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初中数学考试中对规律题的分析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time6=6n-2(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time(n-2)=2n-1,总增幅为:[3+(2n-1)]&time(n-1)2=(n+1)&time(n-1)=n所以,第n位数是:2+n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二、基本技巧(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给出的数:0,3,8,15,24,……。序列号:1,2,3,4,5,……。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n-1,第100项是100(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或2n、3n有关。例如:1,9,25,49,(),(),的第n为(2n-1)(三)看例题:A:2、9、28、65.....增幅是7、19、37....,增幅的增幅是12、18答案与3有关且............即:nB:2、4、8、16.......增幅是2、4、8.......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即:2(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0、3、8、15、24……,序列号:1、2、3、4、5分析观察可得,新数列的第n项为:n-1,所以题中数列的第n项为:(n-1)+2=n(五)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复到原来。例:4,16,36,64,?,144,196,…?(第一百个数)同除以4后可得新数列:1、4、9、16…,很显然是位置数的平方。(六)同技巧(四)、(五)一样,有的可对每位数同加、或减、或乘、或除同一数(一般为1、2、3)。当然,同时加、或减的可能性大一些,同时乘、或除的不太常见。(七)观察一下,能否把一个数列的奇数位置与偶数位置分开成为两个数列,再分别找规律。三、基本步骤1、先看增幅是否相等,如相等,用基本方法(一)解题。2、如不相等,综合运用技巧(一)、(二)、(三)找规律3、如不行,就运用技巧(四)、(五)、(六),变换成新数列,然后运用技巧(一)、(二)、(三)找出新数列的规律4、最后,如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则用用基本方法(二)解题四、练习题例1:一道初中数学找规律题0,3,8,15,24,······2,5,10,17,26,·····0,6,16,30,48······(1)第一组有什么规律?(2)第二、三组分别跟第一组有什么关系?(3)取每组的第7个数,求这三个数的和?2、观察下面两行数2,4,8,16,32,64,...(1)5,7,11,19,35,67...(2)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取每行第十个数,求得他们的和。(要求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和详细解题过程。)3、白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排列的珠子,前2002个中有几个是黑的?4、3^2-1^2=8&time15^2-3^2=8&time27^2-5^2=8&time3……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规律写出两个连续技术的平方差为888的等式五、对于数表1、先看行的规律,然后,以列为单位用数列找规律方法找规律2、看看有没有一个数是上面两数或下面两数的和或差李博士17年来专注中考,培养出一批批高分人才,汇集名师所创立的精品辅导班是成功的保障!考取重点高中的保证!!李博士五一特训和一摸后冲刺班招生本班仅献给准备2010年考取重点中学的学生,李博士科学时间管理和卓越培养体系是完成超越的保证。我们的提高班具有以下标准:1,精品班:10人内2,教师优:一线经验丰富教师3,对中考了如指掌4,成功经验丰富5,资料权威领先,09作文,数学题型等等全部命中历年来中考成绩优异........学习内容:巩固提高重点内容,突破难点。注意方法研究,个性指导,提供针对性方案!师资:名校名师。电话号码:13426319538报名开始,历年成绩:培养出多名状元,众多名校前几名学生。中考成绩历年云集540分以上。数学满分二十几人2,李博士2010中考保证班新报名启动招收条件:初三新生培养方式:周末和节假日人数安排:每班8-12人新生录取情况:测试录取,根据分数评定保证人大附、四中、实验或其它市重点和区重点.本班仅献给准备2010年考取重点中学的学生,李博士科学时间管理和卓越培养体系是完成超越的保证。我们的保证班具有以下标准:1,精品班:分层教育,个性培养。2,教师优:一线经验丰富教师和教研员结合。3,对中考了如指掌,重点、难点、考点胜劵在握。4,成功经验丰富,教学能力水平高。5,资料权威领先,09作文,数学题型等等全部命中历年来中考成绩优异........学习内容:巩固提高中考大纲重点内容,突破难点,解决考点。个人化学习方法研究,提供个性针对方案!电话号码:134263195383月20日报名开始,2010年3月底陆续开始测试分全日制班和周末班两种学习形式!!3,2010中考全日制冲刺班:B班:2010年4月下旬开学,56天让中等生实现重点高中梦想!!