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六年级下册科学基础知识练习
六年级科学(下册)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基础知识1.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大小的微小物体,()和()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2.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具有()的功能,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有关,凸度多大,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但观察范围(),所以()的放大倍数很大。每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的,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3.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所看到的色彩点是由()三色组成。4.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水滴等),就具有同样的()功能。5.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琢磨而成。英国主教(),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根据建议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6.蝇的复眼由许多()组成;蟋蟀的耳朵在();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比如,蚕蛾的触角是羽毛状,蝗虫是丝状,蝴蝶是棍棒状,天牛的是锯齿状(一节一节的)图见书本P5。8.蚜虫的天敌是()。蚜虫喜欢吃植物()。9.碱面、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都是有()的固体,这样的固体物质叫()。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很有(),有的是立方体,如食盐,有的像金字塔,如水晶,有的像一簇簇的针,如维生素C。岩石是由()集合而成。10.两个()组合起来就是一个简易显微镜,它可以使物体的()11.()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显微镜是人类认识()的重要观察工具。12.荷兰生物学家()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倍)的()。()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结构),植物细胞是由()组成的,动物细胞是由()组成的。13.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单位)。(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的形态是()的,它们具有(不同的)。1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上片—()—观察。15.洋葱表皮是由()构成的,细胞的形态像()。16.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等。P20.17.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和)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如()等18.微生物具有()的特征,如:由细胞构成、有生命、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新陈代谢、能繁殖等。P22.19.人类()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如昆虫的肢体)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病毒)扫描隧道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微观世界)二、科学探究1.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P2.2.放大镜的作用很多,详见书本P2。3.会画常见晶体的图(如食盐、白糖在玻璃片上的晶体)。P8.4.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份)和(降低温度)等P9.5.利用放大镜制作简易显微镜的的方法。P10.6.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方法,会画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结构图。P13.具体见课时特训。7.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和使用方法。(理解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看到的方向相反、放大倍数的计算、放大倍数和观察范围的关系)P13.8.观察水中微生物的方法步骤,会分辨常见微生物的外观形状。P17、18.9.细胞的作用。第二单元物质世界一、基础知识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构成的,物质是()存在的,像声音、光、电都是物质,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的。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和(),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3.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化学变化常伴随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时蜡烛融化是()、液体的蜡烛油汽化后燃烧是(),再如,加热白糖,白糖的熔化是(),白糖变成黑色的物质,则是()。4.米饭在口腔里咀嚼后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米饭中的()变成(),所以咀嚼后的米饭有些甜味。淀粉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色的新物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哪些食物含有淀粉?类别食物名称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5.铁生锈是一种()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6.在一个空盘子和两个分别装有水、菜油的盘子中各放入一枚铁钉,空盘子的铁钉与空气接触会生锈但速度(),菜油盘子的铁钉(),水盘子的铁钉生锈速度()也(很多)。7.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关系很大。把铁与()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等。8.()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变化)。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它有(),比空气()等特点。9.(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10.()和(铁钉)会发生(反应),浸入硫酸铜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褐色新物质附着),这种新物质就是()。11.