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人民日报》1958年元旦社论,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口号,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人民公社管理体制阶段(1956-1978);经济形式为人民公社集体所有;经营方式为集体统一经营;分配方式为通过“工分制”进行分配。简单讲,人民公社是一种政企合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特点:1,组织规模大,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2,政社合一体制;3,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公社在高级农业生产社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组成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成立初期,生产资料实行过单一的公社所有制,在分配上实行过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并取消了自留地,压缩了社员家庭副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后经多次调整,1962年以后,绝大多数人民公社实行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恢复和扩大了自留地和家庭副业。但仍存在着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等缺点。同时,农村人民公社一直实行“政社合一”的制度。即把基层政权机构(乡人民委员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机构(社管理委员会)合为一体,统一管理全乡、全社的各种事务。为了克服人民公社制度上的各种弊端。1978年开始,中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农村改革。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建立了集体统一经营与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打破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统一经营模式。另一项重要改革就是实行政社分设,重新建立乡政府作为政权的基层单位。同时,在村一级建立了农民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下设村民小组,分别管理本村、组范围内的各种社会事务。经过改革,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57年1958年1959年1962年535万吨9000万吨3000万吨1070万吨800万吨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一天等于20年”(陈伯达)“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以钢为纲,带动一切”(薄一波)“超英赶美平常事。”(群众)“踏翻地球顶破天。”(群众)(在钢产量等方面)“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在15年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毛泽东1957年11月8日在64个党的代表大会上的发言总路线的提出人民公社图片大炼钢铁毛泽东视察人民公社1958年8月,毛泽东视察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指出这是中国农村的方向。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河南省遂平县嵖岈山人民公社于1958年成立。刘少奇视察河北省徐水县遂城人民公社的棉花田。昭平台下修水库牵住龙王当马牛工业——全民大炼钢铁大锅饭人民公社食堂广东社会在公社饭堂吃饭全家吃大锅饭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土豆120万斤社会主义新壁画,新农村里把根扎。农民都爱新壁画,村村都把壁画画。跃进车,跃进马,处处都是跃进画。新壁画,会说话,教育人心向灯塔。农民思想得鼓舞,生产劲头比天大。实现建设总路线,人人心里笑开花。当时农村盛行的歌谣: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坐在麦堆上的小女孩(下面有一个小板凳)刻舟称瓜北京居民将自家金属用品拿去炼钢大跃进时妇女在炼钢铁大跃进时的报纸(一)湖北幸福社十一亩亩产3215斤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立谷子跃过万斤南方中稻,广西环江县红旗农业社,130434斤10两4钱;北方水稻,河南信阳鸡公山乡人民公社,48925斤7两;小麦,青海柴达木盆地蹇什克农场第一生产队,8585斤6两;玉米,河南商丘王楼人民公社第八生产队,35393斤;高粱,河南沈丘第十二人民公社郭庄大队第六生产队,22720斤;大麦,山西介休联福农业社第六生产队,5702斤6两;莜麦,河北张北东方红人民公社中道大队一小队,3012斤;谷子,河南商丘宋集人民公社田集大队王桥小队,27733斤15两;青稞,青海都兰县德令哈农场,5195斤4两;马铃薯,甘肃康县窑坪乡和平农业社,106378斤8两;春收甘蔗,广东海丰公平山区平联社,23000斤;大豆,山东临沂涑河乡南光明二社,4517斤2两;南方早稻,湖北麻城麻溪河乡建国第一农业社,36956斤;大跃进时的报纸(二)迈开英雄的步伐踏进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赛诗会是一种时尚公社会社员带枪生产公社社员出工之前点名长春的一个人民公社。1958年8月24日,长春市第一个人民公社--红旗人民公社,在河台乡中心学校的操场上举行了成立大会。郊区共成立了4个人民公社。当时农民害怕“财产”归公社,3天之内杀牲畜700多头,杀鸡2000多只。长春市的人民公社实行三化管理:组织军事化,生活集体化,生产战斗化,按照年龄性别组成“罗成队”,“穆桂英队”,“老黄忠队”,全体社员上工听钟声,干活听命令,食宿在兵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自然灾害苏联背信弃义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中国大饥荒情况(一)日无鸡吃米,夜无老鼠粮。树皮与泥土,野草拌秕糠。欲哭眼无泪,欲笑面无光。颓然我叹息,过渡日何长?--一农民记大饥荒诗1959年-1961年是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年”,也就是三年大饥荒,那时的中国人民,别说是吃饱,有吃的已经是上天恩赐了。在这苦难的三年中,饿死了多少人?当时的政府统计并公布是一千多万人,实际上,却是远远多于这个数字,也就是民间传说的,三千万人。那时一年仅能吃一回肉。熬到春节生产队宰杀一头猪,两三百个社员每人分得三四两熟肉,加上一锅红萝卜就是传统佳节丰盛的佳肴。白酒、饼干、香烟仅在逢年过节配给供应。平时供销社里见不着副食品。生产队里的小猪得瘟病死了也是难得的“牙祭”。说是病死猪要埋,实际是宰烂下锅分而食之。虽有一种难闻的腥臭,但谁也不会放弃。中国大饥荒情况(一)为了生存我们开始吃老乡们用杉树皮、根做成的馍馍,捡地边的绵草(一种蓝白色如棉花状植物)充饥。即使采摘桑叶、红苕叶代粮也“犯罪”。中国大饥荒情况(一)大饥荒中的真人真事即使在整日处于饥饿状态下仍然不能说真话。管教干部问:“你吃饱了吗?”回答如果是“没吃饱”,肯定要受批判、斗争,被认定是“继续反党反社会主义!”我的回答是“吃饱了,还想吃。”变个法子“实话实说”可
本文标题:新中国农业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7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