适合中等或偏上或外地返京考生,要求成绩为360——420分左右(不含体育)C班:2010年5月中旬开学,35天让中等偏上生实现市重点高中梦想!!适合中等偏上或较优秀。要求成绩为410——450分左右(不含体育)报名开始,每班仅6-12人。提高成绩幅度:100-150分左右。希望考取重点,马上联系!(以往成绩令人信服,改变从此发生.选择新坐标,没有什么不可能.)报名热线:13426319538(报名开始)四月班2010年3月26日全面开始!注意:针对回京参加中考的考生开设了2010中考全日制托管班,针对差异和问题得到全面解决,让成绩与能力更胜一筹!!(历年学生全部进入重点)报名:四月返京班2010年3月26日全面开始报名!机会难得。《2010北京中考数学120分》下周上市!想考重点高中,就要高分,数学更要高分!!本书是李博士16年中考成功经验的诠释,结合众多名师之长,十余县区教研员和海淀、西城、东城等一线特高级教师合力打造!!本书共18节,全面指导,全面系统分析,将中考的重点、难点、考点一网打尽,直指120分!本书多年来取得了卓越成功,经过十多年的修改整理和安排,质量会更上一层楼!本书原为新坐标教育内部用书,为了实现更多学生中考数学取得高分愿望,特将本书奉献,请勿广泛传播!本书定价800元,仅发行600份,想让孩子中考数学优异,请速预订!(本书适合数学成绩中等或偏上同学)预定热线电话:13426319538分享已投稿到:加载中,请稍候......前一篇:评论评论加载中,请稍候...发评论登录名:密码:记住登录状态建议在网吧/公用电脑上取消该选项昵称:验证码:匿名评论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广告内容新浪广告共享计划电话:4006900000提示音后按2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欢迎批评指正Copyright©1996-2010SINACorporation,AllRightsReserved新浪公司数字推理基本类型数字推理基本类型2008-03-2708:09:35作者:admi来源:浏览次数:1148文字大小:【简介:五、数字推理基本类型按数字之间的关系,可将数字推理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和差关系。又分为等差、移动求和或差两种。(1)等差关系。12,20,30,42,()127,112,97,82,()3,4,7,12,(),28...五、数字推理基本类型按数字之间的关系,可将数字推理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和差关系。又分为等差、移动求和或差两种。(1)等差关系。12,20,30,42,()127,112,97,82,()3,4,7,12,(),28(2)移动求和或差。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或差。1,2,3,5,(),13A.9B.11C.8D.7选C。12=3,23=5,35=8,58=130,1,1,2,4,7,13,()A.22B.23C.24D.25选C。注意此题为前三项之和等于下一项。一般考试中不会变态到要你求前四项之和,所以个人感觉这属于移动求和或差中最难的。5,3,2,1,1,()A.-3B.-2C.0D.2选C。2.乘除关系。又分为等比、移动求积或商两种(1)等比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一个常数或一个等差数列。8,12,18,27,(40.5)后项与前项之比为1.5。6,6,9,18,45,(135)后项与前项之比为等差数列,分别为1,1.5,2,2.5,3(2)移动求积或商关系。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积或商。2,5,10,50,(500)100,50,2,25,(2/25)3,4,6,12,36,(216)从第三项起,第项为前两项之积除以21,7,8,57,(457)后项为前两项之积13.平方关系1,4,9,16,25,(36),4966,83,102,123,(146)8,9,10,11,12的平方后24.立方关系1,8,27,(81),1253,10,29,(83),127立方后20,1,2,9,(730)后项为前项的立方15.分数数列。关键是把分子和分母看作两个不同的数列,有的还需进行简单的通分,则可得出答案1/24/39/416/525/6(36/7)分子为等比,分母为等差2/31/22/51/3(1/4)将1/2化为2/4,1/3化为2/6,可知下一个为2/86.质数数列2,3,5,(7),114,6,10,14,22,(26)质数数列除以220,22,25,30,37,(48)后项与前项相减得质数数列。7.双重数列。又分为三种:(1)每两项为一组,如1,3,3,9,5,15,7,(21)第一与第二,第三与第四等每两项后项与前项之比为32,5,7,10,9,12,10,(13)每两项之差为31/7,14,1/21,42,1/36,72,1/52,()两项为一组,每组的后项等于前项倒数*2(2)两个数列相隔,其中一个数列可能无任何规律,但只要把握有规律变化的数列就可得出结果。22,39,25,38,31,37,40,36,(52)由两个数列,22,25,31
本文标题:初中数学考试中对规律题的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99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