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刘保威在中国共产党通化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刘保威在中国共产党通化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月10日)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通化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一、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通化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特大洪涝灾害考验,妥善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大事难事,全力推进通化老工业基地振兴,圆满完成了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政治安定的良好局面。五年来,我们始终不渝地抓项目建设,发展壮大重点产业,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7倍和1.9倍;新上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98个,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上个五年的6.1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取得重要进展,工业整体规模和水平大幅提升,医药、冶金、食品三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服务业特别是商贸、旅游、文化、房地产业发展较快,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90亿元。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持续攀升,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我市获得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医药城、中国通化葡萄酒城、中国人参产业基地、中国松花砚之乡等多个国家级命名,被列入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二道江区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发展活力日益增强。国有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一批改制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医疗卫生体制、文化体制、行政审批制度以及事业单位等方面的改革稳步进行。吉林银行通化分行挂牌营业,小额贷款公司加快发展,4户企业成功上市。通丹经济带建设列入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设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准,辉南县、东昌区工业集中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引进市外资金1510亿元,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来通化投资兴业,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五年来,我们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城乡面貌变化巨大。通沈、通丹、梅沈、营松高速公路通化段建成通车,新增普通公路、农村公路和村屯水泥路3723公里,通丹铁路、通化机场、通化陆港建设加快推进,快速交通建设取得新突破。市区城市建设和城市改造投资达142亿元,江南商贸新城初具规模,一批大型商贸设施建成运营,城市基础设施更为完善,承载力和辐射力明显增强。县城建设力度加大,中心镇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节能减排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4.3%。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倍。累计新增就业27.6万人。社会保障范围逐步扩大,城乡生活困难群众保障标准提高。大力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泥草房和危房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暖房子”工程,有23.9万户城乡居民受益。全面改造了薄弱校舍,青少年宫和中等职业教育园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趋于完善。计划生育“双管双助”经验在全国全军推广。科技、文化、体育、新闻出版、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社会管理在创新中强化,“N+1”多元调解矛盾纠纷工作模式在全国推广。扎实推进平安通化建设,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通化被评为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五年来,我们着力夯实执政基础,提升领导能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三帮扶”等活动,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得到加强,促进了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全委会作用,党内民主建设不断强化。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圆满完成了县乡换届,产生了一批风清气正、团结干事的领导集体。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加大,干部选任全过程监督得到强化,“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的做法在全国介绍了经验。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项工程”,被评为全省标兵单位。全市基层党组织发展到6600多个、党员达到12.6万名。党管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优秀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受到省委表彰。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涌现出乔淑萍、陈丽华、冷春生等一批全国、全省学习典型。王剑峰、张宝艳、王文学等一批先进人物入选“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人大、政协工作成效显著。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和老干部、关工委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群团组织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七连冠”。全市上下共谋发展、奋力振兴的氛围更加浓厚。同志们,过去的五年,通化的变化有目共睹,通化的发展令人振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历届班子打下的扎实工作基础上,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通化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和历届领导同志,向驻通中省直各单位,向驻通各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通化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总量还不大,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转变发展方式任务繁重;中心城市规模小,建设和管理水平不够高,尚未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功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慢,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与人民群众期望有较大差距;一些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和作风还不完全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还不强,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仍然是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以对通化振兴发展、对全市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解决好这些问题。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办好通化的事情,最根本的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省委的决策部署与通化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善于用新思维新思路破解难题、用新理念新观念谋划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咬住项目建设不动摇,狠抓产业发展不放松,千方百计做大总量、优化结构、增强后劲、推动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定不移地依靠群众,竭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效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通化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这些经验,既是我们过去五年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今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二、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通化已经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对外开放的加速期、社会事业的繁荣期、民生福祉的提升期。未来五年,纵观国际国内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忧患同在。全球新一轮经济调整、科技革命和产业重组,中央深入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省委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和富民工程,将为我市加快振兴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区域竞争更为激烈,“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的形势更加严峻,我们面临着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的双重压力,承担着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肩负着缩小差距与进位赶超的双重责任,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主基调,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思想观念要更新,政策措施要更活,工作力度要更大,注重创新和突破,努力在新一轮发展的时代潮流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阔步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根据新形势新任务,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和富民工程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进位赶超、振兴崛起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地抓项目、兴产业、惠民生、促发展,加快建设东北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吉林省东南部新型工业基地、中国北方宜居山水城市,为全市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奋斗!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提高,人均经济总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口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人均GDP实现翻番,部分指标力争提前实现。——“三化”发展协调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互动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破解“三农”问题取得重要进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建设实现突破。中心城区规划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5万;老城区实现“整体翻新”,江南商贸新城和湾湾川生态新城形成规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取得重要成果。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更为完善,承载功能明显增强,特色品位更加鲜明,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群众享有充分的就业、完善的社会保障、满意的公共服务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民生保障水平进入全省前列。——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建立起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和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新模式,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建设成为全国“平安城市”。全面完成今后五年的目标和任务,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坚信,经过不懈努力,一个经济更加繁荣、城市更加秀美、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的新通化一定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三、全力推进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始终,突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强化投资拉动,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着力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做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综合实力。推动工业发展突破。工业强则通化强。要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动摇。加快建设千亿规模生物产业基地,突出发展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加快推进现有企业整合重组、存量提升、扩大市场,加快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加快研发一批重大创新药物,加快建设长白山医药物流中心等大项目,打造全国医药产业强市。加快建设千万吨新型钢铁基地,抓住首钢重组通钢的机遇,全力支持通钢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装备升级改造、开发高端产品、建设重点项目;推动通钢与冶金产业园区对接,吸引大企业、大项目进入园区,打造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地方兴钢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保健品产业,提高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水平。注重强化工业突破的企业支撑,力促有实力的企业并购扩张、做大规模,支持老企业技术改造、新上项目,引导新建企业增资扩股、加大投入,当前尤其是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规模企业和专业化协作企业。促进服务业发展升级。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速、质量提高、结构提升,着力构建与新型工业化相配套、与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推进通化陆港、重点物流园区和重点物流基地建设,打造东北东部商贸
本文标题:刘保威在中国共产党通化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4112 .html