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过关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过关测试1/61.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西汉刘向在《新序》中说:“商君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而《史记》却说:“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下列有关对商鞅的评述,正确的是()A.商鞅变法“尽公不顾私”得到贵族的支持B.商鞅的变法主张与当时主流思想不相适宜C.商鞅勇于改革的精神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D.商鞅刻薄寡恩的性格使他的改革必然失败3.吴起变法对楚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韩非子·喻老》云:“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韩非子·和氏》云:“吴起教楚悼王……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这两则材料表明,吴起变法()A.严重打击了贵族政治B.改变了楚国的社会风俗C.开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之风D.改变了楚国的经济结构4.商鞅变法后,一个由奴隶转化来的农民,要想担任一定的官职、并拥有一部分耕地和奴隶,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A.世袭B.多生产粮食布帛C.经营工商D.取得军功5.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过关测试2/6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6.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主要针对旧贵族,认为楚国的弊端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必须清除。商鞅在秦国变法时,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这些改革措施从根本上是为了()A.消灭旧贵族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以法治国D.废除分封制7.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实现理想,其原因不包括()A.主张与孝公不谋而合B.在魏国不受重用C.秦孝公求贤若渴D.商鞅本人才能突出8.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新社会制度的确立产生决定影响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军功授爵C.废分封,行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9.商鞅变法时规定:“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两者的共同作用是()A.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B.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10.商鞅变法措施中在经济政策方面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废除井田制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建立县制11.以下事件中,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有()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④1861年改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2.我国古代变法在性质上一般有以下几种。其中商鞅变法属于()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过关测试3/6A.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B.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C.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改革D.封建社会内部的自我调整13.商鞅最终在秦国通过变法革新实现其政治抱负,对其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A.秦穆公B.秦献公C.秦孝公D.秦始皇14.《商君书·画策》中说:秦国之民遇有战事,“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这反映出秦国()A.功利思想盛行B.亲情淡漠C.公民意识浓厚D.军纪严明15.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我们会发现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以下是关于二者相同点的表述,其中不恰当的是()A.都注重破格使用人才B.都重视农业生产C.均加强对人民的控制D.都改变了旧的土地制度16.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起到明显推动作用的措施有()①重农抑商②奖励军功③废井田制④奖励耕织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7.东周初期无成文法,贵族之所以尊,在于能够擅断罪行,后来晋国赵鞅将刑法铸在鼎上公布于众,,权贵们以“贵贱无序,何以为国”为借口反对。这体现出()A.法律的制定者是封建政府B.天子鼓励法家思想C.既得利益阶层是改革阻力D.法律使贵贱等级消失18.一位史学家说:“公元前356年是改革家商鞅开始革命性地变革秦国制度的年代。”商鞅变法的革命性主要表现在()A.奖励耕织B.奖励军功C.废井田,开阡陌D.建立县制19.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产生的最主要的社会后果是()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过关测试4/6A.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实现了富国强兵,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C.使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出现了新的阶级关系20.董仲舒说,秦国“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材料中“商鞅之法”实质上()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B.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21.假设丁一是秦国某县县令,下列相关叙述明显有误的()A.他负责主持该县的县政B.他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地方官C.其助手的官职名称是“丞”D.他提拔弟弟担任县尉以负责军事22.下列对商鞅变法所造成的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A.确立了私有土地的法律地位B.建立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C.促进了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D.建立了取代分封制的行政区划23.“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朝软弱无力”指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经济变革”指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井田制C.“多事”指“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封建主”指新兴的地主阶级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过关测试5/624.商鞅的一生与秦国关系密切相连,其中与他的一生关系教大的秦国的两个统治者是()A.秦穆公和秦始皇B.秦献公和秦始皇C.秦穆公和秦惠文王D.秦孝公和秦惠文王25.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后人一直存有争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韩非子•和氏》材料二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故曰:二子之於法术,皆未尽善也。”——《韩非子•定法》材料三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桓宽《盐铁论•非鞅》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述商鞅变法采取的变法措施。韩非子对其措施有何评价?(2)据材料三,概括大夫和文学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并推测著者桓宽对商鞅的态度。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过关测试6/6答案1.D2.C3.A4.D5.B6.B7.B8.A9.A10.C11.C12.C13.C14.A15.D16.D17.C18.C19.C20.B21.D22.B23.B24.D25.(1)措施:什伍连坐;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评价:商鞅变法使秦国富民强,但按军功授爵存在缺陷。(2)大夫: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基础;文学:变法导致秦朝迅速败亡。桓宽:对商鞅持否定态度,故名“非鞅”。
三七文档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过关测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48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