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三化学实验数据计算题精选
初三化学实验数据计算题精选————正确选择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科学。因此,在要求学生动手实验的同时,强调对实验数据能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处理,以解决化学实际问题。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提倡手脑并用,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所得的数据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如何合理正确地选择数据进行计算。对初三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精选如下例题以供参考:(仅对如何选择数据进行分析)1.为了对氯化钾样品(含少量硝酸钾)进行组分分析,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数据如下:甲乙丙丁所取固体质量(g)10101020加入AgNO3溶液体积(ml)90100150100反应所得的沉淀质量(g)13.91514.3514.3514.35所用的AgNO3与KCl恰好完全反应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B分析:根据乙、丙两列数据可知,当固体都取10克时,乙加入100mlAgNO3溶液,得到沉淀14.35克,丙加入AgNO3溶液的量增加到150ml,同样得到沉淀14.35克,说明10克固体完全反应生成沉淀14.35克;再根据乙、丁两列数据可知,加入AgNO3溶液都为100ml时,乙取10克固体,丁取20克固体生成沉淀都为14.35克,说明100ml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沉淀14.35克;综上所述,乙组是恰好完全反应的数据。(技巧:选择相同(重复)数据很快得出乙组)2.某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2.5克该样品与0.5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加热t2、t3、t4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加热时间t1t2t3t4剩余固体质量(g)2.122.082.042.04(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加热t3时间后氯酸钾是否已经完全反应?___________(填是或否)。(3)求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4)MnO2Δ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答案:(1)2KClO32KCl+3O2↑;(2)是;(3)m(O2)=2.5+0.5-2.04=0.96;MnO2Δ(4)解:设样品中含有氯酸钾x克。2KClO32KCl+3O2↑=24596x0.96x=2.45g×100%=98%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为:2.452.5答:(略)分析:因为加热到t3、t4时剩余固体都为2.04克,不再减少,说明氯酸钾已经完全分解了。因此,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总质量即为2.04克。前面两个数据则不能用来计算。3.现有某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样品。为了测定样品中铜的百分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同一样品分别进行实验,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学生物质质量甲乙丙丁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20151010加入硫酸溶液的质量(g)100100100120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17.612.67.67.6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混合物中铜的质量百分含量是多少?(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是多少?(3)若将生成的溶液在t摄氏度时,配成饱和溶液,还需蒸发掉多少克水?(t摄氏度MgSO4的溶解度:S=20克/100克水)答案:(1)Cu%=7.6/10×100%=76%(2)m(Mg)=10-7.6=2.4(g)Mg+H2SO4→MgSO4+H2↑2412022.4xyx=12克y=0.2克m(MgSO4液)=2.4+100-0.2=102.2克m(H2O)=102.2-12=90.2克(4)A/100=12/20A=60克m(蒸发水)=90.2-60=30.2(克)分析:根据表格所给数据发现,四位学生所取的固体样品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之差,即参加反应的镁粉质量均为2.4克。而根据丙、丁中固体均为10时,无论加酸100克还是120克,都反应掉了相同质量的镁粉,说明10克固体中的镁粉完全参加反应没有过量;又根据前三组数据,当酸都为100克时,无论固体的量如何增加,反应掉的镁粉都相等,说明此时酸完全反应无过量。因此,应是10克固体与100克酸完全反应。该选丙组数据进行计算。4.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定某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该合金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中的误差忽略不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所取合金的质量(g)202020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100200250反应后烧杯中剩余固体质量(g)13.58m根据以上数据分析(1)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2)该稀硫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3)第三次实验中烧杯内剩余固体质量m=______克。答案:(1)60%(2)9.8%(3)8分析:三次实验所取合金均为20克,而硫酸依次增加,第一组数据固体的前后质量差(即反应掉的锌)为20-13.5=6.5克,当酸的用量增加一倍时(第二次)反应掉的锌却只有20-8=12克,不到6.5的两倍,说明第二次实验中酸已过量。又因8<13.5,说明酸的用量增加后又有固体溶解,从而得出第一次实验酸完全反应无过量。因此应该选择第一次实验数据进行计算。5.有一种石灰石样品,其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一种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耐高温的固体)。某学生想测定该样品的纯度,他取用2克这种石灰石样品,把20克稀盐酸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表稀盐酸的用量第一次加入5g第二次加入5g第三次加入5g第四次加入5g剩余固体的质量1.3150.630.30.3(1)石灰石样品的纯度是多少?(2)20g稀盐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多少?(3)100kg这种纯度的石灰石充分煅烧后,可得到固体多少kg?答案:(1)样品纯度=(2-0.3)/2×100%=85%(2)设稀盐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c%。CaCO3+2HCl→CaCl2+H2O+CO2↑100730.6855×c%c%=10%(3)设生成二氧化碳x克。CaCO3→CaO+CO2↑10044100×85%xx=37.4kg可得固体:100-37.4=62.6kg分析:根据后两组数据,随着酸用量的增加,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说明杂质的质量便为0.3克。6.某学校对实验室中的大理石样品进行纯度测定,他们分成4个小组分别进行实验(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数据记录如下:组别实验1234加入稀盐酸质量(g)50505070加入样品质量(g)6121412生成CO2质量(g)m5.05.05.0(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表中m的数值为_______克。(3)实验后大理石有剩余的小组为第_______小组。(4)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5)计算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答案:(1)(略)(2)2.5(3)3(4)设该样品中含碳酸钙x克。CaCO3+2HCl→CaCl2+H2O+CO2↑1007344xy5.0==1007344xy5.0x=11.4y=8.3CaCO3%=11.4/12×100%=95.0%(5)Cl%=8.3/50×100%=16.6%分析:根据2、3组数据可知,50克酸完全反应生成5.0克二氧化碳;根据2、4组数据可知,12克样品完全反应生成5.0克二氧化碳。因此,应该选择第2组数据(恰好完全反应)进行计算。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版权所有
本文标题:初三化学实验数据计算题精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4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