综合填表:物质的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变化类型及特点水结冰、水蒸发状态改变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易拉罐压扁形状改变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弯折铁丝形状改变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混合沙子和豆子没有明显变化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火柴、蜡烛的燃烧发光发热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加热白糖改变颜色、有焦味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米饭、淀粉和碘酒颜色改变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小苏打和白醋产生气体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铁生锈颜色改变、性质改变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硫酸铜溶液和铁钉颜色改变、产生沉淀物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二、科学探究1.探究铁生锈的原因,设计实验计划。P35.主要影响因素:水分、空气、铁钉质量、时间、盐分等。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2.根据实验数据,会分析。P383.探究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杯中的剩余物是什么?如有白色粉末剩余,则没有白醋,剩余液体是醋酸钠和水,再加入白醋会继续冒气泡。如无白色粉末剩余,剩余液体有两种可能:1.白醋、醋酸钠、水;2.醋酸钠、水,可通过加入小苏打区分,如有气饱产生,说明原剩余液体中有白醋剩余。第三单元宇宙一、基础知识1.月球是地球的(),围绕地球()方向公转。月球()方向自转,由于月球的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只能看见月球的一个面。2.月球上没有(),没有()。月球上是真空,连声音也无法传播。3.月球直径是地球的(),质量是地球的(),体积是地球的(),引力是地球的()。4.月表的温度变化非常剧烈。白天最热时,温度可达127℃;夜间最冷时,温度可降到-183℃。5.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的特点:分布杂乱随意,数量众多,大小深浅不一。6.关于月面环形山的形成,人类曾有过多种猜测,目前公认的观点是()。7.1969年美国()宇宙飞船在7月21日着陆,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足印。8.()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10月16日成功返回,航天员是(),他在太空大概飞行了21小时。9.()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10月17日成功返回,航天员分别是费俊龙、聂海胜,他们在太空大概飞行了115小时。(补充:2008年9月27日,神州7号胜利发射,中国宇航员翟志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胜利返航。)10.月球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变化,上半月缺左,由缺变圆;下半月缺右,由圆变缺,一个变化周期就是农历一个()。11.模拟月相实验:黑板——太阳;皮球——月亮;皮球亮面朝着黑板——月球亮面始终朝着太阳。12.农历上半月,我们可以在傍晚观察月相;农历下半月,我们可以在清晨观察月相。口诀:上上西,下下东。意思是,月相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升起,我们看到的月相亮面在西。下半月的下半夜升起的月相,亮面在东。13.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或三十;从右边()开始先黑,有日全食、()和()三种。日食形成: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于是形成日食。14.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从左边()开始先黑,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月食形成: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的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于是形成月食。15.以()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16.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按距离天阳的远近排列)。17.2006年8月24日,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新界定为“矮行星”。18.在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越近,公转周期越短;距离太阳越远,公转周期越长。19.在八大行星中,除水星、金星外,其它的行星都有卫星,只是卫星的数目不同。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20.在八大行星中,金星离地球最近,所以夜晚看天空时,除月球外,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一个天体。每隔76年才能看到一次哈雷彗星。21.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互相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行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天空中被人们分成许多区域称为()。22.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是颗不太亮的星星,但我们可以借助大熊座的()比较容易地找到北极星。23.夏季大三角分别是()组成,它们分别属于()。南部天空还有颗火红的红巨星,是(),属于()。24.光的传播速度是(),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的单位。1光年大约是9.5万亿千米。25.银河系的直径大约()光年,目前人类已经发现超过()个河外星系。26.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经观测到距我们(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宇宙正处于()中27.恒星的一生,太阳属于()。见P62.28.()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1700多年前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是美国的()。二、科学探究1.会画一个月的月相,特别注意亮面的朝向。P492.模拟月相变化实验。P493.会写环形山成因的模拟实验计划。P524.会画日食、月食成因图。P54会分析日食的三个类型。(第三单元试卷)5.利用北斗七星找北极星。P586.会画3个常见星座图。59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一、基础知识1.阳光、空气、水、土壤、()、植物、动物(包括人类)构成了我们周围的环境。2.垃圾多、杂、脏,成为最难处理的环境问题。它会()。3.模拟垃圾填埋实验:浸过墨汁的纸巾——垃圾;用细沙埋住——填埋垃圾;用瓶子喷水——下雨;底部的细石子和水——土壤和地下水。看到现象:底部的细石子和水变浑浊,变成了墨汁的颜色。说明:简单填埋垃圾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4.新型填埋:优点:()。缺点:()。5.焚烧:优点:()。缺点:()。6.()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生活中,我们要做到()、()来减少垃圾数量。7.()是指多次或者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经用过的物品。8.回收利用垃圾不但能够减少(),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9.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塑料:饮料瓶、塑料日用品(脸盆、碗、玩具)、管子……(处理:回收再利用)玻璃:酒瓶、调料瓶、水果罐头……金属:废铁钉、易拉罐、废旧自行车、建筑钢材……纸:报纸、杂志、纸板、书籍…厨余垃圾:果皮、蛋壳、剩菜剩饭……(堆肥或喂猪、鸡)有害垃圾:废日光灯管、废电池、废温度计、过期药品、医疗垃圾……(回收后集
本文标题:六年级下册科学基础知识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724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